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司美格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脑健康的影响

学术   2024-09-26 11:01   北京  


关键信息

今年7月,Lancet子刊eClinicalMedicine上的一项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1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司美格鲁肽的患者发生22种神经/精神结局的风险大多与西格列汀、恩格列净或格列吡嗪组无差异,少数出现了相关结局风险减低,如认知障碍和尼古丁滥用。

引言
基于上市后不良反应的个案报告及一些观察性研究的结果,GLP-1RA类药物与不良神经/精神事件之间相关性的疑云一直是一个被广泛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对此,2024年美国药监局FDA2和欧洲EMA3对GLP-1RAs的精神安全性进行了全面评估,结合现有的所有证据,均未发现使用GLP1-RA类药物与增加自杀意念、自伤和/或抑郁风险的因果关系。另有多项证据表明,GLP1-RA类药物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4和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5的潜力。

今年7月,Lancet子刊eClinical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基于了约美国1亿人口的电子健康记录(EHR)数据,共纳入超12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评估了司美格鲁肽对比其他降糖药对22种常见或严重神经/精神结局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何?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由英国牛津大学精神学系和糖尿病中心联合开展。研究数据来自一个大规模的联合数据库,即TriNetX -美国-协作网络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来自美国超62家各级医疗机构1多亿患者的EHR数据,包括患者的流行病学、诊断、用药、随诊等信息。

研究收集了2017年12月1日到2021年5月31日期间 (从司美格鲁肽在美国获批T2DM适应症到获批肥胖适应症之前)首次被处方司美格鲁肽的18岁及以上的T2DM患者,并在处方前有至少一年的医疗就诊记录,且未用过对照组药物;同时按相同条件收集对照组患者,即在此期间首次处方西格列汀、恩格列净或格列吡嗪的T2DM患者。

基于专家意见和先前文献,研究选择了179个协变量,包括可能影响降糖药选择、结局和统计差异的变量,如人口统计学特征、生活方式、医疗利用度、共病情况等,然后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将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的患者与接受西格列汀、恩格列净或格列吡嗪治疗的患者进行1:1匹配,创建了3组匹配后的对比队列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评估了自处方日后12个月内,患者发生22项神经/精神健康结局的风险,这些结局包括脑炎、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痴呆、癫痫/发作、偏头痛、失眠、神经障碍、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颅内出血、缺血性脑卒中、酒精滥用、阿片类药物滥用、大麻滥用、兴奋剂滥用、尼古丁滥用、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焦虑、强迫症和自杀倾向,以及15项阴性对照结局(NCOs),即预计不会因降糖药选择不同而产生差异的结局,如手腕骨折、狗咬伤。

研究结果
研究包括3组对比队列,分别对比司美格鲁肽和西格列汀(n=23386,n=23386)、司美格鲁肽和恩格列净(n=22584, n=22584)、司美格鲁肽和格列吡嗪(n=19206, n=19206),基线信息均已匹配。
主要结果:

对比另三种降糖药,司美格鲁肽与22项首次诊断的神经/精神结局及15项阴性对照结局的风险相关性如下图所示:


(图注:负对数p值图;虚线为p<0.05水平,实线为p<0.0023水平,高于实线代表经Bonferroni校正后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绿色为司美格鲁肽组发生该结局的风险较对照组更低,红色为司美格鲁肽组发生该结局的风险较对照组更高。ICH,颅内出血;OCD,强迫性症;NCOs,阴性对照结局)
🔵 神经/精神结局风险:在T2DM患者中,对比西格列汀、恩格列净、格列吡嗪,司美格鲁肽应用12个月,未出现22项不良神经/精神结局风险的增加(图中无红色块)。
  • 认知障碍:对比西格列汀(HR 0.72, Padj < 0.0001)和格列吡嗪(HR 0.72, Padj < 0.0001),司美格鲁肽组认知障碍风险显著降低;但与恩格列净组无显著差异。
  • 痴呆:对比西格列汀(HR 0.52, Padj < 0.0001)和格列吡嗪(HR 0.63,Padj=0.075),司美格鲁肽组分别与痴呆风险的降低显著相关和相关,但与恩格列净组无显著差异。
  • 尼古丁滥用:相比于格列吡嗪(HR 0.72, Padj=0.0027)和恩格列净(HR 0.77, Padj=0.0024),司美格鲁肽组尼古丁滥用风险显著降低;与西格列汀相比,司美格鲁肽组尼古丁滥用风险也降低,但在多重测试校正后无统计学差异。
  • 其他:对比西格列汀,司美格鲁肽组还与首次诊断的抑郁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降低显著相关。

🔵 NCOs: 单个NCO或NCOs联合分析均显示,任何降糖药组之间均无差异 (HR值均介于0.97和1.03之间,所有未校正p值均>0.4)。

(图注:司美格鲁肽对比另三种降糖药发生认知障碍和尼古丁滥用风险的Kaplan-Meier估计曲线,红色为司美格鲁肽组,蓝色为对照药组)
敏感性分析结果:
首次诊断和复发的22项神经/精神结局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主要研究结果相同,司美格鲁肽仍较西格列汀和格列吡嗪表现出与认知障碍和尼古丁滥用风险降低显著相关。但同时发现,司美格鲁肽对比于格列吡嗪,患者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明显增加(HR 1.20, Padj=0.015)。
依年龄进行分组分析时,结果依然同前,并且,司美格鲁肽在≥65岁年龄组表现出更强的与认知障碍风险降低的相关性,在<65岁年龄组表现出更强的与药物滥用风险降低的相关性。

加入随访2年的数据再次分析,结果依然同前,并且,还发现司美格鲁肽较西格列汀和格列吡嗪与更低的精神病风险潜在相关。

研究分析及讨论

这项研究使我们从真实世界角度,看到了司美格鲁肽在T2DM患者中与常见或严重的精神不良结局均不相关,尤其是与抑郁和自杀倾向不相关,这与FDA和EMA的调查结果相一致,也与之前其他基于EHR数据的研究结果相一致6

认知结局方面,除了这篇研究,近期的一篇网状meta分析7同样提示,与DPP-4i类和磺脲类药物相比,GLP-RA类药物和SGLT-2i类药物与更低的认知障碍及痴呆风险相关。出现这样的差异,是因为GLP-1RAs具有心血管获益、降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作用吗?也不尽然,在本研究中就可以看到,司美格鲁肽对比其他三种降糖药,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方面的差异较小,在发生认知障碍和痴呆风险方面的差异性反而更大,提示了GLP-1RAs可能存在其他机制使T2DM患者的认知功能获益,相关研究提示可能是GLP-1RAs的直接神经保护作用和抗炎作用8,但仍需进一步证明。
司美格鲁肽组患者出现尼古丁滥用风险降低的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者推测,可能与奖赏敏感性相关的多巴胺能通路相关9,在另一些研究也观察到了GLP-1RAs治疗后其他成瘾行为减少的趋势,相关的机制研究正在进一步进行中10
在这项研究中,偏头痛风险是唯一一项在司美格鲁肽组观察到风险增加的结局,是在相比于格列吡嗪,且不限定神经/精神结局为首次诊断时观察到的,其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

声明:本文是针对英国牛津大学精神学系和糖尿病中心的Riccardo De Giorgi发表于 The lancet -eClinicalMedicine期刊的题为《12-month neur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outcomes of semaglutide use for type 2 diabetes: a propensity-score matched cohort study》 文章的介绍和评论,也是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

1. Riccardo De Giorgi, et al. eClinicalMedicine, Volume 74, 102726

2. Update on FDA’s ongoing evaluation of reports of suicidal thoughts or actions in patients taking a certain type of medicines approved for type 2 diabetes and obesity | FDA

3.Meeting highlights from the Pharmacovigilance Risk Assessment Committee (PRAC) 8-11 April 2024 |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 (europa.eu)

4. Nowell & Edison, et al; Mol Psychiatry 2023 Jan;28(1):217-229.

5. Kopp KO, et al. Ageing Res Rev. 98:102343, 2024.

6. Wang W, et al. Nat Med. 2024;30(1):168–176.

7. Tian S, Jiang J, Wang J, et al. 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23;39(7):e3673.

8. Nowell J, Blunt E, Edison P. Mol Psychiatry. 2023;28(1):217–229.

9. Zhu C, Wang F, et al. Front Pharmacol. 2022;13:819470.

10. Leslie M. Science. 2023;381(6661):930–931.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本文转载自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CN2401578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