查六一:东坡醉酒四题

文摘   2024-11-03 17:30   安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匕

文  史

东坡醉酒四题

■ 查六一


酒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饮酒与做诗,这两种本不相干的行为却如此完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观。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陶潜著多篇《饮酒》诗,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诗酒尚堪驱使在”,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在饮酒做诗的队伍中,还有一位重要的成员——苏轼,东坡喜饮酒,“诗酒趁年华”,醉后填词,不经意间,多成名篇。


醉  舞

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东坡“丙辰中秋”大醉之作。通篇只是东坡对着青天说的一番“酒话”。有的人醉酒以后喜欢找人说话,在东坡的眼中,青天是一位善于倾听的长者,他把酒问天,提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明月几时有”?这轮明月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天上的?对于月亮的起源问题,古人十分感兴趣,但是一直不得其解,东坡也不例外。

第二个问题:“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今天正值人间的中秋节,我在饮酒赏月,天上今天是什么节日呢?我想到天上去看看,又担心天上宫阙“高处不胜寒”。还不如留在地上,在月光下翩翩起舞。东坡似乎对于月光下的影子特别喜爱,曾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写道:“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起舞弄清影”,与另一位著名词人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异曲同工,花弄影也好,人弄影也罢,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间生活!对于天上,东坡的内心感情比较复杂,向往、疑惑、担忧等等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天上太神秘,有着太多的不可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否定了乘风归去的打算,明确表示选择人间生活!后来在《前赤壁赋》中,东坡表示,清风与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对于羽化登仙,“而又何羡乎?”说明东坡对于人间生活的热爱初心不改、一以贯之。尽管经历坎坷,屡遭贬谪,甚至入狱,一度性命堪忧,但是东坡一生始终热爱人间生活。黄州,惠州,儋州,流放之地越来越远,东坡却在流放之地寻到了无穷的乐趣,他寒食开海棠之宴,秋江泛赤壁之舟,他高唱“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自解自慰,变苦为乐,尽情享受人间生活。

第三个问题:“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多么美好的月光,照在朱阁上,照在绮户上,照在我的身上。月亮不应该对于人间有所怨恨,为什么老是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变圆呢?这是一个设问句式,东坡的回答是,月亮有月亮的运行规律,人间有人间的聚散离合,二者之间没有相关性,月圆人分离,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人的生命实质上是物质的一种高级运动形式,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所谓“离别”,是指两个生命在空间间隔上处于遥远的状态,既然不能团圆,那就希望两个生命在时间间隔上长久存在,在不同的空间、相同的时间一起享受这美好的月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词句承载了千百年来无数不得不分居异地的人们的美好愿望!


醉  眠

据《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小序,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与陶渊明“我醉欲眠卿且去”的直言率真、李太白“长安市上酒家眠”的随意任性不同,“我欲醉眠芳草”表现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东坡对于这幽美景色的热爱。美好的春夜,明月朗照,层霄隐隐,绿草如茵,东坡不胜酒力,产生了欲眠于芳草的冲动。可爱的蕲水,清风徐来,弥弥浅浪,皎洁的月色洒满清澈的溪流,似琼瑶,如梦幻,为了不破坏这幽美、静谧、纯洁的境界,词人解下马鞍当作枕头,躺卧于绿杨桥,不知不觉睡着了。这一觉睡得太香了!“春眠不觉晓”,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这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月夜,清风,明月,芳草,溪水,还有醉卧于绿杨桥上的东坡。“莫教踏碎琼瑶”,干脆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这样一次醉酒露宿野外的经历,在东坡的笔下,却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合情合理,如此的充满诗意!

不知为什么,每次诵读“我欲醉眠芳草”这一词句,我总会联想到瞿秋白烈士的英勇就义。

1935618,福建长汀上空阴云密布,瞿秋白上身穿黑色中式对襟衫,下身着白布短裤、黑袜、黑布鞋,高唱《国际歌》,从容走向刑场。来到罗汉岭下蛇王宫侧一块草坪上,他盘膝而坐,对刽子手微笑点头:“此地正好!”一声枪响,秋白仆倒,躺在草坪上,静静地却是永远的睡着了。这位具有诗人气质的革命家,连死亡都处理得那样唯美,那样充满诗意。人谁无死,秋白之死,悲壮美丽,千古一人!


醉  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记录了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醉行遇雨,后来天晴的过程。“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表现了东坡醉酒以后在雨中行走异于常人的行为及心理状态。

“莫听穿林打叶声” “穿林打叶声”,风穿树林雨打树叶的声音,形容刮风下雨的天气状态,前置“莫听”二字,表明主观上有意忽略这种不利于在外行走的客观存在。“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且徐行”正面描写雨中醉行,“何妨”,有什么妨碍?反问语气,即没有什么妨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发了此刻的内心感受,手柱竹杖脚踏芒鞋,简单轻松,强于骑马,人生在世,风风雨雨在所难免,没有什么可惧怕的。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三月初的天气,春寒料峭,加上刚刚淋了雨,风吹在身上,感觉有点冷,好在“已而遂晴”,“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几句一直以来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有“风雨”有“晴”,为什么偏偏要说“也无风雨也无晴”呢?也许东坡在谈机锋妙理,我辈愚昧,不能参悟?查各家的诠释,均不能令人满意。我反复诵读,揣摩,渐渐觉得有点明白东坡的用意。东坡的主观性太强了!词的第一句是有意忽略“穿林打叶声”,最后一句直接否定了“风雨”和“晴”,“盖游于物之外也”之意。只有游于“风雨”、“晴”这些“物”之外,才能“无所往而不乐”!不如此,此行就太狼狈了,与同行的众人何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反过来说,只有不在此山中,才能认识庐山的真面目。一家之言,俟有识者辨之。


醉  思

关于《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东坡在黄州时,“与数客饮江上,夜归,江面际天,风露浩然,有当其意,乃作歌辞,所谓‘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者,与客大歌数过而散。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辞,挂冠服江边,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然此语卒传至京师,虽裕陵(神宗)亦闻而疑之。”

又是一个醉酒的夜晚,东坡深夜归来,敲门不应,“倚杖听江声”。在这“夜阑风静縠纹平”的时刻,对社会,对人生,东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此身非我有”化用《庄子•知北游》“汝身非汝有也”句,“忘却营营”化用《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句,连我自己的身体都不属于我所有,何况功名利禄这些身外之物,根本没有必要处心积虑地去追求、去抢夺,“长恨”,“何时”,悔恨、自责的同时,充满了对于“营营”的不屑与厌恶。在另一首《满庭芳》词中,东坡更是把名利称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功名利禄构成世俗观念的核心,曾占据过多少士人的心灵,主宰了多少士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忘却营营”是对营营苟苟尘俗人生的彻底否定!

“忘却营营”的后果众所周知,至情至性、天才横溢的苏东坡受到了太多的不公正。“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千载之下,我为东坡一叹。

查六一,籍贯安徽怀宁,1983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即现在的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毕业以来一直在太湖县工作,工作单位:太湖县农业农村局。现已退休。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书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