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核桃故事

文摘   2025-01-08 19:30   山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家乡的核桃故事


■ / 王羽钟


工友小李带到厂里一袋核桃。他家有二十余亩核桃树,产礼品核桃。前几天回家收去了,这不上来就整这么一大袋子。稀罕物儿当然得共享,不到两小时“五马分尸”就剩这些了。我逗合作方福建叶总:青皮是甜的,有黑发美容功效,啃着吃吧!他没信。


汾阳核桃出名。尤其是老树核桃,口感绵、香、细。不像新品种,有点儿渣的感觉。作为经济林木,汾邑西乡历史上无村不有核桃树,大都栽于沟壑、地边、园里。别处不知,反正我村(协和堡、田村寨)是这样的,如南沟、观沟、场边。此木冠盖高大,容易遮了旁的植物采光,影响种植,除非专植,其余的属于零星栽种,不易成林。



国人历来注重补,重点处有二:一是腰子,二是脑子。核桃仁果型如人脑沟壑,按国人“吃甚补甚”的讲究,此物是补脑的。于是就有了“六个核桃”的产品。社会盛行伶俐人儿,像我等愚顽之辈,汾阳俗话: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爷爷娘娘捏捉就!就算住在核桃树上也于事无补了。


汾地既产核桃,人就研究出核桃的吃法。如核桃仁剁碎做的烙饼、猪头收拾干净加作料滚烂加入核桃仁压制成型冷后切片、清炒桃仁、盐水核桃、枣夹核桃……若无此花样,简直是对厨师之乡的不尊重!


核桃仁儿油性大,脾胃弱者不宜多食。尤其与鲜枣同食,可以比肩香蕉醮香油,润肠效果立竿见影。故汾谚云:核桃就枣儿,赛如坐席儿。概旧日人粗茶淡饭惯了,乍食酒肉肥腻之物,难免于肠胃不利。于今有人真把“核桃就枣儿”当作上品佳肴,大谬!


儿时放暑假回村,除了敷衍写几行作业,剩下的就是帮爷爷放羊。午后坐三人合抱的大核桃树下乘凉,携了“剜核桃刀子”吃核桃了。夕阳西下,羊吃饱了,人也吃美了,“尔尔”声声吆着数只羊,一摇三晃回家了,比起现在的孩子们假期这个补学班、那个兴趣班赶场如兵荒马乱的日子,我们70后的暑假简直是岁月静好。


剜核桃是个“技术”活儿,“7”形的刀尖儿朝核桃“脐”上扎进去,一挒,“叭”一声脆响,开了,两半。沿边儿扎进内核,顶刃儿旋一圈,半个核桃仁儿完完整整旋出来,去分心木,剥去“黄袍”,丢进嘴里细嚼,有点沾牙。嘿!香塌脑子的那香!


那时候,西乡孩子夏天手里没把“剜核桃刀子”,简直如同行走江湖的侠客身上没把称手兵刃。




核桃丰收(尔学礼摄影)


好东西总有神物护着,如人参啊、千年首乌啊,核桃也不例外。核桃树上有种叫“掳掳”的虫子,汾阳话发音如“乐乐”(一声)。青黄色儿,一身毛,毛有毒。“掳”你裸露皮肤一下,体感火烧火燎,相当不爽。不过也有破法:用热糕面滚患处三四遍,即可解除。


核桃浑身是宝,最外的青皮叫“青龙衣”,除了治疮毒、皮肤疾病外,经熬制可用于染发;紧挨仁的黄衣也是中药一味;硬壳儿经研磨为粉,在工业上也是用途广泛,朋友老张在这领域已是业界翘楚。核桃木做家具越擦越亮,时间久了光可鉴人,做地板经久耐磨,是高端的物件,一般人家用不起的。


唉!住笔吧。家乡的核桃故事,三天也说不完,留待以后写吧。


汾州乡情
扫码关注公众号
投稿邮箱:sxfyfzxq@163.com

《汾州乡情》微信公众平台

总编|张立新    主编|亚男 凌珊   

编审| 李海萍 冯元明 孙雨亭 

电话|0358-7336476

投稿邮箱|sxfyfzxq@163.com

我知道你在看

汾州乡情
宣传、展示海内外汾阳优秀儿女的创业故事、情感生活。宣传推介汾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建设成就。承担政府和有关部门指定的相关文化交流工作,组织编纂出版各类文化书籍,做好《汾州乡情》出版发行。积极搭建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桥梁。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