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0375: 造影剂脑病的病例分析

健康   2024-11-20 09:30   广东  

在现代医学影像学中,造影剂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特别是在血管造影、CT增强扫描等介入性检查中。然而,随着造影剂的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也逐渐受到关注。其中,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 CIE)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它通常发生在血管内使用造影剂后,表现为短暂的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有时可逆,但偶尔也会导致永久性损害或死亡。CIE的临床表现多样,从轻微的头痛、记忆障碍到严重的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这使得它在临床上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CIE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及血脑屏障的破坏、脑血管痉挛、微栓塞形成、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此外,患者的个体差异、对比剂的类型和剂量、以及手术操作的复杂性都可能影响CIE的发生。因此,对于接受造影剂检查的患者,尤其是那些有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医生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CIE。

本系列病例报告涵盖了不同患者群体和临床表现的CIE,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老年女性患者,到因颅内动脉瘤接受诊断性脑血管造影的中年女性,再到其他因不同介入手术而出现CIE的患者。这些病例不仅展示了CIE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反映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CIE的诊断和治疗所面临的挑战。通过这些病例的详细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CIE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策略和预后,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参考。

文件1:以短暂性记忆丧失为表现的造影剂脑病1例

病例概述:这是一位48岁女性患者的病例,主要表现为短暂性记忆丧失,被诊断为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 CIE)。患者因头晕头痛3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血压控制不佳。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接受了弹簧圈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左侧后交通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头晕头痛症状有所好转。

临床表现:患者在全脑及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突然出现记忆丧失,主要表现为逆行性遗忘,忘记自己的年龄和身处位置,伴有躁动,无其他明显不适。查体无阳性体征。

诊断与治疗:头颅CT和MRI检查排除了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结合患者症状、查体及辅助检查,诊断为CIE。治疗上予以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水化等促进造影剂排泄,约60分钟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天后复查头颅CT未见异常。

讨论:CIE是一种罕见并发症,与使用造影剂有关。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肾功能受损。CIE的影像学表现通常包括局部皮质增强、蛛网膜下腔密度增高和脑水肿。该病例强调了CI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以及预防造影剂脑病的意识。

文件2:以脑膜脑炎形式起病的造影剂脑病1例

病例概述:这是一位58岁男性患者的病例,以脑膜脑炎形式起病的造影剂脑病。患者因头晕5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史。患者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出现烦躁不安、脑膜刺激征及双侧椎体束损害,通过腰椎穿刺检查排除脑膜脑炎,诊断为造影剂脑病。

临床表现:患者术后1小时出现精神紧张、躁动不安,体温38℃,血压170/90 mmHg;谵妄,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巴氏征阳性,颈抵抗。

诊断与治疗:通过腰椎穿刺排除脑膜脑炎后,结合症状和检查结果,诊断为造影剂脑病。治疗上予以补液水化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1周后痊愈出院。

讨论:造影剂脑病的发病机制与血脑屏障的损伤有关,可能与造影剂的理化特性、用量、浓度、体内滞留时间、脂溶性,以及脑血管病变程度相关。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充分水化、术后监护、观察病情是首要推荐。

文件3: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脑病1例分析

病例概述:这是一位74岁女性患者的病例,因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中因右冠状动脉中段钙化结节导致手术时间延长,造影剂用量增多,共应用230 mL,术后出现头部不适、谵妄、躁动不安等症状,被诊断为造影剂脑病。

临床表现:患者术后出现头部不适,血压120/70 mmHg,心率96次/min,后出现谵妄、躁动不安、答非所问症状。

诊断与治疗:颅脑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但结合CT值和患者症状,高度怀疑造影剂脑病。治疗上予以加强水化,应用地塞米松10 mg。复查颅脑CT发现颅内出血情况明显吸收,患者未再出现明显头痛、头晕、头部不适、谵妄等症状。

讨论:造影剂脑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造影剂的使用剂量有关。治疗上多采用利尿、加强水化、皮质激素等方法,必要时可给予非苯二氮类药物镇静。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造影剂脑病,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

文件4:类“脑梗死”影像的对比剂脑病1例并文献复习

病例概述:这是一位67岁女性患者的病例,因视物重影和右侧上睑下垂入院,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在诊断性脑血管造影结束后出现对比剂脑病,表现为嗜睡、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嗜睡,呕吐,瞳孔检查同术前,颈软,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侧病理征(+)。

诊断与治疗:急查去碘CT,结果提示左侧枕顶部脑沟高密度影,结合CT双能量成像考虑对比剂外溢。治疗上予水化促进对比剂排泄,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及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等处理。术后第14天患者肢体肌力恢复正常,复查头颅MRI示病灶基本吸收。

讨论:CIE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和对比剂的化学性质有关。治疗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大多数CIE患者预后良好,恢复迅速。

小结

通过对四个不同病例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对CIE的临床特征、诊断挑战、治疗策略和预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些病例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和基础健康状况的患者,以及在不同医疗环境下发生的CIE,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CIE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宏观视角。

首先,病例1中的48岁女性患者,因头晕头痛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接受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弹簧圈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动脉瘤。在全脑及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出现了逆行性遗忘和躁动,头颅CT和MRI检查排除了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最终诊断为CIE。这一病例强调了在介入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神经状态的重要性,以及在出现CIE症状时迅速采取水化等治疗措施的必要性。

病例2中的58岁男性患者,因头晕入院,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史,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出现了烦躁不安和脑膜刺激征,通过腰椎穿刺排除了脑膜脑炎,诊断为CIE。这一病例突出了在CIE诊断中排除其他可能的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性,以及及时的水化和对症治疗在改善预后中的作用。

病例3中的74岁女性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中因右冠状动脉中段钙化结节导致手术时间延长,造影剂用量增多,术后出现了头部不适和谵妄,最终诊断为CIE。这一病例提醒我们,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必须注意造影剂的使用量,以及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神经监测。

最后,病例4中的67岁女性患者,因视物重影和上睑下垂入院,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在诊断性脑血管造影后出现了CIE。这一病例展示了CIE在影像学上的表现,以及在治疗中对症处理的重要性。

这些病例的分析不仅提供了关于CIE的临床信息,还强调了在介入手术中预防CIE的重要性。预防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特别是关注那些可能增加CIE风险的因素,如肾功能不全、脑卒中病史、使用抗凝药物等。此外,选择对比剂时,应优先考虑非离子型等渗对比剂,并控制对比剂的用量,以减少CIE的发生。

在治疗方面,目前对CIE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包括水化、降颅压、皮质类固醇和抗癫痫药物等。尽管大多数CIE患者预后良好,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对于接受造影剂检查的患者,尤其是那些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医生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CIE。

总之,这些病例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关于CIE的宝贵经验,强调了在介入手术中对CIE的预防、识别和处理的重要性。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CIE的深入理解和妥善处理将对提高患者安全和改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CIE的发病机制,开发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以减少这一罕见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iNeurology导航
最新文献阅读,临床病例分析,神经影像学解读,以及神经系统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也会有一些励志文章,健康科普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