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双玉||游客情感、地方性产品与新媒体裂变

文摘   2024-10-02 07:01   广东  


主题解析

网红打卡地数字化实践与新空间形态生产引发广泛热议

2023年4月,“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的话题,让“淄博烧烤”在小红书及抖音平台走红,“淄博烧烤”凭借展示烧烤名店、特色品种,辅以演出、啤酒展销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打卡并引发网络围观现象。2023年5月,发生在贵州榕江的乡村足球超级联赛,主打“超级星期六足球之夜”概念,以此吸引省内外球迷到场观赛,网友称之为“村超”。2024年1月,哈尔滨为了招待五湖四海的游客,通过精心打造“冻梨刺身”“人造月亮”“温暖驿站”等冰雪旅游和文化活动,热情迎接外地“小土豆”(对游客的昵称),并经网络传播引发热议和称赞。2024年3月,“天水麻辣烫”以地方手擀粉、麻辣菜为特色,以当地麻辣烫吃法,吸引大量美食达人前往,并迅速登上热搜。2024年3月,开封“王婆说媒”通过线上线下相亲节目互动,使游客聚众打卡、体验并在多媒体平台引起热评。类似案例在国内外还有很多,如“成都迪士尼”“伦敦金丝雀码头”,等等。这些现象级事件的“火爆出圈”,带来了热闹的网络技术景观以及社会热度和流量的上涨,塑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会空间新形态。在一系列现象级网红事件驱使下,全球与地方、线上与线下、在场与缺场、传统与现代等,正以一种特殊的媒介方式发生关联。网络技术导向的模式互动和空间行动者的综合效应,表征着日常生活再结构方式的革新以及空间生产新模式的出现。一时间,网红打卡地的数字化实践与新空间形态生产,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在网络技术数字化实践背景下,一个个网红打卡地如何形成现象级事件?其日常生活空间是如何转向的?网络流量聚集与地方“合谋”是如何促进打卡地多维空间的生产?其机制和机理是什么?存在哪些不确定性甚至危机?如何引导未来网络数字化实践及新空间形态的生产?针对此类疑问,非常有必要展开进一步的学术讨论。

基于上述背景,本次笔谈组织了来自社会文化地理学、旅游地理、管理学等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中青年学者,从新媒体技术塑造生活方式、“网红打卡地”的空间生产、数字化实践的发生机制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解读。期望通过集中讨论,能促进学界、业界对上述新现象和新问题的理解,深化认知并增进共识,进而指导新媒介技术科学运行、社会空间理性实践以及网络平台导向的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关注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谢双玉教授的议题“游客情感、地方性产品与新媒体裂变”。

嘉宾观点

谢双玉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副院长、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市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

议题

游客情感、地方性产品与新媒体裂变

核心观点

网红打卡地现象的形成是游客情感自由与品质生活追求、打卡地地方性重塑与旅游产品有效供给、流量时代下新媒体裂变式传播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淄博烧烤”“村超”等一系列网红打卡地的火爆“出圈”,既充分体现了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反映了在全域旅游、大众旅游时代全面来临的背景下,旅游有效供给与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有机统一。网红打卡地现象的形成是游客情感自由与品质生活追求、打卡地地方性重塑与旅游产品有效供给、流量时代下新媒体裂变式传播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心安之地是归处。游客的情感自由与品质生活追求是网红打卡地形成的重要前提。早期中国都市消费革命的探讨中有“自由与丧失自由”之辩,有人认为消费者是“自由”的,他们有自由消费与物品选择的权力,但他们也是“丧失自由的”,大型超市欢快的音乐、电子出入口和宽敞的电梯通道,在催促着他们加速流动、使用与除旧布新,人似乎被物化和商品异化。尽管物和商品本来是为人服务,如在观光旅游中,人们容易缺失将当地人的生活编织到自己的意义之网中的意识,使得游客像被架上了旅游机器,失去了个人“自由”,换言之,反映的是当时物质消费自由与情感自由的不匹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秩序、消费场景、人际关系网络与大众文旅消费观念不断转变,旅游人不再满足于表层物质消费自由,开始向往旅途中“闲适”“质朴”“自然节律感”等价值。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们在满足了基础型需求后,开始逐步追求高层级需求,如求知、审美甚至是自我实现,特别是Z世代旅游消费群体的成长与崛起,他们渴望通过旅游的形式来寻找内心的归属感与自我认同感,着重追求品质生活与消费体验、在乎消费品味、接纳消费符号,随之而来的是文旅融合广度不断加深,文旅消费不断升级,文旅新现象不断涌现,文旅模式不断更新,逐步地改变着整个旅游市场的结构与特征。换言之,尽管人们旅游的动机、趣味、空间在不断变化,但他们所持续向往的,即能够以合适的、无所达致的、坦然的情感自由去面对周围世界的自我,以及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是不变的。这些网红打卡地的“出圈”,正是充分认识到旅游消费的这一趋势与特征,实时抓住了旅游消费的新需求。
其次,景观之上是生活。地方性重塑与旅游产品有效供给是网红打卡地形成的重要基础。自上世纪中叶起,无地方现象似乎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根本原因是现代性带来的同质化与地方意义逐渐丧失。旅游业让大多数游客的地方体验设定在规划的景点和酒店里,裹挟在批量配备的纪念品商店里,缺乏真实的地方体会。然而如今绝大部分景区的旅游供给不再是“单调的,无趣的,统一的”,它们能够结合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力量对地方意义进行再生产,旅游消费者在进行打卡时对符号进行能动的解码,实现了休闲享乐与自我价值的提升,各网红打卡地在想办法“接住”出圈带来流量的同时,积极推介当地特色文旅,成功带动了当地其他文旅资源的发展。因此,旅游业发展并没有完全出现雷尔夫所担忧的问题,即“现代性所具有的无地方把根植在地方之中的历史与意义连根拔起来的时候,我们所失去的一切”。马克•布瓦耶《西方旅游史》中指出,在启蒙运动之后,18世纪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两项大革命:一项是“工业革命”,另一项是“旅游革命”。现代交通技术与信息发展造成了时空压缩,诗和远方不再是神秘与遥不可及的,旅游从一种求知现象转向一种纯粹享乐,从一种生活实践转向产业构建,旅游地逐渐自我“祛魅”。如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旅游消费的惯常化,面对丰盈且多元的世界,游客更多在追寻旅途中内心的坦然与自由,旅游者正逐渐地自我“祛魅”。旅游供给正从传统经验上标准化转向个性化与特色化,旅游产品充满了社会记忆,旅游景观是风景,也是生活。

最后,天时地利与人和。流量时代下新媒体的裂变式传播是网红打卡地形成的重要条件。网红城市现象级文旅现象走红,流量时代、旅游新实践时期为之天时,旅游地自身的文旅资源禀赋为之地利,焦点话题与新兴媒体裂变式传播为之人和,共同成就了这泼天火爆。数字化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一个火爆的话题可以迅速引起上千万人关注,旅游城市的发展不再只靠政策吸引,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机遇与知名度。2023文旅消费趋势报告表明超1.1亿观演人次撬动文旅消费新场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旅游流量时代的来临,为每个已经在硬环境与软实力上做好准备的小城市提供新机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网红不是开发模式,而是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营销手段,网红城市及其现象级文旅情景的出现,背后是网红城市“久久为功”的“厚积薄发”,也是温暖美好、贴心服务与主客共享的善意,更是旅游市场变化与产品供给的有机统一。部分学者认为如今的旅游被“异化”了,曾经需要用脚步缓慢丈量与目光缓慢打量的旅游活动,如今借以各种交通工具得以便捷、无缝对接的通勤速度走马观花,游客如同流水线般,“经过风景”而并非发现风景,只是换个地方消费打卡。旅游者的网红打卡如同“媒体朝圣”,追求的是象征性意义。但实际上当今旅游发展不是单调且异化的,人们对美好生活持续不懈的追求终究会促使旅游从业者以全新的理念去看待与完善旅游业。在文化引领、科技赋能、创新创业的新时代,旅游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密集型产业,广大游客消费需求不断变迁,旅游从业者需以全新的动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在这个旅游者定义旅游资源的时代,旅游已经切实成为广大居民的日常生活选项,旅游消费需求将更加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游客在深度体验旅游目的地的同时赋予了其更多的意义与内涵。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的二三线城市而言,“泼天富贵”流量的来临,既是对其自身发展韧性的挑战,也是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的机遇。


微信号



官网


《热带地理》简介

《热带地理》是由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理学术期刊;1980年创刊,月刊,每月5号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办刊宗旨:“品质、规范、高效、引领”

办刊方向:“精品化”“特色化”

报道地域:突出但不完全局限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

服务承诺:公平•热情•高效

核心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荷兰Elsevier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 瑞典DOAJ数据库; 荷兰GEOBASE数据库;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评价数据:2022年复合影响因子—— 3.364;复合他引影响因子—— 3.000

联系我们:020-37656960(稿/编/财务)020-37656954(期刊负责人)

E-mail:bjb@gdas.ac.cn;

            1258717596@qq.com。



延伸阅读


《热带地理》2024年第9期目次


-欢度国庆-


热带地理
传承地理科学知识,构建学术本位。立足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贡献平台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