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推荐||音乐叙事里的城市魅力:歌曲中的成都地方意象建构

文摘   2025-01-08 07:01   广东  


导读


∴○●○●●∴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你会挽着我的衣袖 我会把手揣进裤兜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 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这一段耳熟能详的歌词出自歌手赵雷演唱的《成都》,歌曲通过温暖而朴实的旋律,勾画出成都街头的浪漫与日常。这首歌不仅是对成都难以割舍的情感,也通过地方符号如“玉林路”和“小酒馆”,塑造了城市特有的文化意象,将听众带入一个具有强烈地方性和情感连结的空间。成都,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成为了许多歌曲描绘的对象。作为一种传播媒介,音乐具有意象化、怀旧化和地方化的叙事特征,有着再现地方和唤醒地方感的力量,尤其是以地名命名的歌曲及其评论对地方有着意象化的表达,亦是创作者和听众符号化的情感映射。那么,音乐叙事里的地方意象和城市魅力是如何被建构的呢?

本篇推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刘超副教授团队的新近成果《音乐叙事里的城市魅力:歌曲中的成都地方意象建构》。该文从音乐叙事的角度,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分析文本数据中的地方意象,从符号呈现意象、意义赋予意象、综合表达意象3个层级解读音乐与地方的关系,建构和描述音乐叙事中的地方意象。研究结果可为地方的意象建构和城市的形象宣传提供借鉴。



 NO.1   









研究区介绍





成都,又称“蓉城”“锦城”等,地处成都平原腹地,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成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的发祥地,拥有独特的方言、戏曲、美术、音乐、美食等传统文化艺术。自古以来,成都就是一个丝管纷纷、锦瑟悠悠的音乐名都,如杜甫的《赠花卿》称颂成都的音乐“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2017年成都提出的“三城三都”目标就包含了“音乐之都”,2022年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成都市“十四五”旅游名城和音乐之都建设规划》,助力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
在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中,成都连续1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作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许多描述成都的歌曲也充分表达着这座城市的魅力。音乐的气息充斥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为其特质。故本研究以成都为例,从音乐叙事的视角分析歌曲及其评论中所表征的成都地方意象。

 NO.2   









数据来源与

预处理





歌词是音乐的载体和音乐叙事的文本,听众评论是基于歌曲有感而发的再生产文本,前者是音乐叙事中地方意象的直接来源,后者是间接来源,音乐创作者和听众均是地方意象建构的主体。

选择QQ音乐、网易云音乐两大音乐平台,利用八爪鱼采集器抓取以成都为描写对象的华语歌曲的歌词及其评论,共收集歌曲115首,相关评论245 223条,数据获取日期为2022-11-23—12-05。

▲ 以成都为描写对象的部分华语歌曲信息



 NO.3   









方法





采取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进行研究。

内容分析法是对大量文本内容进行简化、浓缩和分类的系统研究方法,将文字、图片等符号内容转化为定量数据,使用ROST CM6文本挖掘工具对筛选后的数据进行分词,对分词后的文本进行高频词统计和社会网络语义分析,以提取歌曲创作者和听众对歌曲中成都地方意象的主要感知元素及关联特征。

扎根理论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利用Nvivo 12对歌词及评论进行逐级编码直至理论饱和,提取核心范畴,并梳理故事线。


 NO.4   









地方意象

高词频分析





对歌曲以及评论文本中反复提及的意象高频词进行提取,可较直观地反映歌曲创作者和听众对成都地方意象要素关注点和关注度。运用ROST CM6对文本数据进行分词,并得到词频统计,删除如“全部”等与地方意象无关的词汇后,制作高频词词云图。前120个高频词中,歌曲和评论文本中的成都地方意象主要体现在认知层面的景观符号(48个)、情感层面的地方意义(23个)、整体层面的综合评价(33个)。

以成都为描写对象的华语歌曲及评论文本意象高频词词云


 NO.5   









社会语义

网络分析





在高频词统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分词文本进行社会语义网络分析,以获取各高频意象之间的关联性及结构关系。成都地方意象呈现“核心—次核心—边缘”的扩散模式。

成都地方意象语义网络关系



 NO.6   









成都地方意象的编码分析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三级编码中最基础的程序,通过对原始资料逐字逐句进行概念界定,归类并提炼主要范畴。借助Nvivo12,通过连续的概念界定并不断进行概念之间的比较,直至没有出现新的概念时停止编码,最终共提炼出522个概念,归类后形成45个初始范畴。

主轴式编码

通过初始范畴的聚类分析,形成更广更为抽象的主范畴。分析45个初始范畴之间的逻辑关联和意义共性后,形成13个主要范畴,分别为景观意象、空间意象、人物意象、文化意象、文学意象、自然意象、时间意象、情感意象、意动意象、氛围意象、特色意象、叙事结构和叙事基调。


成都地方意象主轴编码过程


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在主轴编码的基础上,寻找以核心类属为中心的“故事线”,串联主范畴并梳理出清晰脉络,用以解释研究的内涵。


理论饱和度检验

预留1/4的文本资料用于理论生成后的饱和度检验,通过对剩余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后发现,没有出现新的范畴,现有范畴能包含所有资料信息。由此,可以认为音乐叙事中的成都地方意象建构理论已达到饱和状态。


 NO.7   









主要结论





1.

地方意象的构成维度




在认知意象-情感意象-整体意象的维度划分下,本研究所提出的11个意象主范畴能从符号呈现、意义赋予、综合表达3个层面共同解释成都的地方意象。其中,符号呈现意象包括景观、空间、人物、文化、文学、自然、时间等7个范畴,意义赋予意象包括情感意象、意动意象2个范畴,综合表达意象包括氛围意象和特色意象2个范畴。符号呈现层面的意象元素超过半数,其中对空间意象的认知最为显著,其次为文化意象和景观意象。这与音乐创作的特点密切相关,描写地方的歌曲多从空间要素着手,展现特色文化和景观,以此串联起地方集体记忆。意象的建构离不开真实环境的遍历性体验,但图像、文本等媒介传播也能塑造特定的意象,实体环境、音乐媒介与经验世界的意象、音乐叙事的意象之间具有“现实-虚拟”的多重意象叠合。

成都地方意象各范畴的概念数量及占比


2.

地方意象的建构过程




音乐叙事分为歌曲的叙事,以及叙事传输影响下听众有感而发的评论叙事,基于人、时、地、环境等叙事要素,串联起人物、时间、空间、景观等意象元素的认知;通过“我对你说”“你听我说”的叙事结构,角色代入后引发情感共鸣,形成情感和意动意象;在这些叙事基调的渲染下,结合个体认知和情感,形成宏观上的氛围意象和地方特色意象。

基于音乐叙事的地方意象建构理论模型


3.

地方意象的元素特征




音乐叙事下的成都地方意象具有传统性与现代性共存、自然性与人文性交互、浪漫感与“家的感觉”同在的三重特征。并且具有传统性与现代性、自然性与人文性的意象元素能串联起城市记忆,在认知的加工下形成浪漫化的想象,成为感知浪漫和唤醒乡愁的符号。

音乐叙事中地方意象的元素特征


4.

音乐叙事-地方意象-城市魅力之间的逻辑关系




音乐叙事所建构的成都地方意象,既有人物、时间、空间、自然和文化上的客观符号认知,又有地方依恋、生活态度、人生经历、乡愁和行为倾向上的主观意义赋予,也有元素感知和情感内化后综合形成的宏观评价和特殊标签。
地方意象本身谈不上魅力,但意象背后所反映的传统与现代的共存、自然与人文的交互、他乡与故乡的转化,经过共性提取和价值关联后,构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理想家园”意象、有爱有情有梦的“故事酒馆”意象、慢活慢享慢品的“烟火人间”意象,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硬实力和人间烟火软实力兼具的独特魅力。
流行音乐的创作与音乐人所生活的时代环境及其个人的情感、观念等密切相关,听众的评论创作亦如此。当歌词创作者和听众受到城市魅力的感召并产生意义认同,将进一步影响其对音乐叙事文本的建构。也即,地方意象能体现一个城市的魅力,而一个魅力城市通过影响个体关于地方的认知和印象,反过来塑造地方意象的形成。

音乐叙事里的城市魅力生成逻辑



 NO.8   









研究贡献





首先,音乐地理学已有研究虽已关注到音乐对地方意象的建构,但音乐传播过程与地方联系的解读欠缺,本研究将音乐、叙事与地方相联系,回答了音乐如何构建地方意象,构建了音乐叙事里的地方意象理论模型,引入叙事学将歌曲与地方意象的关系拓展到更深层次的机制研究,丰富了音乐与地方的关系解读视角,是音乐地理学、媒介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交叉研究。

其次,以城市为对象的地方意象研究多侧重其空间属性,对社会文化意义和情感寄托的分析较少。本研究将城市意象的表达从空间结构、符号感知进化到地方意义层面,赋予空间以温度、让空间活起来。
最后,本研究提出的理论模型为魅力城市的打造、地方意象的建构和形象宣传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好的音乐作品以音乐为媒介,以音乐叙事为手段,应注重意象的串联,以及叙事要素、结构和基调的把握,音乐叙事对于地方的意象构建和形象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城市和地方的旅游营销推广也具有启示意义。


 NO.9   









文献推介





[1]Kong L. Popular music in geographical analyses[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1995, 19(2): 183-198.
[2]朱竑,韩亚林,陈晓亮.藏族歌曲对西藏旅游地形象感知的影响[J].地理学报,2010,65(8):991-1003
[3]洪学婷,黄震方,陈晓艳,等.场所叙事视角下乡愁的多维解构与影响机理——基于新民谣歌词与评论的分析[J].地理科学,2021,41(1):55-63.
[4]吕兴洋,徐海军,谭慧敏,等.声音营销力:目的地歌曲对潜在旅游者的影响研究——以歌曲《成都》为例[J].旅游学刊,2020,35(5):124-138.
[5]王婷,吴必虎.基于关键词共现和社会网络分析的北京城市歌曲中地方意象特征研究[J].人文地理,2020,35(0):57-65.
[6]YIN C, BI N, CHEN Y. You exist in my song! How a destination-related popular song enhances destination image and visit intentions[J]. 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2020,26(3): 305-319.










作者介绍





彭熔(2000—),女,湖北麻城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地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文化地理。发表论文1篇。


刘超(1980—),男,湖北鄂州人,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文经济地理/旅游地理与区域发展/资源环境评价。湖北省地理学会理事,黄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协同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公开出版教材7部、专著5部,授权专利1项,发表论文50余篇。2018—2021年在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扩园规划,名录遗产协同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主持/参与项目10余项。









引用格式





彭熔,刘超.  2024.  音乐叙事里的城市魅力:歌曲中的成都地方意象建构.  热带地理, 44(11):1962-1977.

DOI:10.13284/j.cnki.rddl.20240033.

(扫码阅读原文)


策划编辑:吴佳颖(上海师范大学) 

                                            版式制作:Nio


微信号



官网




《热带地理》简介


《热带地理》是由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理学术期刊;1980年创刊,月刊,每月5号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办刊宗旨:“品质、规范、高效、引领”

办刊方向:“精品化”“特色化”

报道地域:突出但不完全局限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

服务承诺:公平•热情•高效

核心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荷兰Elsevier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 瑞典DOAJ数据库; 荷兰GEOBASE数据库;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评价数据:2023年复合影响因子——2.929;复合他引影响因子——2.658

联系我们:020-37656960(稿务、编务、财务);020-37656954(期刊负责人)

E-mail:bjb@gdas.ac.cn;

            1258717596@qq.com。


延伸阅读


致谢2024年度审稿专家和编委/青编委

佳文推荐||反思流动性视角下微生物、身体与城市的关系

佳文推荐||中国城市知识互动模式划分与创新绩效研究

佳文推荐||虚实空间中介:基于骑手视角的“外卖工厂”形成机制研究

佳文推荐||带你回故乡:食物唤醒了“地方”的记忆?

佳文推荐||传统村落居民非遗日常生活实践中情感交换模式演变过程及机制——以皇都村侗族大歌为例


热带地理
传承地理科学知识,构建学术本位。立足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贡献平台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