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误区到真相:关于胰岛素使用的全面答疑

学术   2024-09-26 11:01   北京  


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错误认知,这不仅影响着他们治疗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血糖达标。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向患者纠正这些误区,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控制病情。




误区1 血糖控制越低

表明病情控制越好






不一定!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1推荐,一般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目标为<10.0 mmol/L。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血糖太低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几率,而低血糖会使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空腹血糖和非空腹血糖目标应个体化,老年患者、低血糖高风险患者、预期寿命较短、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可适当放宽。








误区2 注射胰岛素会成瘾









错!胰岛素没有成瘾性。
药物成瘾是指药物和躯体相互作用,导致使用者的精神及生理异常,令使用者体验这些药物产生的快感,进而产生心理依赖。而胰岛素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药物,而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维持血糖水平的生理激素,没有胰岛素,机体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生命就无法维系。因此,胰岛素不存在成瘾的问题,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注射胰岛素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对改善病情及预后大有益处2













误区3 使用胰岛素表示我的

糖尿病已经变得非常严重了






不一定!

随着病程的进展,胰岛功能以每年约5%的速度减退,即使严格遵照医嘱进行口服降糖药治疗,大部分患者最终还是需要胰岛素治疗,因此使用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或替代治疗是糖尿病进展的必然结果,并不意味着病情的加重2















误区4 使用胰岛素就

不需要控制饮食了









不是的!使用胰岛素的同时仍需要进行饮食控制和规律运动,才能达到良好血糖控制。

控制饮食可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达到并维持合理体重,减少并延缓并发症发生3,4

而规律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体成分及生活质量,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高危因素1













误区5 使用胰岛素治疗

繁琐,会影响日常安排






不会!

目前每日1次超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及每日1~2次的双胰岛素类似物已广泛普及应用5,医生会根据患者需要,制定相对灵活、合适的注射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另外,预填充式胰岛素注射笔(特充装置)的普及使用,也大大增加了患者注射胰岛素的依从性,无需更换笔芯,操作简便,通过医护人员简单的指导,患者即能轻松掌握注射技巧,不需要频繁去医院2










误区6 胰岛素注射很疼痛









才不是!
胰岛素注射针头小而细,并且胰岛素注射针头上有一层起到润滑作用的涂层,大部分人基本感觉不到疼痛。另外,还有很多注射技巧可以减轻疼痛,如避免注射针头重复使用、酒精消毒待干后再注射、冰箱中取出胰岛素后需要复温再使用等2













误区7 胰岛素会使体重增加






不一定!
患者开始接受胰岛素治疗期间,体内血糖代谢紊乱状况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随尿液丢失的能量就会减少,如果患者没有控制饮食,体重就会在短期内增加;再者,有的患者因为害怕低血糖发生而多进食,也可导致体重增加2

因此,使用胰岛素的同时仍需要进行饮食控制和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




总结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是越严格越好,建议一般成人T2DM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目标为<10.0 mmol/L


胰岛素注射不会成瘾、积极规范使用可帮助患者降低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


在使用胰岛素期间,仍需要坚持控制饮食、规律运动,以便获得更好的病情控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4): 315-409.
2. 郭晓蕙.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第1版)[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3. Dyson PA, et al. Diabet Med. 2018 May;35(5):541-547.
4. Evert AB, et al. Diabetes Care. 2019 May;42(5):731-754.
5. 基层2型糖尿病胰岛素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7)726-736.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本文转载自护糖天使

CN2401045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