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新教材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反思汇编 (文末下载)

教育   2024-11-01 10:02   贵州  

粤教版小学科学1-6年级全册微课+考点汇总

新教材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目录


      上科学课啦!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课
      1 吹泡泡
      2 把它们立起来
      3 我的"小问号"

      第二单元 我们怎样观察
      4 看一看
      5 听一听
      6 摸一摸
      7 闻和尝
      8 比一比
      9 给树做"名片


      第三单元 玩中学
      10 玩小车
      11 玩彩泥
      12 玩磁铁
      13 做纸蜻蜓

      第四单元 使用工具
      14 认识放大镜
      15 研究削笔刀
      16 修理玩具


全册教案

上科学课啦!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课是一门探索自然、认识世界的课程。

2.知道在科学课上可以通过观察、提问、实验等方式来学习。

(二)科学探究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能力,能够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关于周围事物的疑问,激发探究欲望。

(三)科学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喜爱之情,培养积极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态度。

2.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怕困难,勇于尝试。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爱护自然是与科学学习相关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2.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简单的方法去探究解答。

2.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耐心和坚持精神。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游戏法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1.相关的科学实验器材,如放大镜、小镜子、三棱镜等简单物品。

2.制作精美的 PPT 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和科学课活动场景。

3.奖励用的小贴纸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1.教师走进教室,微笑着向同学们打招呼: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一起开启一段特别有趣的学习之旅啦,这门课叫做科学课。大家知道什么是科学课吗?

2.展示一张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科学家在做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上科学课啦。

(二)讲授新课(15 分钟)

1.介绍科学课(5 分钟)

o教师利用 PPT 课件,展示一些孩子们在户外观察花草树木、在教室里做简单实验等科学课活动的图片,边展示边讲解:同学们,科学课就是让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了解我们身边的世界。在科学课上,我们可以到外面去看看花草是怎么生长的,小鸟是怎么飞的;也可以在教室里做一些好玩的实验,看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哦。

o提问学生:你们觉得科学课有意思吗?那你们想在科学课上做些什么呀?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2.科学课的学习方式(10 分钟)

o观察:教师拿出一个放大镜,递给前排的一位同学,让大家传看一下,并说:同学们,这是一个放大镜,它可以让我们把很小的东西看得更清楚。在科学课上,我们经常要用到观察的方法,就像现在大家拿着放大镜看东西一样,仔细地去看周围事物的样子、颜色、大小等等。然后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课桌上的一个小物体,如橡皮,并简单描述观察到的结果。

o提问:教师接着说:除了观察,我们在科学课上还要学会提问。比如说,我们看到花儿开了,就可以问为什么花儿会开呀?看到小鸟在天上飞,就可以问小鸟为什么能飞那么高呀?现在,我给大家展示一样东西。教师拿出一个小镜子,对着阳光反射出光斑,问学生:看到这个现象,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如 为什么小镜子能反射出光呀?”“光斑为什么会动呀?等等,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

o实验:教师展示一个三棱镜,说:同学们,这是一个三棱镜,现在老师要做一个小实验哦。将三棱镜放在阳光下,让学生观察墙上出现的彩虹一样的色带,说: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看到了这么漂亮的颜色。在科学课上,我们也会经常做这样的实验来发现新的现象。然后简单介绍做实验时要注意听老师的讲解,按照步骤操作,注意安全等事项。

(三)课堂活动(15 分钟)

1.观察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个装有不同小物品(如树叶、石子、纽扣等)的小盒子。要求小组内成员依次用放大镜观察小盒子里的物品,并向其他成员描述观察到的情况。观察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观察结果,比一比哪个组观察得最仔细、描述得最准确。教师在各小组活动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小贴纸奖励。

2.提问比赛: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如下雨、下雪、闪电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这些自然现象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写在纸条上,限时 5 分钟。时间到后,各小组依次上台读出自己组提出的问题,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教师对提出问题数量多且质量高的小组给予小贴纸奖励,并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简单解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了第一节科学课,我们知道了科学课是一门让我们探索自然、认识世界的课程,还学习了科学课的几种学习方式,有观察、提问、实验等等。大家在今天的课堂活动中也表现得非常棒,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观察得也很仔细。

2.再次强调科学课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希望同学们以后在每一节科学课上都能保持这份热情,积极参与到各种科学活动中去,去发现更多大自然的奥秘哦。

(五)布置作业(2 分钟)

1.回家后,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家里的一种小动物或者植物,试着把观察到的情况简单地画下来,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让你觉得奇怪的现象,下节课可以带到课堂上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哦。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丰富的课堂活动,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们对科学课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观察、提问等环节积极参与,提出了不少有趣的问题,展示了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使用放大镜观察时操作不够规范,在提问比赛环节,有些小组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且重复率较高。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规范的指导,同时在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方面要多下功夫,例如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示例和启发式的引导,帮助学生提升提问的质量。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课

1 吹泡泡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学生能知道泡泡是由水、洗洁精等材料混合后通过吹气形成的。

2.了解泡泡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二)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2.能够在吹泡泡的过程中,尝试发现影响泡泡大小、多少等的因素。

(三)科学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对吹泡泡活动的兴趣,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细心观察、耐心尝试的科学态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让学生感受吹泡泡这一常见活动中蕴含的科学原理,体会科学就在身边。

2.引导学生思考泡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装饰、儿童娱乐等)。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成功制作出泡泡水并吹出泡泡。

2.引导学生观察泡泡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二)教学难点

1.让学生尝试发现影响泡泡大小、多少等的因素,如吹泡泡的力度、工具的大小等。

2.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准确描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自制泡泡水(洗洁精、水、白糖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若干瓶,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多媒体课件(包含吹泡泡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奖励用的小贴纸若干。

0.学生准备

·每组一份材料:洗洁精、水、小杯子、吸管、白糖(教师提前分发好),记录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1.教师播放一段小朋友们在户外开心吹泡泡的视频,提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呀?引导学生说出看到了很多泡泡。

2.接着教师拿出一瓶泡泡水和吹泡泡工具,现场吹出一些泡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泡泡的美丽和神奇,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吹泡泡。

(二)讲授新课(12 分钟)

1.认识泡泡水的制作材料(3 分钟)

·教师展示准备好的洗洁精、水、白糖等材料,问学生:你们猜猜看,用这些东西能做出什么来呀?引导学生思考并猜测这些材料可能和制作泡泡水有关。

·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其实呀,这些就是我们制作泡泡水的材料哦,把它们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就能做出可以吹出泡泡的泡泡水啦。

0.制作泡泡水(6 分钟)

·教师先在讲台上进行示范操作,边做边讲解步骤:

o第一步,在小杯子里倒入适量的水(大约半杯)。

o第二步,往杯子里加入几滴洗洁精,轻轻搅拌一下。

o第三步,再加入一小勺白糖,继续搅拌均匀,直到白糖完全溶解,这样泡泡水就制作完成啦。

·示范完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刚才示范的步骤制作泡泡水,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成功制作出泡泡水。

0.观察泡泡(3 分钟)

·等各小组都制作好泡泡水后,教师让学生拿起吸管,轻轻吹气,开始吹泡泡。

·在学生吹泡泡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泡泡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提问学生:你们看看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呀?”“泡泡的大小都一样吗?”“泡泡有颜色吗?让学生边吹边观察,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回答这些问题。

(三)小组合作探究(15 分钟)

1.提出探究问题

·教师在学生吹了一会儿泡泡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吹出来的泡泡很大,有时候又很小呢?那你们猜猜看,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泡泡大小不一样呀?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泡泡大小的因素。

0.小组讨论与实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简单的实验验证。比如,有的小组可能会想到用不同的吹泡泡力度试试,有的小组可能会换用不同大小的吹泡泡工具等。

·教师巡视各小组的讨论和实验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大胆发言,提醒学生注意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发现。

0.小组汇报

·各小组讨论和实验结束后,教师请几个小组代表上台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实验发现。比如,有的小组可能会汇报说:我们发现用力吹泡泡,泡泡就会大一些;轻轻吹,泡泡就会小一些。有的小组可能会说:我们换了大的吹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比用小工具吹出来的要大。等等。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我们学会了制作泡泡水,知道泡泡水是由水、洗洁精、白糖等材料混合而成的。

·我们还吹了泡泡,观察到了泡泡的形状是圆形的(大部分情况下),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

·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发现了一些影响泡泡大小、多少等的因素,比如吹泡泡的力度、工具的大小等。

0.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表扬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大胆发言的学生,给他们贴上小贴纸作为奖励。

(五)拓展延伸(5 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泡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在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泡泡呀?让学生回忆并说一说,比如在婚礼现场、儿童游乐场所等。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制作一次泡泡水,并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观察泡泡的特征,下节课来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新发现。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视频导入、亲手制作泡泡水、吹泡泡观察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等环节,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制作泡泡水时,对材料的用量把握不准确,导致泡泡水效果不理想;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有些小组的讨论不够深入,实验设计也不够完善。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操作细节的指导,以及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引导,让科学课的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2 把它们立起来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物体有的容易立起来,有的不容易立起来。

2.了解物体立起来与物体的形状、底面大小等因素有关。

(二)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尝试用各种方法将不同物体立起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究的能力。

2.能在探究过程中对物体立起来的现象进行简单的观察、描述和记录。

(三)科学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

2.鼓励学生在探究中不怕困难,勇于尝试不同方法,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利用物体能立起来的特性进行的各种设计和应用,如桌椅、电线杆等。

2.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如何通过改变物体的某些特征使其更容易立起来,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不同物体立起来的难易程度不同。

2.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影响物体立起来的因素,如形状、底面大小等。

(二)教学难点

1.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立起来的过程和感受。

2.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发现影响物体立起来的因素,并能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探究实践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

1.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长方体纸盒、圆柱体铅笔、球体乒乓球、三棱柱积木等若干(保证每组学生都有一套可供操作的物体)。

2.记录纸、笔(每组一份)。

3.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物体立起来的应用场景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1.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放在讲桌上,问学生: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纸盒,它现在是平放在桌子上的,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站起来呀?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

2.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试着把纸盒立起来,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成功立起来后,教师表扬并提问:那除了这个纸盒,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它们能不能立起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试把它们立起来。(板书课题:把它们立起来)

(二)探究新知(20 分钟)

1.认识物体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种物体(长方体纸盒、圆柱体铅笔、球体乒乓球、三棱柱积木等)一一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并简单描述一下它们的形状。

2.尝试立起物体(1)教师给每组学生发放一套准备好的物体和记录纸、笔,布置任务: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试着用各种方法把这些物体立起来,看看哪些容易立起来,哪些不容易立起来,把你们尝试的过程和结果记录在纸上哦。2)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多尝试不同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物体立起来的状态,并及时记录。

3.交流汇报(1)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请各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的探究成果。汇报内容包括:你们小组都尝试了哪些物体?哪些物体容易立起来?是用什么方法立起来的?哪些物体不容易立起来?为什么觉得不容易立起来?(2)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举手补充或提出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总结,如列出容易立起来的物体有哪些,不容易立起来的物体有哪些等。

(三)深入探究(12 分钟)

1.分析影响物体立起来的因素(1)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和黑板上的记录,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发现有些物体很容易立起来,有些却很难,那你们觉得这和物体的什么有关系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通过再次展示不同物体并进行简单的演示(如改变圆柱体铅笔的放置角度使其立起来或不立起来),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影响

下载完整版文档

按下面方法扫码回复

关注:班班通教学平台

关注后在公众号最下面发送消息02这2个数字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打不开百度网盘链接的地区

可长按扫码下载电子版打印

 
电脑端下载网址
https://jazpan.com/box/4414.html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电子版打印资料

班班通教学平台
提供中小学班班通技术+微讲课+教案课件试卷下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