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故乡,我心中有一种痛

文摘   2024-12-17 19:31   山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回到故乡,我心中有一种痛

■ / 包头 吕 波


去年秋天,我陪父母回了一趟山西老家。老家坐落在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过去叫汾阳县,现在叫汾阳市。当我回到曾经生活了十七年的村庄,感到了一种心痛——故乡成了我回不去的地方。


二三十年未回故乡,人事变迁顺理成章,但我心中的故乡仍停留在1985年,那年我离开了故乡,此后很少回来,人和事都定格在那个年代。40年变迁,物是人非,又处在改革开放的变革时期,村庄还是一个静谧的村庄,但变革中村庄里发生的故事,我一无所知。少出乡关老大回,当一个个陌生又似曾相识的面孔出现在我面前,才觉得我们都缺席了对方的成长,缺乏了一种相互见证,情感上无形中有了隔膜。



这是一种文化割裂感,就像在庄稼地的一棵苗,吸收的是这块地里的养分,现在移到了别的地里生长,可能不太适应。文化不只存在于书籍里,还存在于人们的言语和行为中。我17岁以后离开村庄走向城市,就不和老家的长辈们相处了,他们的教诲就听不到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还有故乡文化的熏陶,民间故事传说、历史遗迹、地方文化活动这些文化元素的吸纳,我是缺席了。


这是一种人情的割裂。出来后,好多同学伙伴包括亲戚就不联系了,对他们的成长变化过程没有见证,缺少了相互呼应,亲情友情没有了延续。


这是一种历史的割裂。离开家乡时,刚实行包产到户,人们还处在多打粮、仓库满的喜悦中,后来又热衷于出去打工,现在是否实行土地流转,也不太清楚。对农村生产生活的转变情况不清楚。虽然对农村生活还是有情感的,无奈离开太久了,对农村的发展变化及现状不了解。


我回故乡太少了,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理应与故乡的感情深,这棵树养育的枝繁叶茂、拔地参天,扎根在故乡文化和乡情滋养的土地上,造就丰满人格,结出艺术之果……


这么久的岁月,缺少了与故乡的联接,在我人生中,已有了一种缺憾,一种心痛。




扫码关注公众号
投稿邮箱:sxfyfzxq@163.com


《汾州乡情》微信公众平台

总编|张立新    主编|亚男 凌珊   

编审| 李海萍 冯元明 孙雨亭 

电话|0358-7336476

投稿邮箱|sxfyfzxq@163.com

汾州乡情
宣传、展示海内外汾阳优秀儿女的创业故事、情感生活。宣传推介汾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建设成就。承担政府和有关部门指定的相关文化交流工作,组织编纂出版各类文化书籍,做好《汾州乡情》出版发行。积极搭建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桥梁。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