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配图的作用在于将繁杂的信息、晦涩难懂的概念简化出来,以图像的形式传递重要研究内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专业性。在投稿初审的过程中,标题、摘要以及图表都是能让审稿人在多篇文章中判断该文章是否符合期刊要求的重要考量因素,因此好的科研配图十分重要,基础的科研绘图能力也是科研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
好的配图有递进的“三观”——客观、直观、美观。科学性是科研第一要义,因此我们在进行科研绘图时首先需要注意反映内容的真实性,让图表客观反映试验数据、流程设计等信息。不宜过度修饰、加工,造成展示图例和实际内容的偏移。其次,绘图时最好简明精炼地概括信息,图像的本意正是高效传递信息,切忌“化繁为更繁”。根据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类型来展示;流程图、模型图等也需要力求易看懂。不要用力过猛,比如将简单的折线图可以清晰表达的内容甚至做成三维的样式,透出一种“特效素材限时免费”的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图表的文字标注同样重要,文字需要准确描述配图的名称、备注信息。在读者没深入阅读正文之前,即可以通过图片的配文了解图片的意义。在完成了前两点后,论文配图就要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美观了。在CNS类的顶级期刊中,我们不乏见到许多精美的插图,保证科学性的同时体现了艺术性。然而,在入门阶段,我们是难以完成下图那样精细的作品,封面配图往往需要与专业的插画家进行合作创作。图1. 2024年6月cell封面艺术地展示了有丝分裂顶刊的论文配图也常具有充分的审美价值。在阅读到优质文章时,我们可以下载其中的图片作为学习和参考,尤其在撰写类似的文章时,高分文章的配图样式值得借鉴。
例如上图(An atlas of human vector-borne microbe interactions reveals pathogenicity mechanisms.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4.05.023的图片摘要),就是一幅优秀的模型图,值得初学者学习参考。该图先用两个色块将实验流程和机制分开,配色采用浅且不冲突的颜色,适合做并列的背景色,两个垂直布局的图非常清晰协调。其次,其中的素材使用恰当,精炼概括了文章实验流程和作用机制,大部分相似素材可以在免费的矢量图网站找到(后文会谈到具体方法)。总体来说上图的配色方案和布局以及素材的使用值得学习,在遇上喜欢的配色时,我们可以进行取色,之后保存好色号。(科研艺术家们的色号收藏应该不亚于女生们的口红色号收藏。)近年来好看的配色趋于不饱和化,且需要考虑到到色盲、色弱友好,广大科研工作者在阅读的同时可以培养审美。在初期没积累太多资源时,淡蓝、淡红、淡黄、淡绿这四种色系的浅色一般不会踩雷,全篇论文的配色、色调和风格最好一致,不要前面浓艳,后面素雅。(https://www.chinavid.com/color.html)(https://colorbrewer2.org/)图3. Color Brewer 2.0 使用界面3️⃣马里兰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研究所图书馆,主要用于环境科学、地理学、生物学素材(https://ian.umces.edu/media-library/symbols/)5️⃣Bioicons-high quality science illustr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