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存潮:北京郊游记|文旅中国

文摘   2024-11-11 17:30   中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匕

文旅中国

北京郊游记

■ 马存潮

在北京周边的山野郊区,有着许许多多的风景名胜,有的名闻遐迩,人们趋之若鹜;有的声震寰宇,人们慕名而至。这些地方无一不成为都市人乃至京外人休闲打卡、游览赏玩的美好去处。

这不,在京城西四环处的一所大院里,就有这么三位老者,自夏至翌日雨中漫步门头沟区斋堂镇法城村(见《雨中漫步法城村》)起,他们又陆续去了房山区、门头沟区的多个景点,巡游观赏,自得其乐。


云居寺补阙

游览云居寺,本来并不在三人的计划之中。

630这天,雨后天晴,风和日丽,蓝天白云,山清水秀,尚未暑热,气候怡人。于是,三人在执行完送学任务之后,便按照昨晚商量好的计划,开启了去上方山的行程。

在三人的唠嗑声中,不知不觉就行驶完了六、七十公里的路程,到达了上方山景区。三人下车一看,顿觉蹊跷:只见景区大门紧闭,呼叫了好一会儿,才有一个老汉姗姗踱来。不待询问,便告知我们,昨夜雨大,为了安全,今日闭园。三人打开手机,据理力争,因为我们是昨晚就在网上预约好的。夜间下雨是突发情况,景区闭园应该即早发布紧急通告,可直到现在(上午10时),网上仍然没有更新消息,实在让人沮丧。说话间又陆续来了多辆小车,都是有网上预约的,有的甚至是今早才预约。面对大家的质询、责备,看门老汉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可劲道歉。大家唉叹无语,只得打道而回。

三老者没有过多踌躇,略作商量,便拨转车头,更改计划,补阙拾遗,奔向了离此不远的千年古刹——云居寺。

三人信步游览,驻足观赏,不觉叹为观止。论寺庙观赏文化,以三人的阅历和经历,也有不少积累。但像云居寺这样占地面积(70000平米,100多亩)之大,殿院间进(五大院落,六进殿宇)之深,佛塔(藏经塔、罗汉塔、三公塔等十余座)式样之广,确是极为罕见。尤其是被称为“寺内三绝”的藏经,纸经(22000多卷)、木经(77000多块)、石经(14278块),品种之多、数量之大、制作之非凡更是被历代称奇。这些数量巨大的石经板块有相当一部分藏于石经山(古称白带山,在云居寺东南两华里处)雷音洞等九个洞窟之中,隋大业年间静琬法师初刻的146块石经板就镶嵌于雷音洞四壁之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寺内竟然藏有佛祖赤红肉舍利两颗(雷音洞出土),与北京八大处的佛牙、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为“海内三宝”,为始建于隋唐的千年古刹增添了一份祥光瑞气。

出得寺来,流连忘返间,我们忽然注意到,太阳是从右侧照射山门。此刻约为下午一点半,太阳应在南偏西,照这个方向,云居寺的山门朝向应是正东,这让我们不免讶异。通常认知,寺庙庵堂的山门大都朝南,像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圣殿,大门朝东,着实鲜见。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先前认为是在东、西方向的罗汉塔和藏经塔,实际却是北塔、南塔。

至于该寺坐西向东的缘由,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寺院风水讲究前有照、后有靠,也就是依山(后主山)面水(杖引河)而建。后主山海拔400多米,山势陡峭,挺拔巍峨,俨然一袭屏障。杖引河河面不宽,河势平缓,源头不远,就在山门左侧山旮旯处的水头村;这个村有一眼泉水,汩汩外涌,千年不绝,滋养了一方水土,形成了不竭水流,没有大雨山洪,河水自然不会泛滥。

二是云居寺建于隋末唐初,延续了晋朝崇奉太阳的习俗。相传有位大德高僧来云居寺时,感叹云居寺的独特形制,赋诗曰:“上下落差,不在云里在雾里;南北两臂托宝塔,金身掩在金殿里。”可见云居寺的独特。


上方山巡礼

车至山门入不得,预约巡游被阻断。临时起意换行程,深山古刹补遗憾。

自那以后,咱仨又先后去过颐和园西堤赏荷,到过佛子庄银狐洞打卡,但再往上方山的心愿却耿耿于怀、始终难了。要么是雨水肆虐,景点暂时关闭;要么是暑假期间,服从孩子的假日安排,外出省亲或旅游。直到九月中旬,孩子们新学期开学两周,上方山巡游才被重新提上日程。

之所以心心念念上方山,那是因为我们早就听说上方山和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的大功臣、《永乐大典》主编、紫禁城规划、设计者姚广孝有不解之缘。在重登上方山的征途中,对京城及周边非常熟悉的骑友老徐和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刘,断断续续摆起了有关姚广孝的龙门阵。

14岁出家的僧人姚广孝,祖居苏州上方山。在协助燕王朱棣夺取天下之后,被封以高官,但他上朝穿官衣,下朝穿僧衣,不愿还俗,不要府邸、宫女、奴仆,宅居大庆寿寺(又名大兴隆寺、慈恩寺、双塔寺,今电报大楼西,西长安街28号),人称“黑衣宰相”。成祖感念功臣,根据他的意愿,将京城西南150里、与他祖居地同名的北京上方山及上方山下大韩继村的古香光寺一同封赏给他作为别业。

香光寺林木幽静,挨着上方山,姚广孝十分中意,便重修古寺,一段时间在那隐居。其实,上方山上及周围有许多寺庙,其中的天开寺、上方寺、中院寺创建于东汉时期,上方山就因为上方寺坐落于此而得名。

上方山是佛教华严宗圣地,寺院分布较广,四百公顷的上方山分布有120多座寺庙(现存72禅院),形成了一座完整体系的寺院群,是北京最早确定宗派寺院的地方,所以,上方山佛教寺院群堪称北京之最。

说话间,我们已经走在了上山的坡道上。只见宽阔平坦之处,鳞次栉比地排列着许许多多的动、植物图片展板,让人们一开始就增长一些生物认知。大多数人都在认真阅览,有的还拍照留念。人们清楚,在游人如织的“官道”上,是不可能见到这些品种的,只有去到深山野凹,经过艰苦探寻,才有可能一饱眼福。这事除了专业工作者,显然不是游人所能及。

搭乘一段缆车,飞跃过直挂云帆般的200多米云梯,山道显得较为平缓,许多路段都是用大理石、花岗岩铺就的平缓坡道,而不是石阶连绵,走起来倒也轻松自如。但有的地方坡度较大,也得小心谨慎,谨防摔跤。这让我们突然想到,难怪初夏时来上方山,人家封园不让进,夜间大雨,山道湿滑,这会大大增加游客摔跤比率,频添不安全因素,只能紧急封山。只是他们也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避免游客吃闭门羹现象连续发生。

翻过云梯,一座座寺院庵堂扑面而来,但大多门户紧闭,没有人气。好不容易进得兜率寺,并在其中看到了唯一的一位僧人,顿觉耳目一新。该僧人来自东北,五十多岁,体格健壮,已在此独自修行六年。想到他隐身于深山古刹,终日跟山风为伴,草木为邻,形单影只,煞是不易。在他友好的送行声中,我们仿佛脚下生风,一路趱行。

景区内古木参天,声名显赫的四大树王相继扑入眼帘。那国槐粗壮高大,不空不残,枝繁叶茂,浓荫蔽日,两人合抱尚够不着手,树身上的铭牌显示,它已超1500年高龄。那银杏树王、柏树王和松树王均都在1400-1500年之间。1500多年前应属三国、两晋或南北朝时期,根据它们所处环境(庙宇近旁或庭院之中)和周边植物种类分析,不像自然滋生,应属人工栽种。可见,当年上方山就有人类频繁活动,或者就有寺院建立。真可谓历史悠久,世所罕见。

转过山角,云水洞赫然在目。云水洞隐于庭院之中,山门漂亮,赵朴初题写洞名,不同凡响。院内陈设精致,便于休息。我们攀山越谷,走完六、七公里山路,略有疲惫,老刘和我不想再游览洞窟,老徐见劝我们两不动,便独自一人,精神抖擞地走了进去。半个多小时后他走出洞来,连声说不虚此行,一再强调此洞独特,值得一看。我们相信他说的不是诳语,便又走了进去。果然,洞中有洞,洞庭宽阔,钟乳石、石笋造型别致,难有雷同。我们走马观花,匆忙打卡,总算没有留下一丝遗憾。

下山的路没有选择。因下山途中一段云梯道路被山洪冲毁,难以修复,游客只有全部搭乘缆车下山。这条索道全长700多米,落差较大,运行较慢,用时较长,77只吊厢,循环往复,游客基本不用等待。缆车运行虽然平稳,但那种如同从山头直上直下的巨大落差,还是让我们体会了一把坐过山车的感觉,倒也还算惬意。

本来,慕名来游上方山,怎么着也得去瞻仰一下道衍法师(姚广孝)当年的别业——香光寺。因这次上方山之行是几次动议,早已做足功课,网上浏览已清楚看出香光寺几百年间的兴衰沉浮,虽然现在还有部分留存,但早已门墙斑驳,破败不堪,不见当年盛景,还是打消了念头。


大峡谷探秘

南石洋大峡谷过去并不十分出名,连村镇都有标注的高分辨率地图上都找不到,我们能有意游览南石洋,完全得益于一段邂逅相逢。

那是上次在上方山云水洞院中小憩时,偶遇朝阳区一对夫妻,他们退休不久,心情放松,到处自驾巡游,日前刚去过门头沟区雁翅镇的南石洋大峡谷。说那里是刚开放不久的新景点,相当不错。他们的渲染在我们的心里种下了渴望的种子,让我们神往。

一周之后,我们驱车南石洋,冲进大峡谷。

一到景点门前广场便被酣然震撼。山门背山而建,门楼高大气派,门额恢弘醒目。门前左侧广场宽阔宏大,花岗岩石片铺地,卓尔不群;门前右侧一道道水坝高低错落,垻底虽无多少积水,但广场右侧中部有多座小水库自东向西逐级而下,每座水库四五亩见方,水深清澈,游鱼成群。游人徜徉于库岸小径,观山观水,相映成趣,心旷神怡。

走进山门,没走多远,便觉置身于天瓮之中,未及细观,便登上了景区交通车。几辆交通车接踵而行,如同穿行于深山峡谷的巨龙,呼啸而去。峡谷山高弯多,地势险要,两侧景物,百变迭出,层出不穷。什么老虎嘴、南天桥、天王塔、皇姑洞,转瞬即至,让人目不暇接。7.8公里的交通车行程就在人们或惊呼、或凝视、或赞叹、或絮语的激情变换中一蹴而就。至此,一峡九谷已经到达了第六谷——逍遥谷。

下车后,人们步行往前,兴冲冲地要闯余下三谷。走了几百米,感觉属于河北怀来的这边景区,似乎还没有完全开发。一条不宽的硬质道路,两边长满灌木,不少地方遮天蔽日,难见阳光,到处飞蛾蚊虫横飞,扰人不已,不时受到叮咬。“情缘谷”,除了巨石上的三个大字,并未见吸引人眼球、留住人脚步之景致。越走越情调淡然,越走越信心不足,路遇不少年轻返程游客也是意兴阑珊,恳切劝返,犹豫再三,只得回转。

返回途中,我们探秘人迹罕至的逍遥谷、雁翅谷、长春谷,走不多远,便不见规整道路,但见丛林叠嶂、怪石嶙峋,或狭窄逼仄,或峭壁临空,无不提醒我们此路不通,赶快回头。谷口的警示牌也让我们记得“此谷不开,游客止步”。这使我们想到,大峡谷主道现在修成了水泥路,之前不也是荆棘丛生,崎岖难行吗?在逍遥谷附近的宛平县抗日政府旧址显示,当时的抗敌武装和抗敌领导人,潜伏在深山峡谷之中、无路可寻之处,于无声处挺惊雷,猛虎出谷歼顽敌。其革命生涯真是波澜壮阔,惊天动地。

要说大峡谷里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当属凡尘谷。谷口的一汪偌大水面和几尊雕塑,布局别致,山野难寻,以为路至尽头,已到圣地,其实再往前走几步却别有洞天。那真个叫“曲径通幽处,一线天蔽日,坑深坐望月,狭隙奇壑深”。我们在其中攀爬登越,兴致倍增。

还有那天王塔,突兀的一座山峰,屹立于峡谷中间,如同锥子般直插云天,相传是托塔李天王向孙悟空投掷下来的神兵利器,虽未没入云端,但上面草木繁盛,枝梗摇曳,凝神仰望,仍让人遐想连天。

在峡谷中穿行,在峡谷中观景,抬眼奇峰怪石,举步变姿换型。拍不完的景致,叙不尽的话题,让我们三人不知疲倦,浑身是劲,连呼“不虚此行”,盘桓多时才不情不愿,登车回撤,完成大峡谷之行。
(本栏目由安庆大酒店赞助支持)

马存潮,男,合肥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出生,有十余年从军经历,转业后从事医院管理工作,时常动动笔、敲敲电脑,崇尚优秀作品、优美文字。现居住北京。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书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