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伟||游客空间行为与标准化网红景观

文摘   2024-10-03 07:00   广东  


主题解析

网红打卡地数字化实践与新空间形态生产引发广泛热议

2023年4月,“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的话题,让“淄博烧烤”在小红书及抖音平台走红,“淄博烧烤”凭借展示烧烤名店、特色品种,辅以演出、啤酒展销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打卡并引发网络围观现象。2023年5月,发生在贵州榕江的乡村足球超级联赛,主打“超级星期六足球之夜”概念,以此吸引省内外球迷到场观赛,网友称之为“村超”。2024年1月,哈尔滨为了招待五湖四海的游客,通过精心打造“冻梨刺身”“人造月亮”“温暖驿站”等冰雪旅游和文化活动,热情迎接外地“小土豆”(对游客的昵称),并经网络传播引发热议和称赞。2024年3月,“天水麻辣烫”以地方手擀粉、麻辣菜为特色,以当地麻辣烫吃法,吸引大量美食达人前往,并迅速登上热搜。2024年3月,开封“王婆说媒”通过线上线下相亲节目互动,使游客聚众打卡、体验并在多媒体平台引起热评。类似案例在国内外还有很多,如“成都迪士尼”“伦敦金丝雀码头”,等等。这些现象级事件的“火爆出圈”,带来了热闹的网络技术景观以及社会热度和流量的上涨,塑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会空间新形态。在一系列现象级网红事件驱使下,全球与地方、线上与线下、在场与缺场、传统与现代等,正以一种特殊的媒介方式发生关联。网络技术导向的模式互动和空间行动者的综合效应,表征着日常生活再结构方式的革新以及空间生产新模式的出现。一时间,网红打卡地的数字化实践与新空间形态生产,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在网络技术数字化实践背景下,一个个网红打卡地如何形成现象级事件?其日常生活空间是如何转向的?网络流量聚集与地方“合谋”是如何促进打卡地多维空间的生产?其机制和机理是什么?存在哪些不确定性甚至危机?如何引导未来网络数字化实践及新空间形态的生产?针对此类疑问,非常有必要展开进一步的学术讨论。
基于上述背景,本次笔谈组织了来自社会文化地理学、旅游地理、管理学等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中青年学者,从新媒体技术塑造生活方式、“网红打卡地”的空间生产、数字化实践的发生机制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解读。期望通过集中讨论,能促进学界、业界对上述新现象和新问题的理解,深化认知并增进共识,进而指导新媒介技术科学运行、社会空间理性实践以及网络平台导向的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下面我们一起来关注泰山大学李大伟博士就议题“游客空间行为与标准化网红景观”发表的观点。

嘉宾观点

李大伟

泰山学院旅游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与文化地理学。

议题

游客空间行为与标准化网红景观

核心观点

标准化的网红景观背后隐含的是游客对确定性和标准化的挑战,而游客最终却创造了标准化的网红景观。

新媒体成为塑造地方的重要力量,但仍需警惕景观演化背后的无地方性。爱德华·雷尔夫在其著作《地方与无地方》中写道,人在地方的根植性较为普遍,但当前地方已被流动性所占据。流动性极大地丰富与扩展了地方的经验,地方与无地方看似对立,实则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张力。这种张力的要点在于如何提升地方积极意义与独特性的同时,又不丢失人性所共同认同的便捷与效率。无论是根植性还是流动性,认识地方的途径大致为3个维度,即地方的物质性、地方的意义以及地方的评价。物质维度的体现如地方的位置、景观体量、景观间的关联关系等。地方的意义维度包含不同主体在时间、空间变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安全、依附甚至痛苦等地方感。评价维度又可分为本真性与非本真性的讨论。
第一个维度,被“反向打卡”的网红城市似乎都有着热门打卡地加网红街区的组合模式。热门打卡地特指在网络上爆火的特定烧烤店、麻辣烫店等,网红街区如淄博八大局便民市场、天水古城等。游客步入旅游目的地后,往往需要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可能是一个休整身心的酒店或补充能量的饭馆。雷尔夫提到存在性空间一词,即人们依据自身的行为目的将特定的空间节点认定为特定的地方,最终实现良好的栖居。人文主义地理学者戴维·西蒙将之称为“在家性”,即人们即使抵达一个陌生的地方依然会在出行时计算出行地点距离旅行中暂时住所的距离,这是人们基于自身体能、心理预期所建立的地方意义。在“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等爆火后,多数游客来这里的目的之一是吃一顿烧烤、麻辣烫,而在就餐前后,游客往往有较多富余时间。在特种兵式旅游背景下,游客会结合餐厅位置、酒店位置挑选一个打卡地。网红街区恰好处在这样的区位,位于众多烧烤店、酒店、商场周围,符合打卡的便利性。类似地,在诸多热门城市旅游目的地中,城市中的历史街区也因区位、历史文化成为游客的打卡地,但这些历史街区中的店铺也已经或正在经历着景观、售卖商品网红化的演化过程,如类似“我在某地很想你”“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某地”等标牌。在历史街区的游览中,游客似乎已经忽视了街区的历史文化含义,虽然抱怨着街区的商业化、景观的同质化,但在城市旅行中,不断打卡一个又一个历史街区。
第二个维度,地方意义的独特性。雷尔夫在划分地方感知时,将地方认同分为内部性和外部性,在主体上可分别从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的视角加以理解。以淄博为例,多数进淄游客可能经历过雷尔夫提到的一类或多类地方认同:存在的外部性(没听说或不了解淄博)、客观的外部性(淄博是一个无特殊性的地级市)、附属的外部性(淄博只是曾经经过且未留下特殊印象的地点)、间接感受的内部性(通过网络宣传进一步认识淄博)、行为的内部性(淄博烧烤的小饼、炉子、小葱特色明显,体验感十足)、移情的内部性(理解淄博丰富的文化/喜欢这种热闹的氛围)甚至存在的内部性(参与到游客狂欢式的打卡行为中/被淄博人的热情与实在所打动)。其次,回到本地人本身,以八大局便民市场景观变化为例,许多淄博市居民可能存在以下一类或多类地方认同:存在的外部性(街区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便民市场,现在已经变了味儿)、客观的外部性(街区就是一个位于老城区的市场)、附属的外部性(偶尔会经过该街区,但一般不会在里边买东西)、间接感受的内部性(看新闻淄博火了我们也开心/火了之后我们才知道炒锅饼是我们淄博特色)、行为的内部性(网红街区丰富了淄博景观的多样性,展现了淄博多样的文化内涵)、移情的内部性(人流涌入带动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该区域的拥挤)甚至存在的内部性(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但是也希望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第三个维度,需要讨论该街区的本真性或非本真性。雷尔夫认为“家”是地方的本质。人们既可以热爱流动性所带来的多样性与便利性,又能享受家所带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对于游客,地方的本真性与存在主义维度的旅游真实感有类似之处,即游客往往期望在旅游地获得新的知识或自我认知。对于本地人来说,景观变化能否威胁到自己所建立的家的意义极为关键。若过多游客涌入网红打卡地提升了物价、造成了拥堵,就可能遭到本地人的反感。雷尔夫在书中提到的地方真实感不包含狭隘的地方感与排他性,但也要注意流动性给地方带来的问题。如果从更大尺度来看,中国也是一个地方。对于游客来说,若要表达对一个地方的热爱或创造,就要找到其中的文化内核,用包容、积极的心态发现家乡之美、唤醒他者对家乡之爱。而淄博、天水等城市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也有许多可借鉴之处,比如突出地方性景观的宣传、与周边景点联合打造景观带。同时,需提前考虑到对本地人生活的影响,协调好跨主体的地方感。


微信号



官网


《热带地理》简介

《热带地理》是由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理学术期刊;1980年创刊,月刊,每月5号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办刊宗旨:“品质、规范、高效、引领”

办刊方向:“精品化”“特色化”

报道地域:突出但不完全局限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

服务承诺:公平•热情•高效

核心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荷兰Elsevier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 瑞典DOAJ数据库; 荷兰GEOBASE数据库;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评价数据:2022年复合影响因子—— 3.364;复合他引影响因子—— 3.000

联系我们:020-37656960(稿/编/财务)

               020-37656954(期刊负责人)

E-mail:bjb@gdas.ac.cn;

            1258717596@qq.com。



延伸阅读


笔谈||网红打卡地的数字化实践与新空间形态生产

周尚意||城市更新与数字化空间展现

张敏||网红打卡与日常实践反思

张骁鸣||“打卡”与“在-场”

艾少伟||媒介、地方形象与身份

李鹏||社交媒体与地方建构

谢双玉||游客情感、地方性产品与新媒体裂变


-欢度国庆-


热带地理
传承地理科学知识,构建学术本位。立足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贡献平台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