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GLP-1RA临床使用的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下)

学术   2024-12-19 11:01   北京  

编者按:随着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降糖疗效、代谢获益以及安全性,获得国内外指南的广泛认可。尽管如此,在临床实践中,关于GLP-1RA的临床使用仍存在一些疑虑。为使医务人员在临床上合理规范应用GLP-1RA,本刊特别邀请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孙嘉教授就其临床使用中的常见误区进行答疑解惑!





《国际糖尿病》


误区:糖尿病患者使用 GLP-1RA会导致严重的胃肠道不适。

孙嘉教授


GLP-1RA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比较常见,这一点在医生和患者中都有所认识。首先,这些反应并非GLP-1RA独有,其他降糖药物,例如二甲双胍等,也可能引起类似的胃肠道反应,如果起始就给予1 g bid的最佳剂量,患者很可能会出现呕吐等不良反应。为了减少这种风险,建议从低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剂量,这样可以显著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用药指导(2023版)》指出,GLP-1RA类药物胃肠道相关的不良反应多为轻症,多见于用药起始或增加剂量阶段,随时间推移可逐渐缓解,患者可以耐受;建议可从小剂量开始应用,缓慢增加剂量[1]

其次,对于正在接受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的患者增加第三种药物GLP-1RA时,即使是很小的初始剂量,患者也可能会感到不适。患者可能会将这种不适归咎于GLP-1RA,而不是三药联合的不良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减少药物,尽量选择保留性价比最高或降糖机制覆盖更全面的药物,如GLP-1RA,而对于剩余的药物可在耐受后逐一增加,从临床角度大幅降低患者的胃肠道反应。

此外,胃肠道反应可能与患者的体重有关。对于不同体重的患者,即使给予相同的起始剂量,胃肠道反应也可能不同。例如,对于体重较重(如70 kg或80 kg的患者),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胃肠道反应,而对于那些BMI较高但总体体重较轻的患者(如BMI高的小个子女性),在给予相同的小剂量时,可能就会感到不适。

临床实践中,对于胃肠道反应问题,我积累了一些处理经验,包括:

预先告知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并告知其为正常现象,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告知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时不必紧张,约1~2周就会逐渐耐受;


当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时,不要急于加量,先给患者一段时间去适应,待其耐受后再逐渐调整至最佳治疗剂量。



《国际糖尿病》


针对胃肠道不良反应,您有哪些生活方式干预上的建议?

孙嘉教授


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众所周知,肉类和油腻食品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恶心。因此鼓励患者控制饮食,减少排骨等高脂食物的摄入,避免喝大量的汤,因为这些饮食习惯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从减少胃肠道副作用的角度出发,则建议患者清淡饮食。

其次,很多时候我们更倾向于强调GLP-1RA的重要性,但忽略了糖尿病的管理不仅仅是靠医生、药物,其实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占据了糖尿病管理的半壁江山。如果患者每天经常食用油条、馒头、粥和米粉,无论药物的疗效多好,血糖控制也可能不理想,即使能够降低血糖,治疗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更糟糕的是如果患者突然改变饮食习惯,不再吃粥或米粉时,之前的药物剂量可能会过高,进而导致低血糖,此时患者自行增加零食或加餐,会进一步打乱血糖控制。因此,在确定治疗方案之前,必须确保患者了解并遵循正确的生活方式,以最大化药物治疗效果。

《国际糖尿病》


误区:有甲状腺结节的糖尿病患者不能用GLP-1RA治疗。

孙嘉教授


首先要明确,GLP-1RA说明书黑框警告中的甲状腺疾病仅限于甲状腺髓样癌(MTC),而MTC本身为罕见病,发病率低于1例/10万人年[2]。MTC与遗传因素和家族史有关,临床上要重视家族史的问询,如果患者没有MTC家族史,患病风险是很低的。而且,在所有甲状腺癌中,MTC占比非常低(0.3%)[3]。其次要澄清,甲状腺结节不等同于甲状腺癌,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如果临床上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在已排除MTC家族史的情况下,患者仍较为焦虑,可抽血检测降钙素水平,若降钙素水平正常则可放心使用GLP-1RA,不可因噎废食,而抹灭其降糖方面的优势。



《国际糖尿病》


GLP-1RA对患者而言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案,且需要注射,您在与患者沟通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分享?

孙嘉教授


患者对注射治疗的接受度因人而异。通常来讲,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接受GLP-1RA,尤其是GLP-1RA周制剂,每周仅需注射1次,较之前每日胰岛素治疗简化了方案,不仅减小注射负担,而且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对于那些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或对胰岛素治疗有抵触的患者,为其处方GLP-1RA治疗时则需要一些沟通技巧,如下经验供参考:

告知患者GLP-1RA并非胰岛素,因为很多患者认为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最后的“杀手锏”,一旦使用则意味着已病入膏肓,当得知GLP-1RA不是胰岛素时就会大大放松抵触心理;


强调GLP-1RA类药物治疗全面获益(包括心血管获益)的价值,让患者知晓这是好药;


告知患者注射可以自己在家中进行,不必频繁跑医院;

对于有针头恐惧的患者,要向患者解释GLP-1RA(如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通常用4 mm针头即可,且针头像头发丝般细小,疼痛感微乎其微,如同蚊子叮咬,甚至感觉不到;


最后可向患者解释,若在尝试使用GLP-1RA一段时间后实在不能耐受,可以停药或换药,从而彻底消除患者顾虑。


总结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GLP-1RA治疗虽然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但这些不适通常是轻度的,且持续时间较短。治疗之初,宜从低剂量起始,并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逐步提升至最佳剂量。在治疗前,可与患者进行全面沟通,强调其治疗带来的多重获益,并阐释注射的便捷性及安全性以缓解患者的顾虑,并详细说明生活方式调整和潜在的不良反应,帮助患者逐步适应建立耐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司海娇, 等. 中国药房. 2023; 34(11): 1281-1292.
2. Miranda-Filho A,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 9(4): 225-234.
3. 2018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本文转载自国际糖尿病idiabetes
诺和诺德为原文的发布提供了支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