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科普作者
齐玉彦,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偏头痛、周围神经病等的诊治。
2024年12月23日,神经内科三病区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朱某某)。朱某某说自己双下肢行走费力已有20年,未诊疗。15天前病情加重,行走较前困难,特来就诊。
通过观察,朱某某行走困难,下肢僵硬,步态特殊,呈“剪刀样”,行走如同“踩高跷”。通过我们神经系统专科查体可见:四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双上肢肌张力略增高,剪刀步态,双侧病理征阳性,双侧腱反射亢进,髌阵挛、踝阵挛阳性,霍夫曼征阳性。头部磁共振、颈椎磁共振、胸椎磁共振均无特殊发现。肌电图:双正中、尺神经感觉传导轻度异常。
结合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以及郑大一附院远程会诊专家意见,最后考虑: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单纯型)。
什么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是一组以双下肢进行性肌张力增高和无力、剪刀步态为特征的家族性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及线粒体遗传;患病率约为(0.1~9.6)/10万。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目前已发现90个亚型,按照发现的顺序依次命名为SPG1、SPG2等。截至目前,已经定位的致病基因共有80余个。致病基因编码spastin蛋白、atlastin蛋白等,主要参与轴突运输、维持微管功能、内质网与囊泡运输、溶酶体自噬、轴突和髓鞘发育。
HSP病理改变
HSP的典型病理改变以轴索变性和脱髓鞘为主,以胸髓为重,主要累及脊髓内长的上、下行纤维束,表现为长度依赖性的皮质脊髓束与薄束变性,受累最严重的为传导至下肢的皮质脊髓束。而脊髓中前角和后角细胞以及周围神经多不受累。
HSP临床表现
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
1.单纯型: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于20~40岁发病,主要表现为痉挛性截瘫:病人最初先感到双下肢僵硬,走路易跌倒,上楼困难,体检可见下肢肌张力增高,剪刀步态,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多数患者有弓形足。随着病情进展,双上肢也可出现锥体束征,疾病晚期,有些患者会出现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
2.复杂型: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发病多在儿童期、青少年期。临床表现复杂,除上述痉挛性截瘫外,可合并脊髓外损害表现,如智力低下、共济失调、帕金森样表现、眼肌麻痹、周围神经病、肌无力、肌萎缩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还可伴有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听力障碍等神经系统以外的症状和体征。和上述不同症状的组合构成多种临床综合征。
(1)HSP伴锥体外系体征:痉挛性截瘫伴有帕金森综合征样强直、动作性或静止性震颤、舌的肌张力障碍样运动、四肢手足徐动等。
(2)HSP伴视神经萎缩:除视神经萎缩外通常合并小脑体征。
(3)HSP伴黄斑变性:痉挛性截瘫伴肌萎缩、精神发育迟滞和中心性视网膜变性。
(4)HSP伴精神发育迟滞和皮肤鱼鳞病:HSP的儿童可在早期或其他神经症状进展后出现精神发育迟滞和鱼鳞病。
(5)HSP伴远端肌肉萎缩:以手部肌肉萎缩起病,而后出现下肢肌肉的痉挛或挛缩,可合并有突出的痉挛性构音障碍、假性延髓麻痹、轻度小脑体征、手足徐动和耳聋。
(6)HSP伴认知障碍及远端肌肉萎缩:幼儿期发病,痉挛性截瘫伴共济失调、智力低下、双手肌肉萎缩、二尖瓣脱垂和尿失禁。
诊断HSP需要做哪些检查
1.影像学检查:脊髓 MRI 可见颈段、胸段脊髓变细或萎缩;颅脑 MRI 可发现胼胝体发育不良、脑白质疏松、小脑萎缩等。
2.电生理检查:大多数患者的周围神经传导正常;下肢感觉诱发电位可见后索纤维传导延迟;运动诱发电位可见皮质脊髓束的传导速度减慢、诱发电位波幅降低,通常在腰段脊髓支配的肌肉中无法引出运动诱发电位,而上肢的运动诱发电位正常或有轻度的传导速度减慢。
3.基因检测:用于最终确诊及明确分型。
治疗与预后
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巴氯芬、盐酸乙哌立松等可减轻肌张力增高的症状;理疗、按摩和适当运动也有帮助;物理疗法和康复锻炼可改善肌力、预防肌肉痉挛等。单纯型HSP通常不影响寿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复杂型HSP因多系统受累,预后不佳。
供稿:神经内科三病区 齐玉彦
责任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