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推荐||带你回故乡:食物唤醒了“地方”的记忆?

文摘   2024-10-31 07:02   广东  

导读

特定区域的人们拥有相似的饮食特性,食物成为地方文化的缩影和标签。对于移民而言,故乡食物是修复其内心孤独感和寄托乡愁的方式之一,牵动着无数游子的思乡之心。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媒体的传播速度加快,传统的静态传播方式逐渐被可视化、形象化的视频形式取代,通过声音和画面激发人们的感官体验,带来显著的网络流量效应。大众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促使生产生活方式虚拟化,虚拟空间逐渐与现实空间共存,推动社会文化交流打破时空限制,但也导致地方文化的弱化。食物作为地方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地方特征和社会记忆,其能缩短他乡与故乡之间的情感距离,以帮助寻找“家”的归属感。在数字媒介的作用下,以多元方式对地方食物进行动态化、在地化、互动化甚至是符号化的建构,塑造出寄托情感的虚拟空间。

本篇推介西北大学刘瑞宽博士等的研究成果《食物唤醒了“地方”的记忆?——基于脱域机制和媒介地理的分析》,该文为探究数字媒介作用下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互动关系,明晰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基于脱域机制和媒介地理相关理论,以《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为研究对象,结合自然语言处理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量化字幕、弹幕和评论数据,探析“数实融合”背景下地方记忆被唤醒的过程。


研究缘起


食物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理需要,不仅凝聚了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还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承载着地方记忆和乡愁情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物的意义日益丰富,其在族群认同和移民情感寄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地方饮食文化受到外来影响,传统地方性逐渐消退,而虚拟空间则提供了新的跨地域交流平台,重塑了多元化的饮食文化空间。近年来,食物类媒体内容,尤其是纪录片,通过多感官刺激唤起味蕾记忆,并推动地方社会记忆的再生产。在数字媒介时代,食物景观对地方记忆和情感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索,特别是在虚拟空间中的交流互动和情感表达方面。

鉴于此,本研究根据脱域机制和媒介地理相关理论,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将《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字幕、弹幕和评论数据相结合,聚焦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社会背景,探讨媒介作用下的食物如何让人们产生地方共鸣?基于媒介空间的互动交流对人们的情感距离有何影响?食物如何通过媒介空间重构地方?以期丰富现阶段人文地理学在数字信息技术影响下“食物―媒介―地方”研究,为现代社会打破地域界限,由“身体缺场”转化为“精神在场”,缩短情感距离并实现地方重构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依据。


理论假设与分析框架


理论基础


01

脱域机制

脱域机制是由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提出的理论,指的是社会关系从地域性互动中脱离出来,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中。该机制包括象征标志和专家系统两部分,通过这些媒介,信息可以跨越时空界限进行传递。在现代社会,数字媒介促进了信息传播的瞬时化和无界化,使得跨越时空的交流成为可能,同时重新组织了社会关系,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

02

媒介地理学

媒介地理学以地方和空间为核心概念,探讨媒介如何改变人们与空间的关系。Adams认为,媒介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还承载着空间的功能,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媒介成为连接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桥梁,赋予空间流动性和活力。段义孚进一步指出,地方性和人们的经验感受影响人们对地方的依附感,媒介地理学强调空间的动态性和作为社会关系纽带的角色,数字媒介的介入使得虚拟世界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空间,有助于重构地方记忆和增进人们的情感联系。

理论假设


基于脱域机制和媒介地理学相关理论,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1)数字媒介的介入可打破传统的时空局限,使“身体缺场”与“精神在场”共存;

2)数字媒介缩短人们与故乡的情感距离,实现跨越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交流互动;

3)数字媒介唤醒人们的故乡记忆,引发地方共鸣,人地关系得以重构。

分析框架


在实体空间中的人们受时空距离限制,诸多交流活动无法开展。然而随着地方和空间转向媒介的地方和空间,人们可以突破时空界限,通过媒介完成互动交流等行为,重新组织社会关系,实现“精神在场”,从而寄托乡愁等情感。基于脱域机制和媒介地理理论,分析食物在虚拟空间中的社会文化表征,以及数字媒介带来的新媒体通过何种方式影响人们的社会关系和情感,可为解析新媒体参与人们日常生活、影响人对地方的感知依恋提供理论依据。

分析框架


数据方法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选取B站《舌尖上的中国》三季共22集视频作为研究对象。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视频画面生动展示了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地方特色饮食以及与食物相关的传统观念,传递了深厚的地方情感和家常情怀,已在多个平台广泛传播。
哔哩哔哩视频弹幕网站(Bilibili,简称B站)作为中国年轻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网站,以其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和独特的弹幕互动文化,营造了一个观众能够实时参与、共建共享的虚拟社区。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包括字幕、弹幕和评论。


研究方法


本文借助自然语言处理进行数据分析。

借助Jieba库进行分词、去除停用词、合并同义词之后进行高频词统计,通过WordCloud库绘制词云图,反映词汇在文本中的出现频次和相对重要性
利用SnowNLP包实现包括积极、中性、消极3种情感态度的文本数据情感判断,对弹幕和评论数据的情感差异分析。
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弹幕和评论数据的语义网络差异。


主要观点


食物景观作为一种文化载体,

表征了故乡

通过分析字幕中的高频词汇、弹幕和评论语义网络,发现食物、故乡、味道、传统等词汇出现频率较高且构成语义网络的核心节点。食物成为地方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着眼点,也是区域文化的窗口,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故乡的记忆。食物在当今社会中不断地符号化,被赋予更多的地方特色文化,除了满足生理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福和期盼;记忆中儿时的味道俨然成为故乡的象征,这份留恋和怀念牵动着游子的心。

字幕词云图

基于新媒体平台的互动交流

激发了受众的地方情感

可视化结果显示,观众整体上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感。与评论相比,弹幕的即时性更易激发观众的积极情感;而在评论中,观众更倾向于综合评价视频整体水平。现代媒介技术突破了实体空间的限制,为观众带来虚拟空间的体验,人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即时表达情绪,抒发情感,实现了跨时空的情感联系与社会关系的生成。媒介化交流已成为现今社会的惯习之一,为受众的日常信息、思想交流和情感表达交换提供了渠道,缩短了人们心理认知距离,与非媒介化的交流互动具有同样的真实性。

▲ 弹幕和评论类型及分类依据

视频与弹幕(a)、评论(b)之间的联系


弹幕(a)和评论(b)语义网络关系


数字媒介缩短了观众的情感距离,

引发地方共鸣并重构地方意义

数字媒介通过新媒体重构社会中的人地关系,创造了一种新型实体空间连接的方式即虚拟空间。通过视频与弹幕和评论的流量关系发现,弹幕和评论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观众之间的情感距离,引起地方共鸣。除了在地的活动外,虚拟空间为人们交流互动提供新的场所,同样是承载人们情感的地方,并能使受众的体验更为丰富,进而促生媒介地方感。地方与媒介交融发展,地方促成了媒介的传播性质,而媒介也增强了地方的流动性。在媒介的影响下,地方的意义被重新建构,浓缩了多种文化和社会意涵,并与媒介共同创造更多的媒介景观。


研究贡献


理论贡献


既往研究认为食物与地方文化密不可分,亦或是认为食物具有族群认同、景观功能和社会意义,对于媒体中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方社会记忆的再生产和饮食空间的重塑等,较少关注观众与视频互动过程及其情感变化的探讨。本研究聚焦“食物-媒介-地方”关系,关注到食物作为文化载体能激发观众的情感表达和地方共鸣,深化和拓展了以往关于食物景观的研究。

同时,本研究以脱域机制和媒介地理作为理论基础,结合字幕、弹幕和评论数据,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着眼于观众在视频情境下的互动交流,以及媒介作用下的虚拟在场和地方重构,丰富了媒介和地方相关研究。

实践启示


在实践中,可通过强化地方特色食物的形象来增强社会文化空间的地方性;也可基于媒介的流量效应,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物品牌,构建良好的地方形象,塑造更具地方情怀的故乡。


文献推介


[1] 于雯静,郭永锐,侯欣宜.食物景观对地方社会记忆的表征和塑造——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热带地理,2021,41(3):495-504.

[2] 曾国军,李忠奇,王龙杰,等.流动群体饮食实践中的伦理变迁与身份协商——基于主体性、社会性、地方性的分析[J].人文地理,2023,38(06):23-33.

[3] MA X B, ZHANG J H, WANG P J, et al. Does food awaken travel intentions through para-social interaction? - evidence from Bilibili[J].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27(21): 3418–3437. https://doi.org/10.1080/13683500.2023.2265035.


作者介绍


刘瑞宽(1996—),女,河南浚县人,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文化地理、旅游地理与区域发展。

李同昇(1960—),男,陕西岐山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

常芳(1979—),女,新疆库尔勒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城市社区体系原理。

李九全(1965—)男,陕西西安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地理学。

 陆媛媛(1996—),女,广西百色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区域发展。


本文引用格式


刘瑞宽,李同昇,常芳,李九全,陆媛媛. 2024. 带你回故乡:食物唤醒了“地方”的记忆?——基于脱域机制和媒介地理的分析. 热带地理,44(8):1475-1486. DOI: 10.13284/j.cnki.rddl.20230606.

(扫码阅读原文)


策划编辑:武园伊(中国地质大学)

版式制作:Nio


微信号



官网




《热带地理》简介


《热带地理》是由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理学术期刊;1980年创刊,月刊,每月5号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办刊宗旨:“品质、规范、高效、引领”

办刊方向:“精品化”“特色化”

报道地域:突出但不完全局限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

服务承诺:公平•热情•高效

核心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荷兰Elsevier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 瑞典DOAJ数据库; 荷兰GEOBASE数据库;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评价数据:2022年复合影响因子—— 3.364;复合他引影响因子—— 3.000

联系我们:020-37656960(稿务、编务、财务);020-37656954(期刊负责人)

E-mail:bjb@gdas.ac.cn;

            1258717596@qq.com。


延伸阅读


佳文推荐||胡伟等: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地缘经济合作障碍及其协作机制

佳文推荐||郭炎等: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尺度政治与正义实现——以A市绿中村改造为例

笔谈||网红打卡地的数字化实践与新空间形态生产

佳文推荐||基于企业投资路径的城市网络结构演化研究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热带地理
传承地理科学知识,构建学术本位。立足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贡献平台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