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更法:落阳河汉墓

文摘   文化   2024-11-06 17:31   安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匕

钩  沉

落阳河汉墓

■ 余更法

相传,公元前106年,汉武大帝刘彻南巡登天柱山(今南岳山)祭天,夜宿霍山县城。第二天一早武帝率众来到离县城十公里的扑龟山(今复览山)游览寻找仙果。玩了一天,眼看太阳快要偏西了,武帝兴致仍然很高,在陪同大臣一再催促下,开始返城。来到离山脚三公里处,发现一条大河横在眼前,恰逢太阳落在河中,落霞映水,五彩缤纷,霞光万道,美丽极了!武帝情不自禁地大叫:“落阳河真美!”从此这条河就叫落阳河,河边的村庄就叫落阳河村。
据传,武帝做太子时来过扑龟山,此次是二度重游,故扑龟山改名复览山。
落阳河历史悠久,有著名的赵士湾商周遗址,有明清修建的复览山寺,有明末修建的石滚堰引水灌溉工程,还有落阳河汉墓。
原落阳河公社马厂岗大队油坊生产队的百亩农田中间,有一座奇怪的小山,孤零零的,远离附近的远山。上面覆盖着黄土,有不少高大的松树,当地人称小山为“土墩”,远看树木茂盛,郁郁葱葱。土墩的东面有一口正方形大塘,叫“方塘”,微风吹来,碧波荡漾。这里山水相映,风景迷人。土墩的西面是油坊生产队的晒稻场,油坊人年年都在土墩上取土垫稻场。
土墩、方塘、稻场构成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美丽画卷。
19754月,油坊生产队的社员们,又一次开始从土墩上取土垫稻场。突然,负责挖土的社员大叫一声:“挖到宝了”,所有人都围过来了,队长连忙叫大家都来挖。半天过去了,一个砖砌大墓的一角显现出来了,队长立即上报。公安干警来了,拉起了警戒线,封锁现场。省、市、县文物工作者纷纷赶来。去掉上面的封土,一个完整的砖砌大墓终于显露出来了。
墓向北偏东,平地起墓,封土高约8米。当地人这是终于明白:这奇怪的土墩原来是一座大墓,是取方塘里的黄土堆积而成的。
这个大墓有四个墓室,两个耳室,两个甬道,四道石门组成,对外还有两道墓门。墓壁用花砖砌成,墓顶为穹窿式,甬道顶为卷棚式,北边甬道两壁有龛。墓顶是正方形,前后室和耳室都有门想通。北甬道第一道石门上有二龙穿壁石雕,第二道石门上雕有朱雀、白虎;南甬道第一道石门有封门砖,第二道石门上也雕有朱雀和白虎。雕工都非常漂亮。
落阳河发现大墓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了出去,每天都有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一睹大墓的风采。
可惜墓室早期被盗,破坏严重,南甬道顶被扒开。两道石门,都有一扇向外拉开,北甬道两道石门均被砸毁一扇。墓室内有半米深的积水和淤泥,尸骨无存,南前室有两件石棺床。
整个墓室建筑十分坚固,保存基本完整。
文物工作者们迅速抽干墓室里的积水,把室内的淤泥挖出来晒干,再用大筛子筛去细土,看有无发现。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寻找,他们发现每个墓室都有残漆片,残留的陶器有灯、壶、盒、仓、磨、罐等;装饰品有银耳环、银钗、玛瑙珠、铜带钩、铜钱、铜镜、青釉瓷碗等。因早期被盗,破坏十分严重,只有几件较完整。
该墓被盗,纪年的物件遭到破坏,只能根据墓葬的形制结构和出土的货币制样,以及石雕的风格来判断。经安徽省文物考古者鉴定为东汉后期或稍晚的墓葬。
该墓规模宏大,结构讲究,逝者生前应该有较高的身份。在霍山县为第一次发现,在安徽省内也未见过这样大型的砖石墓。
辛苦了一个多月的文物工作者终于撤走了,公安干警也走了。几个月后的一天夜里,一条黑影偷偷地撬走了一块墓砖,第二天又撬走了几块……两周后大家发现墓砖在一天天减少,也没人管。于是有人胆子就大起来了,在大白天把墓砖撬下来,用板车拉回去砌鸡笼、盖猪圈。墓砖很快被哄抢一空,只剩下一堆黄土。可叹,这个规模宏大的汉墓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复览山在哀叹,落阳河水在咆哮。为什么不能把这座汉墓完整地保护起来呢?
如果能保留到今天,那么落阳河一定是一处旅游胜地!
如今这个地方被开发区开发,再也找不到汉墓的影子了。

余更法,安徽霍山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霍山县作家协会会员,文学爱好者。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书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