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降糖疗效、代谢获益以及安全性,获得国内外指南的广泛认可。尽管如此,在临床实践中,关于GLP-1RA的临床使用仍存在一些疑虑。为使医务人员在临床上合理规范应用GLP-1RA,本刊特别邀请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孙嘉教授就其临床使用中的常见误区进行答疑解惑!
《国际糖尿病》
误区:糖尿病患者使用 GLP-1RA会导致严重的胃肠道不适。
孙嘉教授
预先告知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并告知其为正常现象,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告知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时不必紧张,约1~2周就会逐渐耐受;
当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时,不要急于加量,先给患者一段时间去适应,待其耐受后再逐渐调整至最佳治疗剂量。
《国际糖尿病》
针对胃肠道不良反应,您有哪些生活方式干预上的建议?
孙嘉教授
《国际糖尿病》
误区:有甲状腺结节的糖尿病患者不能用GLP-1RA治疗。
孙嘉教授
首先要明确,GLP-1RA说明书黑框警告中的甲状腺疾病仅限于甲状腺髓样癌(MTC),而MTC本身为罕见病,发病率低于1例/10万人年[2]。MTC与遗传因素和家族史有关,临床上要重视家族史的问询,如果患者没有MTC家族史,患病风险是很低的。而且,在所有甲状腺癌中,MTC占比非常低(0.3%)[3]。其次要澄清,甲状腺结节不等同于甲状腺癌,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如果临床上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在已排除MTC家族史的情况下,患者仍较为焦虑,可抽血检测降钙素水平,若降钙素水平正常则可放心使用GLP-1RA,不可因噎废食,而抹灭其降糖方面的优势。
《国际糖尿病》
GLP-1RA对患者而言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案,且需要注射,您在与患者沟通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分享?
孙嘉教授
告知患者GLP-1RA并非胰岛素,因为很多患者认为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最后的“杀手锏”,一旦使用则意味着已病入膏肓,当得知GLP-1RA不是胰岛素时就会大大放松抵触心理;
强调GLP-1RA类药物治疗全面获益(包括心血管获益)的价值,让患者知晓这是好药;
对于有针头恐惧的患者,要向患者解释GLP-1RA(如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通常用4 mm针头即可,且针头像头发丝般细小,疼痛感微乎其微,如同蚊子叮咬,甚至感觉不到;
最后可向患者解释,若在尝试使用GLP-1RA一段时间后实在不能耐受,可以停药或换药,从而彻底消除患者顾虑。
总结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GLP-1RA治疗虽然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但这些不适通常是轻度的,且持续时间较短。治疗之初,宜从低剂量起始,并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逐步提升至最佳剂量。在治疗前,可与患者进行全面沟通,强调其治疗带来的多重获益,并阐释注射的便捷性及安全性以缓解患者的顾虑,并详细说明生活方式调整和潜在的不良反应,帮助患者逐步适应建立耐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