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东:芜湖铁画

文摘   2024-11-10 17:30   中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匕

随  笔

芜湖铁画

■ 吴卫东

芜湖铁画是我们安徽人民引以自豪的标志之一。

小时候,大人说:我们安徽芜湖铁画《迎客松》已经挂进了人民大会堂,那时,幼小的我很是向往拥有一幅铁画挂在家里,心里感觉铁画是个神奇的宝贝。

在芜湖呆久了,自然有机会欣赏、了解芜湖铁画的机会。几次在闲暇的时候前往赭山脚下的小九华步行街去看看铁画专卖店,看见店铺悬挂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铁画,心里那份自豪和喜爱之情不减当年。问起铁画的历史多数年轻的店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不免有些失落。可苍天不负有心人,有次去九华街一家字画装裱店装裱字画,师傅是一位六十出头的小老头,说来也巧,他的店内也悬挂有铁画,我与他闲聊,话题谈到芜湖铁画,他的兴致马上浓了,对我说:他爷爷在世时就是制作铁画的师傅,他滔滔不绝地把小时候爷爷经常讲铁画的故事讲给我听,他很热情,给我泡上一杯茶,我给他香烟,幸好店里顾客不多,他才有充足的时间给我讲芜湖铁画的前世今生。

芜湖古城有一个很独特的文化现象:芜湖铁画独具一格,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芜湖铁画是芜湖人创造的奇葩,为世人所推崇。

芜湖是铁的故乡,有“铁到芜湖自成钢”美誉,新中国成立后,芜湖铁画唯一传承人储炎庆在继承铁画大师汤鹏的传统技艺基础上,再一次以铁为墨,以砧为砚,以锤代笔把芜湖铁画推向了艺术高峰。

据历史考证,战国时代楚国干将莫邪在芜湖神山铸造绝世宝剑,留下了淬剑池遗址,芜湖铁画正是在这样的土壤里发扬光大。古代芜湖城铁匠鋪兴盛。芜湖铁画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兴盛于乾隆、嘉庆年间,最早的铁画没有现代的工艺水平,也不是作为欣赏的工艺品,它只是一些简单的铁花,作为宗教礼仪的专用品,明末清初的时候,铁匠们采用立体折枝花卉形式通过焊接技术,制成折枝铁花,有的做成铁花灯,花形有莲花、竹、菊、梅等,铁花制成后,再在铁花上涂上金色、黑色或者其他彩色油漆。每次庙会的时候就会有许多人从芜湖买上铁花将它带到九华山、五台山等佛门净地,铁花作为一种插花,放在寺庙佛案花瓶里,铁花灯则成了庙宇的一种灯具。

万物皆有缘,机缘巧合,让芜湖铁画由单纯的工具发展成艺术品的最初创始人物是汤鹏和萧尺木二人,汤鹏年幼随父亲来到芜湖古城定居萧家巷,后在西门铁作巷一家铁匠铺当学徒工,成为一名技艺精湛的铁匠,汤鹏不仅以打铁为业,还喜欢画画,邻居萧云从是一位有名气的画家,汤鹏常常去他家欣赏、目睹他作画,受萧从云的影响和绘画爱好,汤鹏有时在青弋江沙滩上用竹枝习画,并渐渐掌握了国画技艺。汤鹏有一天突发奇想,他要以铁为墨,以砧为砚,以锤代笔,用铁作画,把芜湖铁画铸造成芜湖独特的工艺品。

芜湖铁画到了清代光绪年间衰落。建国初期,芜湖铁画老艺人仅存储炎庆一人,1956年,储炎庆重操旧业,创新锻造技术、油漆工艺、丰富拓展绘画内容,形成今天的美轮美奂、形式多样的铁画艺术,你可欣赏到铁画中的梅兰竹菊、飞马苍鹰、亭台楼阁、书法篇章、山水画卷,你会为铁的灵魂感到惊奇,为铁的灵气啧啧称赞。国庆十周年前夕,储炎庆与其女儿储金霞等人共同创作的大型落地屏风铁画《迎客松》至今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储炎庆、储金霞传承培养了一大批铁画工艺美术师,把芜湖铁画推向新的高度。

郭沫若曾经评价芜湖铁画是“以铁的材料创造优美的图画,以铁的意志创造伟大的中华”。如今,来到芜湖的游客,大多首选的就是带一幅栩栩如生、古色古香的铁画回家留作纪念。

艺术一旦深入人心,它会是一棵长青树,根深叶茂,在艺术百花园中绽放异彩。

吴卫东,男,太湖县人。中学高级教师,2019年退休。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安庆市作协会员、太湖县作协会员。平时爱好写作和绘画,偶有散文,诗歌作品在报刊或网络平台发表,有散文集《岁月留痕》出版。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书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