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文末可留言互动哦!)
菁莪•家掌通
本期导读
孩子犯错后,总喜欢找借口逃避、不敢承担责任,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比较普遍性的问题。孩子找借口的原因是什么呢?父母可以怎样帮助孩子勇敢承担呢?请听汤溪小学诸葛嘉琪老师和您分享《犯错后,孩子总是找借口逃避怎么办》。
课程录音
讲师介绍
诸葛嘉琪 汤溪镇中心小学数学老师、班主任、年级辅导员。
课程内容
家长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开发区家长成长微课堂,我是汤溪小学的诸葛老师,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孩子成长中的话题。今天分享的话题是:犯错后,孩子总是找借口逃避怎么办?
常听家长反映:我家孩子遇到问题喜欢逃避、总找理由推脱责任,“是弟弟非要和我抢玩具,才不小心弄伤他的”“今天迟到,还不是因为妈妈起晚了!”“这次没考好,是老师出题太偏了!”家长也因此担忧,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没有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或多或少有过类似的“甩锅”现象。事实上,找借口是孩子用来逃避恐惧和威胁的方式,当面对孩子犯错时,父母下意识的批评教育,甚至责骂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剑,因此孩子越来越害怕承担,千方百计地找理由“避错”,而非“改错”。另一种是和上述情况相反的“护短式”教育,大人过度保护孩子“自尊”。当错误发生时:如对长辈大喊斥责,父母会安慰长辈,“孩子还小不懂事”;与人发生争执时以护短的心态把责任推给对方。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认知结构还在发展中的孩子,他们还没有适应、理解社会规则,遇事躲避是他们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编造合理化的借口,减轻内心的紧张和挫败感,维护自尊和自信。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打破认知偏差,和孩子站在统一战线上,成为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和最忠诚的同盟军,让孩子有勇气面对错误、改正行为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01
一改变方式,解决问题是目的
孩子犯错时父母往往会习惯性质问“你为什么会这样?”父母的初心是想让孩子清楚自己为什么会犯错,但是对孩子来讲,这个问题好像总带着指责和抱怨的意味。第一反应肯定思考——到底为什么呢?孩子或许由于年龄、阅历不足找不出原因;或许找理由、编造一个原因;或许知道原因但不敢说。事实上,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妨先问“下次应该怎么办?”,再问“为什么会这样?”改变孩子思维路径,引导孩子将解决问题放前面。
比如孩子在抢玩具的过程中,打翻了家中的花瓶。很多孩子会互相责怪对方在推搡打闹。如果家长先问:下次应该怎么办?引导孩子回顾事件中自己的过失,说出以后不争抢玩具,要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否适合追跑玩耍;争抢会导致纠纷,下次要好好沟通……比如孩子由于早上不起床导致迟到。“下次怎样不迟到?”引导孩子说出要早睡,起床后就去洗脸、刷牙、吃早饭。再问“为什么今天迟到了?”孩子通常不会强调身体不舒服、早饭太烫了等理由,而是从自身出发反思行为。
02
二是就事论事,为错误行为买单
孩子犯错时,家长先调节好情绪。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无效沟通:父母打骂,娃说话都结巴;父母唠叨,娃充耳不闻;父母质问,娃顶嘴抵抗……在引导孩子归因时,仅针对事情本身,客观理性地分析行为,而不是对孩子本人消极评价,因为一点过错就迁怒孩子。如和弟弟争吵打闹就是蛮横,打破花瓶就是贪玩,上课走神就是不努力……诸如此类,不仅表达了“你不对”,还传递出“你不好”的意味。比如孩子的书包杂乱,看到黑漆漆塞满垃圾的书包,很多父母不是发火就是唠叨,别随意将孩子定义为邋遢的、懒惰的孩子,可以先和孩子一起整理书包的步骤方法,就事论事的和孩子约定每天好好整理书包。父母一定要有就事论事的意识,“犯错”不等于“坏孩子”。尤其是低段的孩子特别在意父母、老师对他的评价,孩子或许能接受犯错承担责任,但被定义为坏孩子是无法接受的。为了保全体面,他们硬着头皮找理由逃避推脱,只是不想让自己成为你们眼中的坏孩子。
孩子犯错后,一定要协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哪怕不是故意的,也要承担后果。注意不护短,也不要翻旧账,不额外强加人为惩罚。如孩子不小心撞伤他人,虽然是无心之举,但是也不是一句“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 ”就解决。可以陪孩子用他自己的零花钱去文具店挑选心意礼物,陪孩子一起写致歉信等方式代替打骂、罚抄等额外强加的惩罚。有家长的支持做后盾,孩子经历了责任认定及推演过程,培养孩子做事要想后果,敢作敢当的精神。
03
三是改变认知,培养责任内核
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容易自卑和害怕,在认知上内核不稳,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找借口。父母在处理错误时,多给机会听听孩子的想法,如有些二胎家庭中的孩子,误会父母照顾弟弟妹妹的行为为偏心,于是常常将错误推给弟弟妹妹。如作业错误多怪弟弟妹妹太吵闹,甚至打伤弟弟妹妹,父母可以多关注孩子内心动向,与他们沟通交流,多给机会听孩子的想法,尊重、理解和关爱来帮助孩子改变认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如每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庭中有担当,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家庭决策权,家里的大事小事可以听听孩子的意见。如一周食谱定制,谁负责洗菜、洗碗等;制定旅游攻略,如关注一周气温,为家人搭配适当的服饰等。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培养责任感,拥有坚强的精神内核犯措时也不会在犯错时总找理由推卸责任。
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是成长的机会、教育的契机。读懂孩子内心的小倔强、小胆怯,引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是更有温度、有效果的教育。当错误产生时,少一些质问的语气,用尊重、理解的态度和孩子站在统一战线上,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和恐惧,就事论事地分析事件、解决问题、承担责任,达到纠正错误,培养品行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责任意识的孩子遇事敢于承担。总之,犯错不可怕。孩子就是在一次次试错、改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父母和孩子也是在这样一次次的互相帮助、解决困难中建立深厚的亲子关系。家长朋友们,您面对孩子犯错时,有好的妙招,欢迎分享。
大家点击上面的“留言区”图片就可以进行留言互动了哦!
往期相关文章精选
本期督导 蒋飞英
设计策划 蒋飞英
文案修改 姚慧超
文字/录音 诸葛嘉琪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更努力的~
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是我们共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