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园》第271期| 张天苒:流不尽的英雄血

文摘   文化   2024-09-18 17:31   安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匕

习作选登

流不尽的英雄血

■  张天苒


下山了,马老师问大家对本次登山有何感受,我想了想,以自己从未有过的铿锵回答道:七十五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出伏当日下午,我们四位同学随马老师一道去爬西梁山。在天门东街的大拐弯处,马老师为我们指点了早被推得荡然无存的小陀山;几十年来,经常被人误称的大陀山;还有雄踞江北的主峰大矶头。未曾想:这些自己一直以为平平无奇的所在,竟都传说非凡。“所有未经翻阅的现实都是庸俗的。”马老师这话说得像枚橄榄,硬而有味,我们只能含在嘴里慢慢吮吸了。

正当我们遥望西梁诸峰之际,马老师忽然又慨叹道:只此青绿,尽是英雄血染成呀!他好像预料了我们的面面相觑,随即大手一挥:“且随我上山去吧!”

停车山脚,沿着上山的沥青路前行,马老师给我们讲开了七十五年前的那场战斗。路左,阒无一人的停车场曾是269团林家邦副连长带队拼死攻夺的青石街;路右,大陀山下水塘依旧而烈士桥无存;山林间,浅沟隐约,深壑纵横,民党守军当时挖的战壕、修的暗堡,遗痕可辨。不难想见,194947日凌晨,当我269团、268团的先辈们于黑暗中从西、正北、东北三个方向同时向山上的守敌发起冲锋时,他们面临的是多么不利的地形啊!

说话间,迎面飞来一只白鹭,遇见我们后,那只白鹭立刻调头折返,不远不近地在我们前面飞着,俨然一位迎宾使者。

循着白鹭的身影,我们到了半山腰的普光寺前。1949年后,有近四十年时间,这座建于光绪年间的古寺曾以“西梁山战斗纪念馆”的形式存在着。从西侧门出来后,马老师向我们说起大银杏的故事:那是一棵需五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的大树。七十五年前,我人民解放军一个进攻的三人小组就曾冲到这棵大银杏的后面,并利用树身的掩护与主峰上守军对射。在一番拉锯之后,心有余悸的国民党守军便砍掉了这棵银杏。

起初,对这棵树有多粗,大家都还没什么概念,直到马老师让我和同学们手拉手,围成一圈,我们才发出由衷的惊叹。唉——,如果她今天还在,那秋天的西梁山该拥有一份怎样的美好啊!

“伫足于此,同学们想到什么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

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是半山腰处最大的建筑。来到馆前,只见许多工人师傅正在忙碌着,一问才知纪念馆正在维修、升级,暂时不能参观,而且上山的路也封了,山顶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革命胜利纪念亭,这次都去不成了。大家听了顿感失落,可转念一想:国庆节再来意义不更特别吗?于是释然。

纪念馆的西北角是烈士陵园,登上台阶,绕园一周,在那块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的悼念墙前,我们列队、默哀、鞠躬。“西梁山战斗历时四天五夜,三野九兵团三十军九十师共牺牲了一千五百多名指战员。时至今日,能够查寻到姓名的先烈只有一百二十六位。”马老师的介绍让我们在惊愕之余,对先辈的崇敬陡然倍增。“未谋其面,身受其恩”,吃水不忘挖井人啊!

正要转身,忽闻江上汽笛声,如军歌,似号角,响彻天地。“山那边是什么?是烈士的英魄。”四下里,并没有人在唱,可我们却分明听到了《阿嬷》动人心魄的旋律。

洒血成江,流不尽;躬身为山,卫中国。梁山虽小,英烈盖世。此次登山,得养一股英雄气,又何止胜读十年书啊!

(指导教师马云)

张天苒,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西梁山中学八(1)班学生,班级“江花文学社”成员。性情淑静,喜好读书,热爱写作。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曾在军旅》图书征稿启事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书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