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支壮歌 在不停地吹奏

文摘   2025-01-06 19:30   山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有一支壮歌 在不停地吹奏


■ / 吕梁 田承顺


2023年11月,文友王希良老师殚精竭虑完成的汾阳文史三部曲《汾阳往事—文史情结篇》《汾阳往事—揭秘汾商》《汾阳往事—红色经典》付梓问世。对于家乡这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古老而时尚的宝地,确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


希良老师于1980年进入史志编纂领域,投入新中国第一部《汾阳县志》的编纂工作,与一班人筚路蓝缕,用二十年时间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由他和刘锡仁主编的县志荣获山西省优秀志书一等奖。退休后,仍专注于史志研究,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三百余万字的历史文化著述。这次入选的三部曲,即蕴其中。



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家乡的一笔财富


他写了几十年,但从来没有写我的经历和自述之类,笔下始终是足下这块土地和在土地上辛勤耕作的人们,文史和乡情构成了他所有作品的主题和灵魂。


汾阳,隶属山西省吕梁市。杏花村新石器遗址将县史、酒史追溯到原始社会。


县置自春秋瓜衍迄今,已2600余年。历为郡、州、府治所在,向为三晋望县。


春秋时,瓜衍县范宣子订《刑书》于鼎,即法学史上有名的“刑鼎”。


三国魏时,曹操分匈奴左部万余落于兹氏,为游牧文化规模进入之时。


唐时,宋令文与其子之问、之悌同为进士,诗、书、画各占一绝,闻名天下。尤以宋之问为律诗开创定格,誉载诗坛。


宋朝,百胜将军狄青以战功由士卒而擢至枢密使,则体现了汾人文武兼备,勤奋进取的本色。


元代,出现了一代廉吏简肃公吕■,他是开发海南、将中原文明带到尚是荒芜之岛的第一人。


明代数学家王文素于贫困之中,以其毕生精力完成代表当时我国数学研究最高水平的《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则表明汾商文化达到的高度。


明、清之际,仅进士即有近百名之多,位居山西第二。因县内宗室庆成王府与永和王府的影响,文风极盛。孔天胤、朱之俊、曹慕堂以至清朝最后两位进士常棣华、王式通均以诗文名世。朱之俊为匡扶汾阳文化而建全国最高塔文峰。


民国年间,文峰塔下确曾走出冀贡泉、冀朝鼎、冀朝铸、王文达、卫天霖、马烽、赵擎寰、田桂兰等大批文化名人和史景班、许志奋、王展、成泽民等将军。


民国初年兴办的铭义中学(1915—1948)、河汾中学(1912-1937)和汾阳医院、汾阳高护荟萃了20世纪初大批革命者和学者、专家,推动了当地文化事业。


这就是乡土生态文化作为非物质遗产给予我们最好的馈赠,却在人们不经意间陆续散失,王老师如同一位辛勤的拾荒者,把这些散落的珍珠拾起来,拭净,经过研究和鉴定,然后链接起来。



二、汾商文化是家乡一颗耀眼的明珠


关于汾商,王老师记述道,汾阳人善经商,活动范围很广。明清时,南至江汉之间,以至两广;北至内外蒙古,以至俄国莫斯科;东至京、津、济、徐;西达宁夏、青海、新疆等地。《汾阳遗事》(1938)载“汾民善于经商,只身走出数千里经营者甚众”;人民虽“不善宦游远方,但经商则可远涉千里,久至数十年而不归……”。自清雍正五年(1727)中俄双方达成通商协议后,恰克图被辟为双方贸易商埠,库伦(乌兰巴托)被清政府赐为晋商“八大家”的封地,从此晋商有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晋商中汾阳人居多,也不乏清廷理藩院批准的“皇商”。汾商活动范围之大,商业资本之雄厚,在清代的中俄边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璧光发洋行、永广发洋行、祥发永茶庄都是光绪年间在恰克图、库伦商埠影响很大的商号。”由此,我才真正领会出。汾商的那种历史气势和影响力。


晋商研究方兴未艾、有关部门并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说明其研究对于历史与现实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特别汾商采访录一卷,动笔于二十年前,落笔于当下,十多年前孔繁毅先生在世时看到此稿,由衷感叹,赞赏采访者对于晋商研究的贡献,并建议公开出版,深夜灯下为其作序,足见其珍重。他认为,汾商是晋商一支相当有内涵的劲旅。其可以发掘的内容不可限量。此次编辑适逢其时,为晋商研究工程增添砖瓦,也为地方研究工作者提供方便,是有其必要性与紧迫性的。



三、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汾阳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1925年,在汾阳铭义中学内创建了吕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汾阳特别支部;


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率部撤至汾阳,成立了汾阳军校,军校党组织与汾阳当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坚持开展了党的地下活动;


1931年,驻扎在汾阳县永安镇的晋军发生了称为“永安兵变”的起义,起义成功后,在孝义县辛庄村建立了北方第一支工农武装——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邓小平等先后来到汾阳,指导抗战方略,罗荣桓亲率八路军一一五师343旅在薛公岭连续三次伏击日军,阻止了日军西渡黄河。汾阳涌现出了抗日英雄蒋三,是电影《扑不灭的火焰》中主人公蒋三的原型。而千千万万的蒋三,为老区的创建和发展付出了生命和血汗。


解放战争时期,汾阳人民坚持三年自卫战争,派出久经考验的南下干部支援全国,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书较系统地记述了汾阳人民一百年来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艰难历程和光辉业绩。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汾阳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拼搏、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字流畅,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部党史、军史、革命史的很好教材。


知之愈深而爱之愈切,爱之愈深而钻之愈透。这就是王希良老师作为汾阳地方文化学者的学问逻辑。我说过,“我所认识的王希良先生首先是写地方志的,他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编纂出《汾阳县志》,成书之日,青春已逝。他本来可以在小说创作方面走得更远,然而,他把自己的艺术才华全力奉献给了地方志事业,令我敬佩不已。”而今,当王希良老师把他的全部作品邮发给我的时候,我终于有时间提笔表达此情,完成自己的夙愿。




汾州乡情

扫码关注公众号
投稿邮箱:sxfyfzxq@163.com

《汾州乡情》微信公众平台

总编|张立新    主编|亚男 凌珊   

编审| 李海萍 冯元明 孙雨亭 

电话|0358-7336476

投稿邮箱|sxfyfzxq@163.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汾州乡情
宣传、展示海内外汾阳优秀儿女的创业故事、情感生活。宣传推介汾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建设成就。承担政府和有关部门指定的相关文化交流工作,组织编纂出版各类文化书籍,做好《汾州乡情》出版发行。积极搭建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桥梁。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