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旅中国

文摘   文化   2024-10-31 17:31   安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文旅中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唐朝媚


在桂花花开满城的深秋之际,浸染着馥郁的花香,和大半生的向往,我们赶赴有长妈妈、“豆腐西施”……,还有闰土来过的地方,一座充满婉约、典型的江南水乡——绍兴。

下得大巴车,没走几步并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迎面便见整个墙壁上是一副黑白分明的简笔画。左手边的画面是水乡特色的水巷和乌篷船,上书“鲁迅故居”;右边是鲁迅先生有立体感的画像。标志性的八字须,根根竖立的发丝,夹在指尖正燃着的烟卷。那股印刻在头脑里的熟悉感扑面而来,觉得亲切又有肃穆和伤感。姐妹们欢快邀约合影的嘻笑声,将我拉回了当下游绍兴的快乐中。就用照片,让先生和我们同在吧。

沿着平整、宽敞的街道向西行,很快看到南面灰墙上书写着“民族脊梁”四个黄灿灿的大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段印刻在记忆里的文字呼之即出。中华民族绵延流传,至今能以强大、骄傲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脊梁劳苦功高。

不几分钟,我们就到达先生故居的入口处,刷脸进园,带着崇敬之情,准备细细参观。激动的心还没落定,就听前面的游客争相说,就是这里,鲁迅先生第一次见闰土的小院。我急巴巴地凑过去,就见前后两屋之间有一个约十平方左右的小院,只在东北角参差地长着几株不起眼的植物。院子没有被精心打理,很普通的样子。记得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曾提到,“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不容易到了年末,闰土终于来了,母亲告诉他,他便飞跑地去看。闰土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们的第一次相见不是在小院里,而是在小院隔壁的厨房里。紧走几步便是周家厨房。现在不可进入参观,我们只能通过过道的窗户看进去。周家的厨房占地面积真不小,特别是厨房里一南一北放置的两个硕大无比的水缸,格外引人注目。鲁迅先生文章里描写过年隆重祭祀活动的祭品,应该都是从这里端向供堂的。



鲁迅家族没落之前在绍兴应该是大户,长长的过道,左一间有一间的房屋,前一个后一个的院子,根本记不清到底有多少?难怪鲁迅先生在那个冬天,回来告别这座卖掉的老宅,并接母亲和侄儿去北京,是那样的落寞和悲凉。周家的盛世繁华落幕了。大抵没有多少变化的故乡,在鲁迅先生的眼里是变了样子的。天空是苍黄的、村子是萧索荒凉的,没有一些活气。

还是去百草园吧。此时是深秋季节,碧绿的菜畦是有的,光滑的石井栏还在,高大的皂荚树更高了,紫红的桑葚是没有见到的,鸣蝉们应该已经冬眠了。百草园为了满足对游客开放的需要,只有少部分靠围墙的地方被木栅栏围起来,一半多的地方是菜地,正栽种着几种可腌制的菜种,还有大片正在藤架上攀爬的扁豆们,其他地方开辟出来供游人行走,所以没有了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的天下。墙根下是否有缠络的何首乌藤和木莲藤,我们是没有时间去辨认了。现在的百草园每天游客都是络绎不绝的,长妈妈故事里的美女蛇是怎么也不敢来这热闹的小院露脸吧。

鲁迅先生说,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唯一快乐的事便是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

玩够了百草园,鲁迅先生该读书了。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也是他早期接受教育的场所。我们出了百草园,从仁里巷出来,向东,回走不上半里,再向南,过一道石桥,便是三味书屋。和鲁迅先生当年文字的描述不差分毫。依然是刷脸进园,我忘了数是第几间才是三味书屋。从镂空的窗户里看到了“三味书屋”的匾,才知道先生读书的地方到了。现在屋子里的陈设应该和以前没有什么变化。三味书屋匾牌下是松鹿图(图很新,不知道是不是后来换过的),下面是香案(长条木制家具和方桌配套,是祭祖上香的地方),香案上现在放着寿先生的画像和课本。书屋正中间是寿先生的座位,八仙桌和太师椅。八仙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窄窄的条桌,以寿先生的八仙桌为中心,倚壁在三面。心细的姐妹说,鲁迅先生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依稀还能看到上面刻着的早子。因为现在不能入内参观,我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有那么一些遗憾。

私塾寿先生是个高而瘦的老先生,须发都花白了。鲁迅先生对他很恭敬,因为很早就听说,他是本城中极为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但就是这样被人认可的老先生,还是避免不了封建社会的迂腐,学生只有接受的份,先生教什么你听什么、学什么,所以当鲁迅问:“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先生不仅不答,还很不高兴,脸有怒色。相比今天的学生就幸福很多,可以和老师平等相待,民主相商。老师特别欢迎学生问问题。



私塾里读书应该不太有趣,当寿先生读书入神时,于孩子们就很相宜,他们就开始找乐子: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鲁迅先生喜欢画画儿,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鲁迅先生缺钱,把它们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子,和百草园比要逼窄很多,是个小的。园子里种着桂花,花坛里有腊梅,鲁迅和同窗们可以趁学习空档溜到园子里,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喜欢的是捉了苍蝇喂蚂蚁。我想象着当年一群拖着长辫子,带着瓜皮帽,穿着长袍马褂的少年郎,在园子里下窜上跳的样子,不觉莞尔。我在园子中最大桂花树的树杈里留下了自己的影像。它有可能被当年的“迅哥儿”爬过呢!这样我就在超越的时空中和鲁迅先生近距离接触了。

“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的童年乐园,“三味书屋”是少年鲁迅教育启蒙地。它们是鲁迅先生生命的起源,也是他写作的源泉。

一百多年后,我们来到这里细访鲁迅先生生活、学习的印迹,感受鲁迅精神和文化。鲁迅先生的文字,抖擞擞地一波一波地跳跃在脑海里,让我们在这里流连复徘徊。

(本栏目由安庆大酒店赞助支持。配图由作者提供)

唐朝媚,安徽当涂县人,中学老师,网名“明媚春光”,希望自己能像春天里的一束明媚阳光,明亮自己,温暖他人。喜读书,爱习作,愿自己的文字有温度、有力量,愉悦自己,快乐他人。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书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