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错误认知,这不仅影响着他们治疗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血糖达标。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向患者纠正这些误区,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控制病情。
误区1 血糖控制越低
表明病情控制越好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血糖太低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几率,而低血糖会使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空腹血糖和非空腹血糖目标应个体化,老年患者、低血糖高风险患者、预期寿命较短、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可适当放宽。
误区2 注射胰岛素会成瘾
误区3 使用胰岛素表示我的
糖尿病已经变得非常严重了
随着病程的进展,胰岛功能以每年约5%的速度减退,即使严格遵照医嘱进行口服降糖药治疗,大部分患者最终还是需要胰岛素治疗,因此使用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或替代治疗是糖尿病进展的必然结果,并不意味着病情的加重2。
误区4 使用胰岛素就
不需要控制饮食了
不是的!使用胰岛素的同时仍需要进行饮食控制和规律运动,才能达到良好血糖控制。
控制饮食可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达到并维持合理体重,减少并延缓并发症发生3,4。
而规律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体成分及生活质量,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高危因素1。
误区5 使用胰岛素治疗
繁琐,会影响日常安排
不会!
目前每日1次超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及每日1~2次的双胰岛素类似物已广泛普及应用5,医生会根据患者需要,制定相对灵活、合适的注射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另外,预填充式胰岛素注射笔(特充装置)的普及使用,也大大增加了患者注射胰岛素的依从性,无需更换笔芯,操作简便,通过医护人员简单的指导,患者即能轻松掌握注射技巧,不需要频繁去医院2。
误区6 胰岛素注射很疼痛
误区7 胰岛素会使体重增加
因此,使用胰岛素的同时仍需要进行饮食控制和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
总结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是越严格越好,建议一般成人T2DM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目标为<10.0 mmol/L
胰岛素注射不会成瘾、积极规范使用可帮助患者降低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
在使用胰岛素期间,仍需要坚持控制饮食、规律运动,以便获得更好的病情控制
参考文献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本文转载自护糖天使
CN2401045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