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 恒者能胜

文摘   2025-01-21 19:30   山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天道酬勤 恒者能胜

西北政法大学政管学院

张师伟,男,1973年10月出生,山西省汾阳市人,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专门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博士,中国政治学会第八、第九届常务理事及第六、七、八、九届秘书长,中国政治学会中国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陕西省政治学会会长,陕西省政治学会副会长,西北政法大学二级教授。西北政法大学首届青年教学名师。


为祝贺我院张老师获得此项荣誉,了解张老师的学术研究成果,我院学生会学习部以线上文字交流形式对张老师进行专访。老师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储备和对同学们的引导勉励。


西北政法大学政管学院


以下是采访内容:

Q1:首先,对于此次入选,您有什么独特的感想呢?


张老师:这次名单主要是根据2016到2018年被转载的论文,入选重要来源作者还是以一流高校的老师为主,东部学校明显占有优势,这是他们水平普遍较高的表现。华东政法里的政治学他们有四个作者入选。这些入选的作者都有自己的专业范围,都是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来写文章的,陕西入选的作者比较少,这也不是某个作者的影响,实际上是学科的影响。重要转载来源作者这个荣誉,只是说明过去的成绩。自己耕耘的这个学科,还需要继续耕耘下去,面向未来,继续努力吧!


Q2:我们常常说学无止境,那么,方便谈下您近期的研究课题和它的进展如何呢?


张老师:学无止境,这个话说得真好,这个一方面是说学术没有止境,有学术总是要一代一代地进行下去。一个人的学术研究也没有止境,他只能说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更新学术的理念,不断地改进学术的方法以追求更好的学术。我一直研究的主要是政治学的理论问题,政治学的研究有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研究,我比较关心和持之以恒进行的主要是理论研究。政治学的理论研究,一方面是政治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这方面主要是结合中国当代的政治问题展开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关于中国政治理论史的研究,具体地说就是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和政治哲学史的研究。


今年主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国家级课题的研究,把手上的三个国家级的课题,尽量都要进行结项。一个是我自己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及其现代化研究”,一个是我参与南开大学孙晓春教授主持的“中国政治伦理通史”。还有就是最近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管的国家级重大委托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法制化研究”,这三个课题今年都要结项。前两个课题都是属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课题,后一个是结合当代中国的重大问题进行的理论研究。


Q3:您认为我们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张老师:我们国家近些年开始提倡传统文化,主张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来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政治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治思想首先是属于过去,需要我们进行批判的认识,以便能够区别清楚其中的精华与糟粕。不进行批判性的认识就不可能真正的继承其中的优秀的东西。


当然,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思想史,它有一套自己的概念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比较完整地考虑了政治问题,有相当强的民族特点,也是一笔非常重要的理论遗产。那么这就要求我们要回到中国的历史当中去,准确地理解,完整地呈现中国政治思想的概念命题等。只有在正确地理解概念、完整地呈现思想框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理解好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体系,才能够发掘出其中的理论精华,也才能够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来弥补今天我们来自西方的政治知识的不足。


如果我们能把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完整地呈现在今天,进行了批判性的认识并汲取了其中的精华,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来建构中国本土的政治学的话语体系,而这个本土的政治学的话语体系,它的科学性也是比较强的,不仅对西方的政治学体系具有一定的补充性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提供一种独特而富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普遍性知识。


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就是深刻的懂得历史的中国,也是为了在现实中能够继承好的传统,进行理论的创新,做出自己的理论贡献。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可以把中国的理论传统带到世界上,使它真正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思想,能够普惠地作用于世界各国。


Q4:您目前是否有从政治学视角出发探寻一下疫情防控相关理论研究的计划?


张老师: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给全世界人民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也在检验着各国的政治体制。从现在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的情况来看,尽管中国是首先疫情爆发的国家,但是目前世界各国中最严重的可能还是美国。中国的政治体制,虽然在早期疫情中有一些人认为存在着瑕疵,但是就总体情况来看,中国的这套政治体制还是非常有利于疫情的防控和疾病的处理。


中国的政治体制,可以达到对社会的精细地控制。这种精细地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传染源和传染的路径,所以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能够有效地进行疫情的防控,防止因为人员流动而造成的疫情扩散。中国能够有效地防止疫情扩散,一方面是政府体制的动员和组织能力强大。另一个方面是中国老百姓普遍比较配合,望治心切。中国体制在病情处理上也是非常好的,能够动员全国的人力和物力来支援武汉,能够组织起专业的队伍,能够组织医疗的物资,集中全国的力量来重点攻关,现在基本上把武汉和湖北的疫情控制住,其他各省的情况也基本上比较平稳,现在主要是输入性的病例,我们也有了一整套的防控体系。在这个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能力,这是其他的政治体制所不具备的。这个作业也是其他的国家没有办法抄,这是中国的独一份。


中国的这套政治体制在现在的疫情面前,应该说是经受得住了检验。随着世界各国疫情的爆发和各国对疫情的应对,我们会在比较当中越来越鲜明地看到中国在制度上的优势和政治上的优势。我们也可以借着这个疫情防控和治理,好好地研究中国这套政治体制的特点。中国的政治实践已经远远地走在了理论的前面,理论研究工作者还需要好好的深入实践,认真地研究中国的政治体制。


张师伟著


Q5: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您认为如何能让同学们对政治学产生浓厚兴趣呢?


张老师:政治学是一个理论价值深厚的学科,但是它又不能够转化成为生活当中的柴米油盐,所以政治学不像法学那样具有鲜明的应用性,这里主要说的就是针对个人来说的这种应用性。它也不像商学的那样有应用性,我说的这个应用性,就是可以直接带来财富。所以,如果我们仅仅是盯着毕业后的就业来说,可能学习政治学的兴趣就不是很大。


学习政治学的人,一定是把自己的这个“人”字写得足够大。这个足够大我们要放在人类的层面上来看,就是政治学是为人类过上美好生活而必不可少的公共知识。所以我们以前曾经说过,政治学是爱人之学,是仁者之学。我上课的时候给大家推荐过包刚升的《政治学通识》,里面讲政治为什么是重要的。政治学是决定国家命运的知识,人们学好政治学,才能够掌握好国家的命运。一个国家有好的政治学,才能有好的政治命运。政治学知识落后,政治就落后,政治落后了,国家就不可能先进,这样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美好。


政治学也是智者之学,是我们今天能够理解复杂的世界和社会必不可少的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政治学的知识,我们基本上看不太懂今天的世界,看不太懂世界各国之间的不同,也看不太懂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关键所在。政治学是一个非常可以展示理论抱负的学科,好学深思者必定喜欢它,政治学也是一个很有应用价值的学科,而且这种应用是放在比较宏观的情况下来展示的,所以有志于报国,有志于改善人类命运的人一定也对它非常的感兴趣。如果我们还没有提得起对政治学的兴趣,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我们的这个人字还写得不够大。希望同学们能够做人类社会当中的仁者、智者和勇者,仁智勇的统一就在于学好政治学。


Q6:长期从事政治学学科教学,您有着怎么独特的教学方式和心得体会呢?


张老师:我长期从事政治学理论的教学,讲过政治学原理、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社会政治分析、中国现代政治思潮,有的时候还讲过西方政治制度史。讲过的课程说起来算是比较多的,但基本上都是理论课程。理论课程主要是要把基本的原理,基础的知识讲清楚。所以我要讲的内容和我的研究也是紧密相关的。可以说,我是为了教好课而去做科研,同时又把科研的成果带到了课程当中。所以同学们可以看到我讲课属于上去就侃侃而谈,看起来好像不用准备,其实准备都是在平时的科研里头,科研把问题基本都搞清楚了,那么你讲课的时候自然也就可以侃侃而谈,如果你平时没有在科研中把问题搞清楚,即便你花多长的时间备课,你也不可能把课讲得很清楚,因为你不清楚怎么可能让学生清楚,只有你清楚了,学生才能清楚,你怎么清楚呢?就需要去做科研,一个不做科研的老师,是不太可能清楚他所讲的东西的,而他不清楚他所讲的东西,他怎么可能把学生教明白呢?


我在讲课的过程当中,也不太要求学生要死记硬背。我要求学生要能够灵活的掌握我所讲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把我所讲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概括出来,就是我讲的是一个知识体系,你得到的是一个知识体系,这个教和学就对接起来了。如果我讲的是知识体系,你得到的只是零星知识,那么就没有对接起来。我希望是能对接起来。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够听得懂课,把概念、命题、理论等知识性的东西搞清楚,自己要把听到的东西整合成一个知识体系,我给你一个知识体系,你就得到了一个知识体系,而且是你自己处理过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那么你在这门课程上就是有收获的,否则就是没有收获的。我希望同学们在我的课上都是有收获的。


我的课不是特别容易听懂的,需要聚精会神,稍微走神可能就跟不上,因为我讲课的逻辑性较强,可以学会整理笔记的方法,能学会一套学习的方法,课程的收获就很大。我的课难听懂,但是听会了成绩相对比较高。教学,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我的这套东西也实践了十几年了,习惯了,不一定说它就是最好的,但是希望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些知识上,理论上的一些收获。




文艺部


Q7:在常规教学和进行学术研究之外,您有哪些兴趣爱好呢?


张老师: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其他方面好像也谈不上爱好了。喜欢跟兴趣相投的人聊学术,听别人介绍好的书。学生就是要好好读书,会读书,喜欢读书,读好的书。读书要抱着写书的眼光读,写书要考虑读书人的感受,这样才能读书有味,才能写书有趣。读书之余,多多写作。写作就是诸位将来的谋生手段,如果写作能成为乐趣,那就是大大功德了。


同学们务必好好为自己学些本领。老师并不糊涂,但又最好哄骗,其实,谁也骗不了谁,老师认真教,你就认真学,老师不认真教,你更得认真学。老师水平高,你得好好学,老师水平差,你更得好好学,还得自己给自己开小灶,能给自己开小灶的学生就是学生中的上品了,必定不俗。大灶不吃,小灶没有的人,必定在知识上饥寒交迫。


Q8:最后,对于广大政管学子,您有什么样的期许寄语或者是学习上的叮嘱呢?


张老师:登高望远,博览群书,脚踏实地,如琢如磨。祝同学们学习生活愉快!

面对成就自谦勤勉,放眼未来,笔耕不辍地努力下去;


面对传统革故鼎新,面向世界,推陈出新地发展下去;


面对教学灵活变通,教学相长,乐教乐学地分享下去,这是张老师的教学处事态度。


“登高望远,博览群书,脚踏实地,如琢如磨”是张老师给我们的寄语。


有此榜样,也希望我们能海纳百川,仁智双修,学好政治学,习得书中意,在这片沃土上奋斗下去。


END


汾州乡情
扫码关注公众号
投稿邮箱:sxfyfzxq@163.com

《汾州乡情》微信公众平台

总编|张立新    主编|亚男 凌珊   

编审| 李海萍 冯元明 孙雨亭 

电话|0358-7336476

投稿邮箱|sxfyfzxq@163.com

点分享

汾州乡情
宣传、展示海内外汾阳优秀儿女的创业故事、情感生活。宣传推介汾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建设成就。承担政府和有关部门指定的相关文化交流工作,组织编纂出版各类文化书籍,做好《汾州乡情》出版发行。积极搭建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桥梁。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