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案例 | 我想编织一条小毛毯

文摘   2024-12-19 22:34   四川  




成蹊分园的大一班有一个特别的区角——编织区。某天的晨间游戏时间,一贯喜欢建构游戏的琪琪一改往常,选择了建构游戏旁边的编织游戏玩。他一手拿着编织工具,一手拿着毛线认真穿线的样子吸引了老师的注意。只见他拿着针线,双眼凝视着将线穿进针孔里,这样精细的动作对他来说是有一点点挑战的,不过爱思考的琪琪,也想到了解决办法:将线用手指捋整齐,再用嘴巴抿一抿,把线对齐针孔,集中注意力,再次尝试着把手里的毛线穿进针孔。他告诉老师,他想织一条“小毛毯”。







琪琪在游戏开始就有了明确的目标——编织一条小毛毯。同时,他也表现出高度的专注与坚持。琪琪利用编织工具,将线穿进去,再往外一拉,突然手里的线就从针孔里跑了出来。他很疑惑,为什么刚穿进去的线又掉了出来呢?





观察解读




由琪琪有具体目标且专注度极高可以看出,幼儿对编织游戏充满兴趣,并在目标——编一条小毛毯的驱使下,积极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穿线问题,在编织过程中对毛线粗细、质感有所探索。




对话儿童




老师:“琪琪,为什么线很容易就穿过去了?”

琪琪:“不知道。”

老师:“回忆一下,我们在穿好针线后,好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琪琪:“哦!我知道啦!要打结,这样线才不会从针孔里跑出来。”

老师:“对的,那你来试试吧。”

琪琪找到所在问题后,便拿着针线开始重新穿,再进行打结,可是连续试了几次,打结都没有成功。




支持策略




老师采用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发现在穿完针线后要及时打结才能编织。



琪琪找到所在问题后,便拿着针线开始重新穿,他专注地盯着手中的针线,将线头穿过针眼,在打结时,琪琪先用左手捏住线的一端,右手则拿着针,试图将线绕成一个结。然而,由于力度不够或者方法不对,连续几次都未能成功。





观察解读




琪琪之前都是在建构区游戏,喜欢搭建各种不同的建筑,今天是第一次来到编织区,在此之前没有真正接触过编织游戏,在家也没有用针线缝制过东西,所以对于穿针后线要打结的经验是缺乏的。




教师反思




在游戏开展前,老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评估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可能在打结环节遇到困难;并且在游戏进行中,老师给予琪琪的引导不具有经验匹配,让幼儿了解和学习穿针线后打结的重要性和方法。




支持策略




老师用直接示范的方式,向幼儿展示如何打结。



老师发现了琪琪缺乏穿针引线后打结的游戏经验后,便加入了他的游戏,和他一起“想办法”并尝试。老师拿着针线一边慢慢的操作,一边用语言清晰的描述步骤:“先把线在手指上绕一个小圈,然后把线头穿进这个小圈里,再轻轻的拉紧。就像这样,看,一个结就打好啦!”琪琪跟着老师的步骤认真的操作,反复几遍练习后,琪琪的第一个结就成功打好了。



接着琪琪开始编织小毛毯,只见他将针头带着线按照下针、上针的顺序循环编织第一行,第二行编织时,上一行的下针处对应上针,上针处对应下针,老师很好奇第一次接触编织游戏的他,怎么会用熟练的编织手法来编出带有规律的花纹。




对话儿童




老师:“琪琪,你编织的花纹很特别,而且还有好看的规律,你是怎么想到这样做的呢?”

琪琪:“之前我们一起做的纸编游戏时也是像这样编的,我用了纸编游戏的方法,因为我觉得虽然纸编游戏和编织游戏的材料不一样,但是方法都是差不多的。”




教师反思




琪琪能够将纸编游戏的方法迁移到编织游戏中,对游戏的类别有着清晰的认知,并能从中找到规律性,最后在编织游戏中操作尝试。这让老师清晰的看到了,幼儿并非被动的接受知识和技能,而是具有主动思考和经验迁移的学习能力。



有了纸编游戏方法的迁移和使用,琪琪虽然是第一次玩编织游戏,但却比较熟练,很快他就编好了几行。他发现上面几排的毛毯需要排列的非常整齐,编织出来的毛毯花纹才会更好看,也才能为下面的编织留出更多的空间。于是他用手将编好的几排往上提了提,并反复前后整理了几遍,但是毛线比较柔软,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这让琪琪意识到这个方法不太可行,他立马向一旁的老师请求帮助。





对话儿童




琪琪:“费老师,可以帮帮我吗?”

老师:“琪琪,你遇到什么困难了?”

琪琪:“老师,可以用什么方法将已经编好的毛线往上垒整齐呢?”

老师:“你可以先思考一下解决方法,再尝试去做。”

琪琪:“我刚才认真思考过,我还用手试了试,但失败了。”

老师:“那边有一些编织工具,你可以尝试使用其他的编织工具,或许有能帮上你的。”

琪琪:“好的,我找找看。”




支持策略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游戏难题时,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工具去解决,老师用简单的语言给予游戏提示,帮助幼儿自主发现工具以及不同工具的功能或使用方法,最后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琪琪去材料柜里找了一圈,毫无所获,两手空空地向老师走来。于是老师带着他观察毛线的走向和粗细后,一起再去材料柜里寻找有对应齿口的编织工具,告诉他这种带齿工具是用来规整毛线的。琪琪听了老师的话后,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开心地点点头,拿着带齿工具心满意足地回到座位上继续编织他的小毛毯。



旁边的奕霖看见琪琪编织的小毛毯,也特别感兴趣,奕霖拉开椅子坐下,请教琪琪编织方法。琪琪先拿出色彩鲜艳的毛线和编织针,耐心地向奕霖介绍工具。“这是毛线,软软的,有很多颜色哦。这个是编织针,我们要用它把毛线穿起来。还有,你知道穿线后最重要的步骤是什么吗?”


奕霖表示不知道,于是琪琪把老师教他打结的方法和过程,又完整、仔细地教了一遍奕霖。琪琪认真地示范打结的方法和编织的动作,小手越发灵活,只见他将毛线穿在编织针上,一上一下地穿梭着,一边编织还不忘给奕霖解说到:“你看,像这样,把毛线从这个架子上绕过去,再从另一端拉过来。”奕霖睁大眼睛,非常认真地看着琪琪手上的每个动作,小手也试着模仿起来。



在游戏过程中,琪琪一直在鼓励奕霖:“对的对的,你做对了,就是这样的!你做得很棒!可以慢慢来,不要着急。”两个平时爱玩建筑游戏的小伙子,就这样非常和谐地坐在编织区里认真地编着自己的小毛毯。过程中,当奕霖遇到线卡住或是编织需要梳理的时候,琪琪也会停下来,热心地、仔细地和他一起讨论和解决编织中遇到的问题。





教育反思




通过今天两个男孩编织小毛毯游戏,老师发现琪琪和奕霖对于编织游戏中的兴趣,以及在动手能力、创造力、合作与交流、耐心和专注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的提升。在接下来的游戏回顾和班级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可以根据幼儿游戏发展情况,调整编织游戏区的空间区域和丰富编织游戏材料的种类;并充分考虑班级不同编织游戏水平幼儿的不同实际情况,采用适合适宜的引导方法和交流,为幼儿在不同区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的全面发展。



琪琪看见奕霖能独立开始自己的编织游戏,便继续投入到自己“织小毛毯”的游戏中,借着自己以往的纸编经验,以及编织工具的辅助,琪琪得心应手,很快小毛毯已经初见雏形,但晨间游戏的时间也接近尾声,琪琪小心收好自己的毛毯半成品,整理好其他游戏材料,饶有兴致地告诉老师:“费老师,我这周一定要织完这张小毛毯!”“我相信你哦,而且我特别期待你的小毛毯,一定漂亮又别致!”









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与价值




较高的学习专注力和耐心


琪琪在编织游戏中展现出了很多学习能力,其中专注力是特别明显的,编织游戏中需要孩子小手能力有较高的灵活度、手眼协调、统筹安排等,琪琪是第一次玩编织游戏,通过老师的示范和与老师的交流,学习了穿针引线、打结、编织排线等方法。


游戏经验的迁移,推动新游戏发展


幼儿的游戏经验迁移是幼儿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很重要的一种方式,琪琪通过迁移以往的游戏经验(纸编游戏),将纸编的编织方法运用到编织游戏中,幼儿在无形中找到了两个游戏的相似处,并能从相似中推动新的游戏发展。


同伴互帮互助,促进游戏经验的巩固和运用


琪琪教奕霖编织的行为体现了同伴间学习的价值,不仅让同伴获得了新的学习经验和能力,更是对于自己的游戏经验进行了巩固和理解,在同伴之间自然的交流和游戏中,老师可以多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分享,为他们创造更多同伴学习的机会,促进不同幼儿的共同进步。


幼儿精细动作发展能力和耐心的提升


编织游戏有效地锻炼了幼儿小手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特别是对于像琪琪和奕霖经常玩结构游戏的男孩子来说,平时的游戏材料都是各种块状的积木,但在编织游戏中,穿针、引线、打结、编织、排线等一系列游戏步骤,不仅需要精细的小手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更需要过程中的耐心,这对于幼儿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教师行为反思




同样的游戏,对于不同游戏水平的幼儿,老师不同层次的游戏引导方式


琪琪的编织游戏提醒我,对于已经有一定编织且水平中等的幼儿,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稍微复杂的编织任务和挑战,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探索欲望;而对于像琪琪这种初次接触编织游戏、水平较低的幼儿,老师要将编织玩法、工具用途通过亲自示范、语言清晰描述的方式帮助幼儿更直观的学习与尝试。例如,在介绍编织活动时,可以先让编织游戏水平较低的幼儿回忆类似的纸编经验,启发他们进行联想和创新;同时,在介绍编织工具的使用方法时,如果只是简单的口头讲解和示范,没有充分考虑到编织游戏水平较低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就会出现“琪琪找不到编织工具将毛线垒整齐”的情况。因此老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性差异,对编织水平不同的幼儿要给予不同层次的引导与启发


在师幼互动中,观察、对话、解读对于支持幼儿游戏的重要性


在游戏中,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孩子的游戏水平和发展特点,做有针对性的观察,并通过现场的观察联系到幼儿以往的游戏水平和游戏经验,以此对幼儿当下游戏行为进行解读。这次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琪琪在编织游戏中的兴趣和困惑,没有通过对话的方式帮助琪琪解决游戏中的困难,就可能错过一次有效的师幼互动。在今后的活动中,我要更加敏锐地捕捉幼儿的游戏现场,及时给予回应和识别,并适时地通过与幼儿对话的方式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将游戏与创意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老师游戏示范,助推幼儿编织经验的增长


在游戏中,老师虽然没有直接教授琪琪所有的编织技能,但适时的引导和提示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编织过程中,琪琪遇到的穿针后打结、编织花纹不规整等问题,老师通过亲自示范帮助琪琪学会如何去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积累编织经验。而在最后,老师的示范也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当看到老师的示范后,幼儿会互相模仿和学习,分享自己的编织经验和技巧,以此会出现“琪琪亲自示范编织技巧引导奕霖游戏”的友善场景。因此,老师在幼儿游戏遇到困难时应给予恰当的支持,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下一步支持策略




提供更多样的材料,开展活动让幼儿熟悉材料


增加更多不同颜色、粗细的毛线,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编织针,以及一些装饰性的小珠子、丝带等,让幼儿在掌握编织技巧的同时,有更多的创意发挥空间。在集教时间、餐前时间或是师幼互动一对一时间时,让幼儿认识、熟悉材料的名称、用法和注意事项。


提供技能帮助,让指导从师幼互动转变为幼幼互动


为琪琪提供班级“编织高手”幼儿的指导,班级里已经有一些孩子,特别是部分女孩子对编织游戏已经非常的熟练,甚至可以在基本编织的基础上,有创意的花式编织。老师让师幼互动转变为幼幼互动,提供琪琪去看、去听、去学习编织高手的技巧或方法的机会,促使琪琪完成‘编织一条小毛毯’的游戏目标。


班级展示琪琪的作品“小毛毯”和分享‘编织一条小毛毯’的故事


为保持幼儿的游戏兴趣,老师多以鼓励为主,琪琪是第一次玩编织游戏,在游戏中也体现出了积极、认真、专注的良好学习品质。后期琪琪完成作品后,老师组织集体分享作品‘小毛毯’和关于琪琪‘编织一条小毛毯’的学习故事。激发班级更多幼儿关注编织游戏,同时也促进琪琪在编织游戏中的持续性学习和发展。


根据幼儿性别和兴趣爱好,拓展编织主题


编织游戏之前主要由女生群体为主,有了琪琪和奕霖的加入后,男孩子们也开始关注和参与,为了让孩子们都能在这个游戏区域里得到不同的满足和发展,老师应和幼儿共同开发不同的编织主题,如动物造型的编织、几何图案的编织等,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领幼儿的编织水平往更高处发展。


引导鼓励幼儿合作尝试完成大型编织作品


鼓励幼儿合作尝试完成一些较大的编织作品,如被子、围巾等,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和与同伴沟通能力,引导在合作编织过程中同伴的互助学习,不仅积累编织技能经验,也积累与人交往、与人沟通的经验。





素材提供:成蹊分园大一班

撰稿:费亚茜

图文编辑:宿知雨

初审:马丽娜

终审:邓锦


版权声明

本文系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原创稿件,版权归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否则将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生命绽放

童年院子

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
感知教育、发现孩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