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宁光院士团队在《Lancet Public Health》【IF25.4,Q1】杂志在线发表题名为“Diabetes in China part 1: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中国糖尿病(第一部分):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的综述文章。
doi:org/10.1016/S2468-2667(24)00250-0.
2024年11月21日,应《柳叶刀 公共卫生》(Lancet Public Health)杂志邀请,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宁光院士团队发表中国糖尿病系列综述文章。该系列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当前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为有效实施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以减缓和预防我国糖尿病进一步流行提供了证据;第二部分讨论了我国糖尿病预防面临的挑战,以及为应对挑战需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糖尿病预防策略。
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学科宁光院士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徐瑜研究员、陆洁莉教授、李勉副研究员、王天歌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据2021年数据显示,全球有5.29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50年患者人数将增至13.1亿。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过1.18亿,约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22%。然而,回溯至198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不足1%。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中国从一个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在现代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影响下,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共同推动了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尽管全球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具有普遍性,但在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糖尿病流行呈现出独有的特征。
本系列第一部分,宁光院士团队提供了对中国糖尿病流行的全面概述,包括流行现状,合并症和并发症情况,以及糖尿病相关疾病负担。文章进一步与全球、美国(欧美发达国家代表)和印度(同为亚洲国家和人口大国)历年糖尿病患病率进行比较,将中国糖尿病随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放置于全球背景下,加深读者对中国糖尿病流行趋势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文章详细探讨了促成中国糖尿病流行的重要因素。首先,作为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两大病理生理学机制,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对中国糖尿病流行的贡献已悄悄发生变化。超重和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已成为影响中国糖尿病流行的更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一系列不可改变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易感性等)和可改变因素(如生活方式、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共同促成了中国糖尿病的流行。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突出近几十年来中国特有的危险因素改变对中国糖尿病流行的影响。
图2:中国糖尿病流行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
本文全面综述中国糖尿病流行趋势和危险因素,为理解糖尿病的复杂性提供多维度视角,为实施有效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识别关键风险因素,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分配资源,优化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促进健康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而改善公众健康,减少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这对于提升中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中文摘要
作者
介绍
Author Introduction
宁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内分泌疾病与代谢性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徐瑜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PI;研究方向: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人群早期防控研究。
陆洁莉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PI;研究方向:代谢性疾病的人群队列建设与危险因素早期防控研究。
李勉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PI;研究方向:代谢性疾病的生活方式干预与早期防控研究。
王天歌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PI;研究方向:糖尿病与代谢衰老的病因特征及精准防控研究。
【扫描二维码可下载原文】
Diabetes in China part 1: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