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法建交的六十周年
怒易法语特别推出
“和60个法语人谈心”栏目
全年计划邀请60名
与法语结下不解之缘的朋友们
谈谈自己的经历
欢迎关注
我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法语专业,考研到中国传媒大学,读的国际新闻。后来我在北京影视行业工作了几年,又去法国读了个二硕,在斯特拉斯堡读的高商。但是我没有读完,又再次回国工作了。
我学法语的初衷是因为我喜欢法语,但是对我而言,语言就是学到我能够用它就好了,我也并不想当翻译,比如同声传译这样的工作。在我的理解里,跟法语有关的工作,比如翻译是工具性工作,没有太多的可发挥性和可创造性,别人说什么,你说什么。当然,这个也是我个人的理解,有失偏颇。我没有说这个职业不好的意思,只是我个人不感兴趣。所以我就没有继续读法语的研究生。
我决定要考中传的时候,是大三在法国交换的时候。应该是大三的四五月份,是快回国之前才决定的。因为当时有一个高我一届的师姐考的中传。我就觉得,这个路好像还不错。我也挺喜欢写作的,对社会事件很有热情。然后我就觉得,好像可以跟那个师姐一样考中传。我没有准备太久考研,我8月初回学校备考,到12月份考试,我其实只准备了5个月。在那之前没有任何的准备,我甚至都没有想过我要换到新闻传媒这个专业。至于备考,就是正常买教科书,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
我也没有报考研班,只是买了一个考研辅导机构的几本教材。然后,我就是对着官网列的那个参考书和往年的几套试卷,大概自己整理了一份提纲,后来那个提纲好像我还免费送了我下一届的一个学妹。但我后来想是应该卖钱的,就可以小赚一笔(笑)。因为我觉得我整理的还挺好的。考研之前我没有特别多的自学。中国的考试很多时候很应试教育,前十八九年的应试教育积累能力其实足够应付了。像政治,考前我几个月突击了一下,考的也还OK,而外语呢,因为我当时考法语,其实法语的这种考试也比较简单,所以就顺利通过了考试。
因为我当时专业是国际新闻,法语在硕士肯定有帮助。比如说我当时写论文的时候,正好赶上法国的黄马甲运动。我查外国媒体报道,都是查世界报、费加罗报,这时候外语能力就派上了用场。包括我有同门毕业论文写的是非洲媒体的报道研究,也会用法语作为工具语言,所以多多少少还是会有帮助的。此外,在学校期间,正好有一带一路、中非论坛等大型活动在北京举行,学校都会有一些资源,如果会法语的话,就有机会从事志愿者等工作。
毕业之后为什么做影视,主要是个人比较感兴趣。因为我其实一直想做比较有创造性的行业,我个人是很渴望在工作当中找到价值感和意义感的。后来发现,只有相对偏创造型的工作才能满足我的需求,无论是翻译还是新闻,这种工作可能都不感兴趣。而且中传的创造氛围也比较浓厚,有导演拍片子,影视戏剧的都有。当时跟过几个学生剧组,我一直也挺喜欢看小说看剧,还有自己写东西,然后就觉得很感兴趣,我就觉得要做这个方向,然后就开始实习,工作,就进入了这个行业。可能在初期法语对这个的帮助不大。
法语对在国内影视行业求职帮助不大,但如果是做海外发行,会有这样的岗位需要外语人才。现在因为很多片子要做海外发行嘛,这几年比较火的片子,包括像《封神》,都有在法国上映,那可能法语能力会有一些帮助。随着这种国际交流越来越紧密,我觉得长远来看外语能力对职业发展会有帮助的。其实语言也不仅是工具,它可能让你有对这种国际文化的认知,看法国剧或者电影,在内容创作上也会有一些帮助。不过,这些都是一些比较远的,或者说不是那么立竿见影的显形的帮助,直截了当来说,对找工作这方面帮助不是特别大。
至于八卦问题,明星确实就只是明星,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同事。某种程度上是我们的甲方吧。会经常见到明星,但是对他们也没什么感觉,就是甲方而已。
曲圆在他们的自媒体B站上也讲过明星背后的故事,点击请看:
当时工作了小两年吧。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在象牙塔里待久了,进入社会之后,那个不适的阶段会让你想逃避。特别是我选的这个行业,它又是一个不专业,很江湖气,非常需要摸爬滚打的行业。这个行业不太像那种外企或者世界500强,而且有自己一套丛林法则。而我们在这种所谓的优质高等教育习惯的方式下养成的性格,其实不太能适应这样丛林法则的工作环境和人与人的沟通方式,所以我就想逃避,我就走了。
27岁辞职去法国留学,我后悔了吗
选斯堡的话,纯粹就是因为它便宜,真的,其实没有什么别的理由。其实,我要是ESSEC的话,我也觉得是保上,可能hec不好说,可能可以试一试。但总体而言,我觉得以我的绩点或者一些当时的经历,我去申更好的高商,能申到,但是我其实已经不是很在意学历了。因为我觉得我已经读过一个硕士了,而且法国的学校世界排名也就那样儿。也不是什么牛津、剑桥、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这种的可能还稍微再有点名校光环。法国学校说实话在我眼里都大差不差。我就是看性价比。
当时就是逃避心态,觉得这个行业和当时疫情的社会状态比较压抑,我就觉得法国挺好的,但是也不是完美的嘛,我觉得法国的生活也不适合我很躺平。首先是,我在法国没有我在北京这样亲密稳定的朋友圈,甚至是将来的合作伙伴,这份力量对我而言很重要。所以我就觉得我如果在巴黎发展的话,那10年之后也就那样儿吧。但是如果我回国的话。我还是对我有一定信心的,我觉得我如果能沉得住气的话,我可以在这个行业里面有一些小成果吧,可能在金钱上,各方面上都会有一个比法国好的成果。而且我也比较喜欢这行。虽然它是这种丛林法则,我也想去挑战它这种规则,等比我更年轻的人出来之前,尽我所能,把这个行业变得更好。做我能做的事儿吧。
学徒其实就是一个稳住心态,工作一定能找到的。我觉得能够去读书,大家都不会太差,好好改简历,然后就不停地投,不停地投,每天甚至规定任务要投多少个简历。收到拒信,也不要气馁,做个excel表,投一个勾一个。收到拒信,勾一个,面试什么情况复盘一下。我身边当时焦虑要找学徒的,最后都找到了。其实,只要你觉得可以,想找都能找到,就是一个时间问题,心态一定要稳。我现在越来越认同这句话,其实真的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就是特别是这种找工作,就迟早的问题而已。只不过等待的这个过程比较痛苦。
当时我辞职之后准备去法国,有一个朋友她也辞职了,都是影视行业。大家就在一次聚会当中聊到,要不我们一起拍点儿东西?我们大家都挺想搞这种创作的,一拍即合。其实就是一个饭局当中的一个灵光闪现的idea。应该没有特别采访法语人的需求,因为我们账号不是面对法语受众的,它还是比较广的,法语人其实相对还是比较窄。不排斥有故事、正好学法语的可以采访,但不会是以法语人作为一个标签,因为我觉得我自己其实都不是很带有这种标签了。我只是会讲法语而已,而且世界上会讲法语的人那么多,在中国也有很多,所以我也没有对这个标签有很强的身份独特感。
我觉得语言就是能用就好了。我没有觉得必须在工作中时时刻刻用法语,我只是觉得能让我在自己的生活中,我用它的时候,我能够用到就可以了。我也会跟法国朋友保持一点联系,然后刷YouTube等国外社交网站也能看懂法语。我没有觉得法语是我一个必须要展现的技能。我会中文或者会英语或者法语,只是我众多这种技能当中的一个而已。在我有需要的时候,还能帮忙就可以了。至于工作当中能不能时时用到它,对我而言关系不大。因为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我的工作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不是过程当中要使用什么语言。
而且,我的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搞创作。其实,用非母语搞创作几乎是一个非常非常难的事情。至少我现在还没有一个心愿是要拍一个用法语来讲的故事。我可能还是以中文,以我们的文化,我们成长的背景来创作。但是我会希望我的剧,我们将来做的剧能卖到法国,被法国观众看到。那时候如果是作品发行到海外,沟通的时候就有机会用到法语,我也会很开心。
对于想进入影视行业的法语人,没有什么建议,想做什么就做吧。其实,在我看来,语言真的只是一个工具。不过也有在这个行业很精深的,他们可以去做翻译做同传,做文学翻译,但大多数我觉得语言只是一个工具,它可以跟很多的行业结合。而且我觉得法语是不是将来工作当中的主要语言,这个问题也不大。如果想进入影视行业,最重要的不是你会不会法语,是你能不能接受这里面的规则,适应这里面的规则。
我不会去更改我过去做的所有选择,因为我觉得我到那个时候再来一次,我还是会那么选。我也挺喜欢法语的,法语带来了很多,给我带来了认知的开阔,影响我一生的法国朋友对我价值观的重建,人生价值的影响。我觉得这种影响非常重大,很多人可能一生也没有这种机会。然后也可以让我去带着西方男孩儿呀,法语也是一个生活技能吧,我觉得挺好的。可能大家觉得现在选专业都比较功利,我当时真的是我觉得我对法语挺感兴趣的,就选了。而且我也挺喜欢学语言的。也不用学数学,也挺方便的。再来一次的话,应该也不会选编导吧。
其实说实话,学不学影影视编导不影响我做这一行。甚至我觉得我的内容的积累是不输于很多学编导的艺考生的。所以这个也无所谓,我也没有觉得一定要学影视编导。
法国人确实挺能享受生活的。我觉得他们这种松弛状态确实挺好的。其实我觉得欧洲地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精神层次真是进入了下一个level。但是也是因为他们的原始社会积累和发展程度都要早的多。人家的地铁可能在我们还是清朝的时候就有了。所以我觉得这种人生态度就是世界很大,我会觉得我很包容。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在我同年龄的时候比一些同龄人见过更大的世界,我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的可能性和多样性。这一点比较重要。但是也会更明确自己的选择。我知道什么选择都有好有坏,都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然后知道中国确实还路漫漫其修远兮。大概就是这样的综合的内力影响吧。
【END】
欢迎关注 怒易法语
文字 | 曲圆
排版 | Caroline
审阅 | 西西&Lou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