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启明|年末债市机构行为有何规律?
财富
财经
2024-11-06 08:08
北京
通过梳理历年年末债市机构行为,我们发现投资者确实存在止盈情绪,但配置型机构“逢高买入”的策略优先级更高,交易型机构对净值波动则较为敏感。结合近期机构行为,我们预计今年年末配置型机构依然可以发挥债市稳定器作用,利率大幅上行的风险较小;但同时交易型机构面临的扰动因素较多,可能更多以防御姿态参与债市,因此利率也缺乏向下大幅调整的驱动力。总体来看,在财政信号明确前,长端利率或将维持在2.1%附近小幅波动。
▍近年年末机构行为复盘和2024年现状。
2021年:资管新规过渡期将尽,市场交易主线重回政策与基本面的博弈。2022年:防疫政策优化叠加地产政策扩容,市场预期反转,债市调整引发“赎回潮”。2023年:政府债供给冲击基本结束后,“资产荒”逻辑下机构抢跑带动年末行情再度演绎,并持续至2024年。2024年临近收官:一系列增量政策先后落地驱动资本市场波澜再起,固收资管规模又发生了一定的波动。
▍机构年末行为逻辑梳理。
通过对于年末机构行为和债市走势的复盘,我们总结了如下规律:其一,投资者确实存在止盈情绪,完成全年考核目标后“落袋为安”的思想会使得配置策略更加保守。其二,配置型机构“逢高买入”的策略优先级更高,因此在趋势性行情出现时,即便是年末也依然会选择“抢跑”行情。其三,交易型机构对净值波动依然较为敏感,基金的工具属性愈发突出使得其净值管理需要更加谨慎。
▍今年年末机构行为如何演绎:
考虑到信贷短期提振空间有限,因此银行的配置力量依然存在;同样作为配置机构的保险资金,对长期利率中枢下行的判断不改以及利差损因素的缓和将支持险资继续托底债市。因此配置型机构依然可以发挥债市稳定器作用,即便后续政府债出现了一定的供给冲击,利率大幅上行的风险依然较小。但另一方面,交易型机构面临的扰动因素较多,产品净值波动和权益上涨对部分稳定性不强的资金形成的虹吸效应仍在持续,交易性机构可能更多以防御姿态参与债市,因此利率也缺乏向下大幅调整的驱动力。
▍风险因素:
货币政策不及预期;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流动性超预期收紧等。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