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俊故居——楼山园

文摘   2024-12-27 19:30   山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朱之俊故居——楼山园


■ / 广州 殷维明


朱之俊,字擢秀,号沧起,别称羼摄居士,出生于汾阳大向善村,明启元年(1621)高中举人,进入翰林院任职,成为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


崇祯四年(1632),因牵涉到魏阉奸党的清算,他被免官回到故乡。


顺治二年(1645),清廷征召前朝才子,他被任命为秘书院侍讲,兼修国史副总裁读(汾阳县志记载)。然而,他深感仕途险恶,于同年十月辞职,回到自然之中。专注于捐资修建道观和寺院,过起了隐居生活。


汾阳老爷山道观和文峰塔,都是在朱之俊的捐资和感召下建成的,它成为汾阳的地标性建筑。



据汾阳县志记载,朱之俊在汾阳大向善村有几座三进四合院,他还在汾阳修建有三个庄园:


1、解脱园,在峪道河马跑神泉旁,是一座四合院建筑,用于家人避暑度假时居住。如今解脱园早已失毁。


2、汇清园建在张家堡石盆泉旁,也是一座古典的四合院建筑,据说当年朱之俊家里吃的水,都是从石盆泉拉回去的。汇清园是负责拉水和种菜的长工居住的地方。如今汇清园己不见任何痕迹。


3、楼山园建在汾阳城西高山之上的芦家垣村。


在芦家垣西头北面有一座古院子,就是朱之俊的庄园楼山园。楼山园是朱之俊的三园中,现在唯一幸存的座院落。


楼山园是朱之俊为守护祖坟人修建的院落。


朱之俊家的祖坟,修建在芦家垣村的北面,地名叫——朱家坟。朱家坟,坐西朝东,左侧前面是老爷山,右侧前面是将军山,山脉几十里连绵不断,站在坟地的中轴线上向东观望,左青龙(老爷山)高,右白虎(将军山)低,是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


楼山园就建在朱家坟南面,村西头的村墙下面,距离坟地不到100米。该院是一座下沉的四合院,有北窑洞两间,东窑洞三间,西窑洞四间,共有九间窑洞。院子坐北朝南,院门坐西朝东,门外有一棵大槐树,院内有十八节红砂石台阶,从台阶上去就可以观察到朱家坟地。院内西窑洞中有一个地道,从地道钻进去,就可以直接通到朱家坟。据村里老人讲,当时守坟人住在院内,晚上打更后村门关闭,人是无法从村门走出村外,朱家守坟人,只有通过地道中走出去巡坟,防止有人盗墓。



四合院窑顶有三间窑洞,叫“无粮窑”,传说因朱之俊是皇朝大臣,当年是不需要纳税(粮)的,放在“无粮窑”中的粮食,是不需要上交皇粮,如果有人来巡查,“无粮窑”的粮食是不检查的,故起。


朱之俊家的古坟,牌坊壮观,石碑林立,柏树参天,坟墓下面都是砖窑修建。记得小时候,拖拉机在耕地时有几次掉在墓洞里面。过去的辉煌如今已不复存在,朱家坟已被村里开发修成民居。


朱之俊修建的三园,如今仅留存的一处古园楼山园。正在修复中,希望早见天日,回归古韵。




扫码关注公众号
投稿邮箱:sxfyfzxq@163.com


《汾州乡情》微信公众平台

总编|张立新    主编|亚男 凌珊   

编审| 李海萍 冯元明 孙雨亭 

电话|0358-7336476

投稿邮箱|sxfyfzxq@163.com

关注我的你,是最香哒!


汾州乡情
宣传、展示海内外汾阳优秀儿女的创业故事、情感生活。宣传推介汾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建设成就。承担政府和有关部门指定的相关文化交流工作,组织编纂出版各类文化书籍,做好《汾州乡情》出版发行。积极搭建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桥梁。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