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起航·赓续前行
2023年是破局之年,我们在坚守中迎来全面复苏。手术麻醉科牢记使命,奋勇向前,在医院党委的带领下,继续深耕临床,服务病患,力争医教研同步发展。这一年,我们心心相融,爱达未来,用梦想激励进取之心;这一年,我们扬帆起航,赓续前行,用汗水浇灌梦想之花,收获了属于我们的累累果实。
今年是疫情后临床工作全面复苏之年,麻醉工作量节节攀升,远超去年同期水平;同时高龄与危重患者数量激增,麻醉管理面临新挑战。今年也是医院的转型升级之年,手术麻醉科紧跟步伐全力支持,积极开辟手术室外“新战场”,提供舒适化医疗,辅助生殖科与宫颈科手术麻醉全面开花;持续升级服务质量,“金钥匙”、“臻爱”等特色医疗项目如火如荼。全年共计完成住院手术麻醉3万余例,门诊手术麻醉3万例,分娩镇痛1万例,分娩镇痛率依然保持高位,今年达到92%的成绩。
通过经年累月的深耕细作,今年麻醉科的科研成绩取得新突破。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于8月24日揭晓,麻醉科共获得国自然项目立项资助4项,其中面上项目2项(刘志强,徐振东),青年项目2项(陆燕,陈若松)。科室还获得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科技支撑专项项目1项以及其他横向课题多项,今年新增课题经费250万。麻醉科在2023年发表核心期刊文章6篇,SCI文章19篇(其中IF>5分9篇),其中刘志强教授团队的原创研究发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IF 13.6/Q1)。另有一篇原创研究已被国际药理学权威期刊《英国药理学杂志(BJP)》接受待发表。在2022年度《全国麻醉学领域高产学者排行榜》中,刘志强教授与徐振东教授分别位列第38位与88位。
由刘志强主任牵头申报的分娩镇痛相关专利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由麻醉科独立主编的《分娩镇痛理论与实践》一书也于今年2月由上海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我科2021年主编的《产科重症监护与治疗》一书今年荣获第35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手术麻醉科始终秉持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基石,广纳有为青年,积极发掘个体优势,助力青年医生成才。我科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3名,今年新招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2名,3名博士顺利毕业。有多名医师通过美国AHA导师课程培训,取得AHA心肺复苏(BLS)培训导师证。
本年度,我科新进员工表现抢眼,林博涵医生先后获得“2023年泛长三角产科麻醉联盟青年麻醉医师病例讨论大赛·上海赛”一等奖,同济大学医学院2023年青年教师英文讲课比赛二等奖,成功展示了我科青年医生的风采。刚获得国自然青年项目的陆燕医生已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医学院麻醉与危重病实验室,开展为期一年的访学工作。
2023年8月,共青团上海市委公布了第25届上海市青年文明号认定集体名单,手术麻醉科青年集体获评“上海市青年文明号”。
林博涵 医生
今年分娩镇痛科普工作继续向纵深化发展,麻醉科在发布科普文章、漫画、动画之后,又由杜唯佳、张玥琪和许雍敏等同事联袂推出了真人系列情景剧,并成功上线学习强国平台。科普作品《让“痛不欲生”变为“不痛欲生”》荣获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妇幼健康促进青年岗位建功联盟科普嘉年华中文组科普比赛“二等奖”,该作品还获得上海市级医院优秀健康科普项目。《“佳”片有“玥”之产痛体验》在第三届“申康科普周—新声说健康”评选活动中荣获十大最受欢迎的优秀健康科普视频。“佳”片有“玥”系列科普视频作品已成为一妇婴麻醉科靓丽的科普名片。
2023年,ICU共收治高危重症患者近700名,参与危重抢救20余次,完成会诊300余次。今年ICU成功开展了我院首例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学科内涵不断提升。在医院和上级部门支持下,ICU将进行整体改扩建。ICU由原来的7张床位,扩容为25张床位,病区将同时配备CT室与应急手术室,新ICU预计于明年3月投入使用。我院将按照高标准建立现代化的ICU病房,倾力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妇产科专科ICU,助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新ICU病区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