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跃华歌”微信公众号导读:此前我发布过《江苏师大2012级音乐教育硕士评价我的《中小学音乐教法与教材分析》课叙事》(https://mp.weixin.qq.com/s/6Yb0u3suRkDiJEcni-nZUw),如果愿意了解我的教学,还可看2013级教育硕士评价我的文章,此前发布过两篇,《教育硕士们评价我的《音乐教学法》课(一)》(https://mp.weixin.qq.com/s/bmoQmM4B_fiy-fcCcfBmBw);《大家像这样写点回忆曹理先生的文字如何--例:教育硕士们评价我的《音乐教学法》课(二)》(https://mp.weixin.qq.com/s/BDZsrj-deXzLBAw43trz8g)今天再发四篇如下: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记吴老师课堂教学随感
2013级 李彬
2015年暑假,当我看到暑期课程表的时候,吴跃华老师的课最是吸引我,因为之前在本科阶段我就是吴老师的学生,也了解一些吴老师抗癌的成功经历,所以内心尤为的期待。
学院教学秘书给吴老师安排的课的名称叫《中小学音乐教学法与教材分析》,一共五天的课程。下面结合这几天课上课下的学习交流,谈几点个人的感受。
一、课前准备细致,课堂新颖创新,课后整理总结
上课前吴老师在与各位打过招呼以后,从包里拿出早就打印好的点名册进行逐一的点名,而且更难得是他还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是来自什么地区,教的是什么学段,教学中困惑的是什么。就从这个细节上就不难看出吴老师对待学生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课堂上吴老师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更多的是让我们参与课堂,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每一次的讨论都有主持人和记录员,记录员最后点评只讲总结的表扬性的话语,这种方法被叫做头脑风暴。通过这种方法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在课堂交流中发挥自己的问题理解,同学们都一致认为新颖,收获深刻。
吴老师是一个特别勤奋的老师,每一次上完课,不超过两个小时,他的文章就会及时更新在空间里,记录不仅具有调理,而且还有深度的思考,这一点让我们同学都尤其钦佩。刚做老师时,我还经常写教学反思,做了几年老师后发现人变得懈怠了,今后还是要多动脑,勤思考,多总结,做一个爱思考的老师。
二、学会站在立场上看问题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吴老师教导我们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别惧怕权威,我想还是我们的水平太有限了,看的书太少,就无法提炼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更不敢去妄加对大师对前辈的观点进行驳斥。
就拿本课的题目来讲,吴老师让我们展开头脑风暴,谈谈对课的理解与期待。大家都从字面理解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没有发现更深入的问题,幸好我们的教研员同学发现这个题目本身就有问题,我们传统的观点思路应该是先教材分析,然后再考虑用什么教学法来教学,通过这个探讨交给我们学会从三个维度来看问题,分别是知识维度、理解维度、创新维度。
三、关注普罗大众的生存世界
吴老师关注普通人的生活,这也与他正在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分不开的,同学们都看过吴老师的课件,好多的素材、照片,可见他花费了多少的心血。吴老师的“徐州柳琴戏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成功案例,告诉我们非物质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不仅是可能的,更是可行的。小先生制,让学生带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环节设计上巧妙机智,让非物质文化进课堂的所有难题都能有“法”解决。普通人的精神世界都能通过音乐去感悟,用一个学者的态度去对待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吴老师用行动感染了我们,我为有幸成为他的学生而骄傲,吴老师做人做事的态度,都会化作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自己的一线教学岗位上不断前行。
《音乐教学法》课后感想
宋琛
2015年暑假很有幸听到吴跃华老师的课,这门课叫做《音乐教学法》。课程学习前就听说吴老师是一位及其富有神奇色彩的教师,工作的态度,以及自身对抗癌症的经历,让我对他充满着敬意和期待。这样的他还能够站在三尺讲台上孜孜不倦,这种精神就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了。
吴老师的第一节课在满怀期待中到来。他的面容是有些憔悴很显然是与病魔斗争后留下的标志,不禁让人感到很心疼。他在给我上的第一节课就使我明白了,守时是多么的重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中,他是在不断叙述自身经历中展开教学的,本想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沉闷无趣,但是恰恰相反,这不是笔者对于这位教师的夸大其词,或是对吴老师经历的傀儡。而是他是真正的在搞教育教学,着重点在于以自身学习经历对学生心理情绪的分析与对比,总结出学生的心理特点,让音乐教学法不断的丰富起来。
头脑风暴法,让笔者惊喜若狂。
吴老师课堂中的精彩讲解引导着笔者周游着他的世界,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师他的自身魅力是不可抗拒的。不仅让我感叹,他的脑袋里到底装进了多少知识?信息量之大,使得我在不停的做课堂笔记。然而,吴老师却说不需要做笔记的,只要你能理解,就能够牢牢记住并加以运用。是的,他在课堂上教授我们的不仅仅是音乐的教学方法,更是引导我们去探寻更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教学理念。这就是头脑风暴法。拥有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头脑风暴法,不是局限于理论基础上,更需要实践去支撑。每个人的潜质得以开发,才是吴老师真正的意图所在。
毫不避讳,面对病魔。
在课堂中,吴老师毫不避讳的谈论他和癌症的故事。真实大胆使他走过最艰难的患病历程,在谈论过程中他没有一点胆怯,因为在他患病期间有他最喜爱的东西支撑着他那强大的意志。那个东西就是创作与研究。有句话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又会为你开启另一扇门。通过吴老师的讲述,他的这些经历仿佛就在眼前历历在目。吴老师是不幸的,因为他在与病魔做斗争,同样,吴老师是幸运的,因为他现在正在做自己,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一个人大智慧的开启,是需要磨练的。与此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做自己是如何的困难,但是只有做得自己,才能对自己以及学生负责。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期间获得吴老师的自传《音乐教育自传——找寻过去的意义》,开启了我对吴老师艰辛历程的理解模式。这种敢于以自己做典例,分析当前教育理念,开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及叙事研究法,对于笔者而言这些都是新的领域,这一领域的空白得以填充。
总而言之,对于吴老师的教法与学法,每个人的认知都是不同的。我会在音乐教学中加以运用,对于吴老师而言,他的教育目的就算是达到了吧。
望吴老师永远安好您的学生宋琛
吴跃华老师课堂有感
教育硕士 薛鸽鸽
2015年暑假,我到江苏师大进行教育硕士的学习,对这次时长40天的学习,我本身并不报以太大的期望,成年人都知道在职教育不过就是走一个过场、修一个学位而已,也是为了职称的晋级吧!领到课表以后上课,觉得江苏师大的校风颇为严谨,上课老师也较负责任。使我们惊讶的是,几乎每一个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说:“你们太幸运了,竟然还有吴老师给你们上课!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
终于等到了最后一门课程的开始,我们九个人早早的都来了,期盼着这个传说中的“大师”登场!离上课时间还有10多分钟,我们正在讨论的热火朝天,一个超级不起眼的“老头”提了一个塑料编织袋来了(抱歉我运用这样不尊敬的语言来描述您),黄鑫最先说:“吴老师早!”这时我才知道这就是吴老师了!吴老师这么了不起的大师上课还这么守时,我心里暗暗地想。
吴老师的课是《音乐教学法》。我们大学时也都上过教学法的课,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开展,学到的知识很表面,充其量也只能称为皮毛吧,关于它们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来没有过系统的了解,只是把学到的东西想办法用在课堂上,完全的“拿来主义”。吴老师先带领我们按时间顺序梳理了几乎所有的理论派别,这些让我们感觉又枯燥又深奥的理论知识对他来说简直如数家珍,完全不依靠任何参考书的他就这样坐在桌子上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目瞪口呆和深深的敬仰。如他所说:论文必须要有历史意识,要有历史梳理,才有力量,才能预测未来。这句话让我铭记于心,这也是我现在最需要充实的地方。
吴老师对于每一个教学法的讲解,都会带领我们从三个层面上去理解,我们以前的理解都很片面,可能仅仅停留在文本层面上吧,这样的理解就如同扎根于土地的表层,并不能真正汲取到它们各自的精髓。通过吴老师的讲解,我现在对于教学的思考,不再仅仅停留在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目的的达成方面,而是开始思考教育对孩子们内心成长的意义,更加关注生命教育的内涵。
在吴老师的课上有幸得到吴老师的赠书《音乐教育的自传——找寻过去的意义》,这本书运用的叙事研究方式是我从未接触过的,比之那些“高深”的研究书籍,更容易使我共鸣,在研读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获益匪浅。虽然我也是农村的孩子,但由于出生年代不同,从未经历过吴老师的那种艰辛生活,在困境中吴老师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的精神,让我尤其感动与惭愧。吴老师的知识使我折服,他人格上的坚韧更让我敬佩不已。想起来一次上课时走在吴老师的后面,他走路时也不忘记拿一本书看,正是这种分分秒秒的积累才汇聚了他的知识海洋吧!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功利性的学习心理使我在工作安定后就开始了自我放逐,虚度了多少光阴呀!
吴老师是一个特别勤奋的老师,每一次上完课,不超过两个小时,他的文章就会及时更新在空间里,记录不仅具有调理,而且还有深度的思考,这一点使我尤其钦佩。刚做老师时,我还经常写教学反思,记录教学故事,时间长了再加上有了女儿,就越来越懒惰,让许多乍然一现的灵感与感悟都白白流逝。今后,我一定要重拾我的教育博客,做一个爱思考的老师。
关于吴老师的课堂,由于我知识的困乏,并不能真正的体会到精华之处,但吴老师做人的态度、对工作的热忱,将永远指引我前进!
音乐教育中的“第五交响曲”
——学习吴跃华老师的《音乐教学法与教材分析》有感
2013级教育硕士 张利
2015年8月15日,我收到了一本最有纪念意义的书,书的开篇空白处写着“奖励给张利老师!感谢张老师在课堂中的精彩发言!”署名吴跃华。拿到此书的那一刻,我心里的惊喜与感动绝不亚于买彩票中奖。能有幸聆听吴老师的音乐教学法课,发言精彩还能得到他的著作,别提心里有多美了。
第一乐章头脑“风暴”,明亮的“快板”。
首先,吴老师对我们七位研究生的基本情况逐个做了简单的了解,紧接着就给出了激昂有力的“第一主题”——“你对本门课程有什么期待?”,让我们开展第一次头脑“风暴”,结合自己的音乐教学工作实践经验展开讨论。我们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给出了不同的期待,我的期待就是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音乐教学法会有怎样的改变,以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慕课、微课即将盛行的时代,我想我们只有打开思想认识上的头脑“风暴”,才能获得新课程改革的“春天”,才能让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之路越走越宽。俗话说的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要想获得中小学音乐教学新体系的成功经验,必须要有思想上的超时代改变。
通过第一次的头脑“风暴”的探讨,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在高层次理论上的匮乏,虽然有了近20年的音乐教学工作实践经验,但发言时就是提炼不出来,自己的发言只能停留在坐井观天的水平,无法用高层次的理论词汇,严谨准确的表达自己想要发言的内容。下课后,我赶紧按照老师推荐的书籍去恶补自己的理论空白,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下节课“风暴”的来临。由此,我不由得联想到我们将来的音乐课堂也许就得这样上才能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成为未来时代让孩子们主动获取大容量知识的有效方法。起初,我在刚上课时准备记笔记,没想到经历了这两轮头脑“风暴”之后,完全将与问题相关的知识都融会贯通起来。
第二乐章音乐教育的“忏悔录”,稍快的“行板”。
这次头脑“风暴”过后,就觉得吴老师的课还真有意思,非常期待着下节课的来临。第二次课上吴老师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教育忏悔录,期间总共有5个故事,它们分别是:无心的伤害、无情的人情、无艺的原则、无聊的智斗(上)、无聊的智斗(下),他用这五个教育实践故事,教会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处理棘手的教育问题,通过无聊的智斗告诉我们,在工作中要与同事之间和睦相处,要坦诚相待,故事里的真实事情让人为之动容,为之愤怒。吴老师通过“心灵比海大、天空还宽广的人是我的恩师费承铿先生”的一篇博文,来告诉我们人要懂感恩,对于无私帮助过自己的人更要百般的尊重。这里我最喜欢的是这样一段话:“这篇博文是我最想写。也是最难写。更是我最怕写的。之所以说是“最想写”,是因为费老师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恩人,更是时代的恩人、功臣、,作为学生、后辈我们有责任去挖掘他的思想精髓。说“最难写”是因为怕我写不好啊!费老师所取得的成就是我难以用一篇博文那能表达完的。”
第三乐章拾豆豆变奏,快板诙谐曲。
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们说吴老师:“弹个曲子给我们唱唱吧!”,吴老师顺手就给我们弹起了“拾豆豆”,我们一听这么简单,于是就群魔乱舞的边跳边唱起来。吴老师说下次课我们就上“拾豆豆”,用世界上的不同音乐教学体系,都来上一上。我们大家说:“吴老师给我们上课,就像说书,总有悬念留给我们,让人期待。”我想这也许就是老师的教学艺术所在,魅力所在吧。第三次课终于到来了,那天非常不巧,天宫不作美,吴老师是下午的课,结果中午快要上课的时候突然下起了暴雨,看着这倾盆大雨,大家说今天的课吴老师肯定来不了,说这话的时候,都挺失落的。刚准备回宿舍,有一个同学说:“快!吴老师来了!”我们都不由的想起了欣喜而又敬佩的掌声。吴老师说:“我们开始上课”,教室里比较闷,我们就到外面走廊里吧。”我们排好队形和吴老师一起,做起了歌表演拾豆豆、律动拾豆豆、声势表演拾豆豆,不断尝试这每一种音乐体系的不同教学模式。我们在快乐中接受了当今世界的音乐教学方法,如果说这是我们的收获,我觉得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吴老师的博学在无声的影响着我们。看着吴老师腼腆而又害羞的表演,我们都笑了。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快乐的游戏。我们对吴老师竖起了大拇指,从心里发出了由衷的感慨!不愧是江师大的“才子”。
第四乐章战胜命运的凯旋进行曲
拜读完吴老师的《音乐教育自传》,深深的感到这是一部勇敢者的胜利“凯旋曲”,更是一篇“文化抗癌”的音乐教育研究“诗作”。起初系里通知我们,说音乐教学法课的老师是吴跃华。我们在非常期待同时也有一点担心,担心老师会拒绝来给我们上课。课前,班长向大家提议,上课时不许玩手机、不许随便讲话、更不许迟到等等。见到吴老师以后我觉的我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初见吴老师,他虽然有些清瘦,但精神饱满,课堂教学语言诙谐幽默,常常逗得我们是捧腹大笑。他的坚强、他的开朗和乐观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每个人。
尽管病魔无情的侵蚀着吴老师的身体,但都屡屡的被他坚强的意志击败。不管在任何时候他都没有停下教育研究的脚步,他写博文、做编辑、进行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不停的忙碌着,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个病人。他带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故事和他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给我们以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启迪。他由于放化疗的影响,口腔没有唾液的分泌,过多的讲话会口干舌燥,但是他每次给我们上课一讲就是两小时从不间断;由于化疗的影响他的耳朵听不清楚,为了能听清楚我们的发言,每次他都走到我们每个人的座位前;尽管老师身体不太好,但给我们上课他从没有迟到过,这就是一位优秀老师给我们的影响。他用一个农村孩子到大学硕士生导师的曲折成长经历,给我们讲述自己真实的音乐教育故事,他用这些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音乐教育的成功经验与方法。他用自己的生命在诠释着“教育 投入的爱一次,忘了自己。”
他用自己的“学艺”、“从艺”“研艺”“编艺”的曲折人生经历,告诉我们音乐教育的真谛所在,让我们为之动容,更为之感动。感动他坚强、感动他的精神、感动他的幽默与风趣……
他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谱写了一曲中国的“命运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