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重庆反苏游行,抗议苏联侵犯中国东北主权

文化   2024-11-22 19:24   北京  
今天最荒唐的,是完全不知道历史的情况下,搞一出“普京崇拜”,而他们竟然说自己是爱国的。身为中国人,称一个外国人为“普大帝”,哪里有什么历史观?哪里有什么爱国心?又哪里有什么现代观念?

讲一段历史吧。

1

1945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欧洲战后秩序和苏联对日宣战问题。斯大林趁机狮子大开口,美英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减少己方损失,让斯大林在中国东北攫取了相当大的利益。

雅尔塔会议满足苏联对日宣战的条件是:苏联租借中国旅顺港,享有大连的优越权益;中东铁路(满洲里到长春)和南满铁路(长春到大连)由中苏共管;维持外蒙古现状。

这些文字今天不太容易消化,看《雅尔塔协定》中的原话就明白了:“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的权益须予恢复”,这等于赤裸裸地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丧失的东西,又由苏联拿了回来。

当中国抗战最艰苦的时候,1941年,苏联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使中苏关系严重倒退。此前苏联和德国签订秘密条约瓜分波兰,波兰迅速垮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地球的东方只有中国在苦撑。

可以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从1937年的中国开始的。可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中国,又一次被掠夺。

雅尔塔协定向中国政府公开以后,蒋介石只好派代表团跟苏联谈判。除了诸多细节,最让中国政府不能接受的是,斯大林竟然趁机逼迫中国同意外蒙古独立,而雅尔塔协定的表述是维持外蒙古现状,这是本质的区别。

斯大林这时候完全是一个狡诈的格鲁吉亚农夫。在会谈中,蒋经国说,外蒙古维持现状,主权属于中国,这无损苏联利益。而斯大林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中国也会马上统一统一后的中国会立即变得极其强大,威胁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外蒙古是我们的屏障,怎么会无关苏联利益?

经过六轮谈判,最终的表述为,待日本投降后,如外蒙古全民公决独立,则中国应承认其独立。这等于是放弃了对外蒙古的主权

最终,苏联出兵的代价,超过了雅尔塔协定的内容。不但如此,谈判照顾不到的内容就更令人发指了,那就是它的战争财。

苏联出兵我国东北,固然给了日本致命一击,可是这笔战争财发得太大了。我记得电视片《铁马冰河》中回忆了一个小例子:当时四平市的面粉厂日夜不停,把小麦磨成面粉,装上火车被苏联拉走。还有日本遗留的工业设施,能拆的,全被苏联拆走了。要知道,日本占领期间,东北的工业化水平很高,钢铁、煤炭、电力、铁路全都有。苏联这种行为,根本就是违反国际法的强盗法则。

大家都知道鞍钢的老英雄孟泰,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时他已经50岁,带领工友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几个废铁堆翻了个遍,建成了著名的“孟泰仓库”。

当时看到孟泰事迹感觉奇怪,抗战胜利后国共打了几年仗是不假,但是怎么会殃及鞍钢?后来我明白了,苏联把中国土地上的工业设施,当作战利品拆走了。

2

19462月,雅尔塔秘密协定向世界公布,《大公报》主编王芸生刊文说:“人们读了这个协定,尤其是中国人读了这个协定,不能无所感慨。未经征得中国的同意,而三巨头就如此决定了,不啻代为主持,这可见中国是处于受分配受处分的地位。”

尤其是这一段话:

租借旅顺、大连两港,建筑中东南满两路,是1896年李鸿章在莫斯科与帝俄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两个条约所获得的权利,早经苏联宣布废弃了,苏联今日重新需要旅大两港、中东南满两路的权利,就重新主张要求好了,何必在文字上公言“恢复以前俄罗斯帝国的权利”?岂不难看?

这等于是揭了苏联的老底,他们和沙皇俄国有什么区别?斯大林和沙皇有什么区别?!

随后,傅斯年、任鸿隽、陈衡哲、王云五等20位著名学者在《大公报》联署抗议,指出这一协定开创了秘密外交的恶例,是近代史上最不讲道义的文字。

于是重庆就此爆发了示威活动,有意思的是,各方力量在这次活动中的角色,很不一致。

第一,蒋介石政府为了借助苏联阻止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进入东北,当然不支持反苏。

第二,国民党中的极端力量CC派等,却趁机鼓噪,不但是跟蒋介石捣乱,更是趁机反共。一些特务和坏蛋混在人群中间,捣毁了重庆的《新华日报》社,引起了周恩来的强烈抗议。

第三,尴尬的是一些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多年以来,苏联的形象是进步的、是国际主义的,怎么会干出伤害中国人民的事?大家感情上接受不了,理智上更是不知何去何从。于是决定不参加示威活动。

这个决定向王若飞汇报时,王若飞说,这是大多数同学参加的爱国行动,你们进步同学都不去,今后还怎么开展工作呢?

事实很快证明了王若飞的判断,这些思想进步的同学,反而遭到了同学们的冷遇。

事后大家仍然在争论。比如一方说,东北的鬼子不是苏联帮我们打跑的吗,另一方说,打跑鬼子的事当然要记得,但趁火打劫是另一回事,无法掩盖,不应回避;一方说,报纸上登的那些也许是谣言呢,另一方说,《雅尔塔协定》都公布了,你还看不见?

你看,同一件事,同一信息源,但是大家的认识仍然会有分歧。

3

1948年,鲁迅的学生、著名作家萧军,因为写了苏联侨民和中国东北百姓的冲突,成了一条“罪状”,就是“反苏”。1957年他成了“右派”。

这叫“反苏型右派”,与萧军同一型号的,还有上面提到的王芸生,他被最高领导人保了下来,最后反苏型的典型人物变成了龙云。

1946年那次参加抗议苏联活动的很多人,也步了萧军、龙云的后尘。

这就可以理解了,电视剧《亮剑》中丁伟将军的毕业论文,写的是如何防御北方入侵,为什么会被同学们斥责为“政治错误”。幸好元帅保护了他。


作为军人,管他什么哪个国家友好,哪个是敌人,军人只为保卫祖国,可以设置任何假想敌,谁构成实力上的威胁,就应该从军事上研究它。

又过了几年,苏联在我们口中变成了“社会帝国主义”。抛开复杂的政治含义不谈,应该说这一名词有其合理性:苏联帮助过新中国不假,但是在社会主义阵营中,苏联从来都是把各国当作“卫星国”;如果进而查一下近代以来的总账,无论是俄国还是苏联,这个国家对中国财富与土地的贪婪,从来都不掩饰

五十年代苏联援助我们156个工业项目,老一辈人和苏联技术人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感情是真挚的合理的,但个人感情代替不了国家利益。感情是一回事,国与国的历史是另一回事。这才叫实事求是的态度。

况且,那156个项目我们也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如果再向前回忆,东北那些被拆走的工业设施,这感情会不会更加复杂?

今天吵闹俄乌冲突,我看国人在这事上只有一个队可站,那就是站队中国。你要问感情,我想起来苏联人直到五十年代,还把大连称作“达尔尼”,意思是“远方”,他们说旅顺口是苏联领土,是被日本抢走后来又夺回来的,这就是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

普京端着机关枪摆造型的照片,有什么值得欣赏的?我看远不如看阿汤哥,看发哥,看高仓健,银幕上虚构的硬汉,比他英俊多了。
往期回顾:

钟睒睒回应儿子国籍,消费情怀的时代,能唤醒沉睡的人吗?

彭荆风批莫言,不但文学观落伍,而且忘了自己的人生

书写者视频号:鲁迅喜欢的青年


书写者
文学、社科、书法、传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