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ICU获得性衰弱(ICU-AW)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定义为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临床肌无力,影响约40%的重症患者。ICU-AW与较高的死亡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及功能恢复不良相关。长期卧床会加速骨骼肌的萎缩,但这种衰弱不仅源于非使用性肌萎缩,还与肌原纤维组织结构破坏、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关键病理生理变化相关。
早期活动干预(如最小化镇静和每日物理治疗)被认为可缓解ICU-AW,可能改善患者结局。然而,尽管已有部分研究表明早期活动可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出院功能,但也存在许多障碍和潜在风险。本研究旨在评估早期活动是否能显著增加ICU机械通气患者在180天内存活并出院的天数。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类型: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地点:49家医院,分布于6个国家
对象:预计需要机械通气超过随机分组次日的成人患者(≥18岁)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病情稳定,具备潜在活动可能性的患者
排除标准:入院前1个月内依赖日常生活活动、卧床医嘱、急性脑或脊髓损伤等
随机分组与干预
患者被随机分配至早期活动组或常规护理组:
早期活动组:每日最小化镇静+物理治疗,目标为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实现最高水平的活动。
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各ICU通常水平的活动护理。
主要结局
180天内患者的存活并出院的天数(出院时间包括居家或非医疗机构住宿时间,不包括康复医院或护理机构)。
次要结局
180天的死亡率
从随机分组至第28天的无机械通气天数和无ICU天数
患者报告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残疾、认知及心理功能等
研究结果
参与者特征
共纳入750名患者,其中371人被分配至早期活动组,370人至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均衡。
主要结局
180天存活并出院的天数:早期活动组为143天(IQR 21–161),常规护理组为145天(IQR 51–164),两组无显著差异(中位数差异为−2天,95% CI −10至6,P=0.62)。
次要结局
死亡率:180天时,早期活动组死亡率为22.5%,常规护理组为19.5%(OR 1.15;95% CI 0.81–1.65)。
无机械通气和ICU天数:两组在28天内均无显著差异。
生活质量和残疾:存活患者的报告结果显示,两组在生活质量、活动能力和残疾评分上无显著差异。
活动里程碑
每日活动时间:早期活动组为20.8±14.6分钟,常规护理组为8.8±9.0分钟(差异12分钟,95% CI 10.4–13.6)。
站立能力:早期活动组患者中位3天内达到站立,常规护理组为5天(差异−2天,95% CI −3.4至−0.6)。
安全性
不良事件:早期活动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2%,常规护理组为4.1%(P=0.005)。早期活动组中34例患者报告了与活动相关的不良事件(如心律失常、血压波动和氧饱和度下降)。
严重不良事件:早期活动组有7例(心律失常5例,氧饱和度下降1例,中风1例),常规护理组有1例(氧饱和度下降)。
讨论
主要发现
早期活动未显著增加180天内存活并出院的天数,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活动能力及残疾等方面无差异。
与常规护理相比,早期活动增加了与活动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意义
本研究结果与部分早期研究存在不一致。一些研究表明早期活动可改善患者结局,但这些研究的对照组活动水平低于本研究常规护理组,可能导致结果差异。
尽管早期活动组的日常活动时间增加,但患者的镇静、躁动和生理不稳定等因素限制了部分患者的实际活动。
局限性
对照组活动水平较高:常规护理组的活动水平高于部分既往研究的对照组,可能影响两组间的差异。
活动依从性限制:镇静、躁动和生理不稳定限制了部分患者的活动干预。
观察者偏倚:由于干预分配未盲法处理,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观察偏倚。
次级结局的统计效能:未对多重比较进行校正,部分次要结局结果仅具有探索性。
缺乏长期功能评估:本研究未评估出院时的功能状态,也未详细记录ICU外的康复治疗情况。
结论
在ICU机械通气的成人患者中,与常规护理相比,增加早期活动干预未显著改善180天内的存活并出院天数。尽管早期活动增加了活动时间,但伴随更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未来研究应进一步优化活动干预方案,并关注长期功能恢复和安全性。
原文链接: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209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