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潮》第331期|吴丹丹:《徽州谣》,一切从网友开始

文摘   2024-11-10 17:30   中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绿  潮

《徽州谣》,一切从网友开始

■ 吴丹丹

徽州民谣原创歌曲《徽州谣》上线的那天,我在朋友圈写了一段“矫情”的推荐语,之后就收到省非遗中心胡老师约稿的信息。一瞬间有点恍惚,因为不知不觉已经在编辑岗位干了十年,而编辑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这些年更多的是“编”,而不是“写”,身份是“编辑”,而非“作者”。收到约稿信息的时候既有些忐忑,又有点欣喜,因为关于徽州民谣项目的这段记忆,我也想把它更久地留下来。

——写在前面



从报纸到广播,到电视,再到网络,媒体的演进不断地改变着人们日常信息传递的方式。而深陷于网络时代的我们,很多缘分都是从网络中萌生的。《徽州谣》的诞生就是如此,一切都要从两个“网友”说起。

2021年开始,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启动“寻谣计划”,广泛挖掘、采录和整理散落在民间的徽州民谣作品。项目负责人婷就是网友一号。因为之前与省非遗中心有相关项目合作,经胡老师介绍,我和婷加了微信,成了网友。那时候,婷说想对采集到的徽州民谣做一些创新转化然后出版。我们就项目如何策划、如何转化、如何落地做了很多交流。两个人就这样以网友的身份聊了许久,也没见过面。可能是很多想法都能契合,所以虽是网络两头的“陌生人”,却也凭借着这奇妙的网络信号无障碍地沟通着,也同时变得熟络。一来二往,最终有了第一次合作的《画说徽州民谣》富媒体出版物。

本以为项目结束就结束了,可是当你关注一件事情的时候,周围的信息好像也会不断地涌来,推着你往前。对于这一点,婷后来总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去年年初,电视上热播神仙姐姐的《去有风的地方》,剧中根据云南童谣改编创作的插曲《摇篮谣》一次次地温暖了那时的婷和我。当时我就和婷说:“我们的徽州民谣是不是也可以改编歌曲?”婷起初还有些犹豫,担心创作的歌曲没有新意。因为这个顾虑,我们沟通了很久,最后决定一试是因为我说尝试去联系《摇篮谣》的创作者,看她愿不愿意为徽州再写一首。



“词曲:汪拾米”。我知道的信息,仅此而已。当时能想到的就是求助网络,在她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尝试联络。试了好几个平台,消息发出去很久,石沉大海。说不失落,肯定是假的。所以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后来收到回复消息的那天。很有仪式感的一天——去年大年三十,正和家里人吃着年夜饭,微博上突然弹出消息提示,拾米回复对这个项目感兴趣,愿意具体聊一聊。我赶紧追着回复消息,生怕下一秒又断了联系。网络无限地拉近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也放大了人对失联的无限恐惧。就这样,三十的夜晚,在和拾米的寒暄中度过。两个陌生人,聊着音乐,也互相祝福新年快乐,好像并没有什么陌生感。时常觉得自己很幸运,工作中遇见的大多是可爱的人,因为他们,我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后来,一个e人和一个i人,忐忑地通过电话,又去武汉见了面,逐渐成了很好的朋友,也达成了创作徽州民谣音乐的意向。再后来,我的网友一号、网友二号和我,一起去了徽州,为歌曲创作采风。拾米是第一次去,在《徽州谣》上线的那天,她在朋友圈写道:“去年的徽州采风,一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长满爬山虎的住处、香香的酒酿糕饼、热气腾腾的徽州菜肴、比我们岁数加起来年纪都大的老屋……祠堂里阿婆用方言念起一首首可爱童谣,雨天的墨厂里大叔捶打着墨胚,浓浓的墨与草药香和雨水潮湿的味道混杂在一起,处处都被旧日吹来的气息包裹着,很怀旧,又让人感到很安心。这次奇妙的机遇,认识了可爱的丹丹、用心的婷、热心的陈馆……是充满温度的一次经历和尝试,感恩这一趟收获在心里的体会。新歌上线,感谢收听鸭,希望你也能在某一刻感觉被旧时的风抱了个满怀。”对生活如此温柔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温柔的歌曲吧。

采风之后,关于选择哪首徽州民谣进行改编,我们也讨论了很久。当时列入考虑的有好几首,最终选择了歙县童谣《排排坐》。因为它既具有徽州特色,又不局限于徽州地区。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民谣,这样容易引起更广泛的共鸣。正式创作之前的某天,拾米突然问我:“你能不能问问婷,徽州本地人对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印象深刻?”作为一个行动派的搭档,没多久婷就广泛搜罗了各种信息给我。当我把这巨大的信息量递给拾米的时候,她笑说:“这首歌写完,我也是个半个徽州人了。”有趣的是,刚出歌曲小样的时候,婷和我说:“我不太敢点开。”生怕听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听完却被抓住了。石板路、老屋、乌饭、万年桥……这些细小的徽州意向定格在安静清澈的旋律里,不断地敲打着记忆中关于家乡、关于亲人的点点滴滴。就这样,从出小样到配器编曲,到编排演唱,再到录音混音出母带,每个环节都十分顺利,也总有惊喜。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大概就是具有这样让人共情的魔力。



说到底,这首歌从01,除了我的两个网友,细数起来有很多不可缺少的人。我和婷总吹嘘对方是自己的最佳搭档,因为彼此分工明确,互相扶持着让起初天马行空的想法成为现实。而每每这个时候,我们也会说起其间每个闪闪发光的亲历者,少了谁都像缺失的拼图,无法完整。

在被声音和影像“支配”的年代,为了让歌曲更好地传播,我和婷又商量着为歌曲配一部MV。在那之前不久,婷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歙县的朱老师和她的外孙女芃芃。当时只是为《徽州谣》采录一些孩子用方言朗诵童谣的音频素材,却没想到因为这样的缘分,她们成了这支MV的主角。拍摄脚本确定以后,选角成了难题。看了几组演员都不满意,正一筹莫展时,我和婷同时想起了朱老师和芃芃。无论是形象还是表现力,她们都很适合。询问以后,她们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对于一拍即合这件事,我和婷多有感悟,和对的人一起,好像什么事情都更容易推进。按照剧本设定,还有一个角色是长大后的芃芃。当时导演问我,有没有心怡的人选。我挠头跟他说,在徽州我唯一认识的就是“碧山村花”啊,要不让她试试?没想到,三个人站在一起,大家一看竟都觉得像一家人。就这样,由几个素人组成的演员阵容就位了。拍摄在黟县、歙县、屯溪等地方广泛取景,初次演出的朱老师和芃芃也十分投入。拍摄的时候我经常感叹,一个7岁的小女孩怎么可以如此乖巧,早上5点就起床化妆拍摄也毫不哭闹,中途拍摄累了,休息一会又可以满血复活。朱老师说,因为这是她喜欢做的事呀。是啊,对于喜欢的事,可能尝起来总是甜的。

MV里除了展示唯美的徽州景色外,我们还设定了一条故事线。这个故事源于一则真实的新闻报道。报道说:“刚发病的时候,有时候妈妈呼吸困难,我给她一点点丹参滴丸,就好一些。然后又困难,一看监控,心率有点高。是不是有点紧张啊?我轻抚着她,脱口而出,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遇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一二三四五。奇迹出现了,她平静下来了。我泪目,这歌谣,是她从小念给我,念给外孙的,是她最耳熟能详的。长期的睡前吟诵,对于妈妈来说,只要歌谣起来,就会有松弛和亲切的气氛。安慰孩子们的,最终能安慰自己。”婷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第一时间转发给我,说这可能就是我们现在做的抢救和保护民谣这些项目的意义所在吧。所以,在MV里,我们基于这一故事原型做了改编,希望以此传递民谣这样扎根于民间朴素生长的事物所承载的力量。

碎碎念了许久,最后的最后,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点开《徽州谣》听一听,暂时放下生活的喧闹与焦虑,在安静流淌的旋律里感受徽州的美好,感受仍然扎根于山野田间肆意生长的民谣的温度,感受生活给我们每个人的无声的馈赠。



:《徽州谣》歌词

(歙县方言)排排坐 吃果果

果果香吃生姜

生姜辣 挖半夏

半夏苦 过端午

端午戏钟馗

闹热赛过年

记忆中石板路尽头的老屋

台阶几道 门槛多高

枫杨林瓦墙屋檐上的老猫

是否还在  睡大觉

谁家打糕飘来阵阵酒香

炉火乌饭 老味道

年年鱼灯游来锣鼓儿响

岁岁寒冬火篮暖心房

外婆的歌谣绕啊绕着炊烟房梁

绕着脚丫摘青葱看暮光

绕过一座座村喽

绕着巷口老祠堂

绕着溪水流过万年桥

排排坐 吃果果

果果香 吃生姜

生姜辣 挖半夏

半夏苦 过端午

端午戏钟馗

闹热赛过年

徽州谣再唱一遍

老屋门前坐望天

外婆的歌谣绕啊绕着春山茶乡

绕着我呀摘星星看月亮

绕过一座座城

又绕回旧日老地方

绕着时光流过万年桥

排排坐 吃果果

果果香 吃生姜

生姜辣 挖半夏

半夏苦 过端午

端午戏钟馗

闹热赛过年

徽州谣再唱一遍

老屋门前坐望天

徽州谣再唱一遍

老屋门前忆童年

(本期组稿编辑:胡迟。图片来自网络。配图为《徽州谣》MV剧照)

《绿潮》投稿指南  

《绿潮》栏目由绿色文学社主编,与《同步悦读》合作推出。绿色文学社由著名美学家、美术史论家郭因先生发起并创建,现任社长为马丽春。《绿潮》将以郭因先生的发刊词(见《绿潮》第一期)“凡是有关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自身和谐的现象与问题,凡是有关人类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美化的现象与问题,都将为我们的笔墨所触及”为办刊理念。
《绿潮》编辑:马丽春、胡迟、王金萍、戴旭东、乐华丽。顾问:春桃、苏北。
《绿潮》投稿信箱:qcqc4574@163.com
篇幅3000字以内为宜,杜绝错别字,未在任何平台推过,来稿文责自负。投稿格式:作品 + 个人简介 + 个人照片+文章配图。

吴丹丹,安徽出版集团时代新媒体出版社编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内容的策划编辑和融合创新。策划、主持、责编的作品多次入选国家“十四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正奖等各类出版奖项。个人曾入选安徽省第十四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江淮文化名家”培育工程青年英才,荣获安徽省省直机关工委“青年岗位能手”、法兰克福书展“出版新星”等荣誉。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书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