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飞翔,筑梦未来

文摘   健康   2022-12-30 14:47   上海  



2022

——

一妇婴麻醉科年度总结




2022已近尾声,回首这一年的点点滴滴,是逆境中的坚守,是暴风雨中的无畏,是团结一心与望相助的无私奉献。这一年,我们经历了疫情最艰难的时刻,手术麻醉科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牢牢筑起全院医疗安全屏障。这一年,我们心怀梦想、逆风飞翔,在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再添新彩。


1

醉美守护,助力复工,临床工作不松懈

在上海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刻,一妇婴迎接新生命的脚步没有放缓。手术麻醉科同仁无私奉献,勠力同心投入到医院的抗疫及临床工作中,全员实施闭环气泡管理,为孕产妇的安全保驾护航。在疫情肆虐时期,麻醉科在严格的防疫条件下将分娩镇痛工作进行到底,分娩镇痛率依然高达73%,保障了广大孕产妇安全分娩、舒适分娩的需求。解封后积极助力复工复产,解决患者看病难、手术难的问题。今年完成住院及门诊手术麻醉4万余例,分娩镇痛率在三、四季度又达到90%以上,ICU收治患者600人次。在12月,麻醉科派出4名麻醉医生支援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参加120急救工作。胡晓炳医生援滇开展分娩镇痛工作。


        
2

人才培养,蓄力发展,团队建设再优化

手术麻醉科始终坚持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要素,注重发掘员工的个人潜力,积极培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喜获突破。我科为同济大学医学院麻醉学博士/硕士授权单位,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副研究员1名,讲师10名。已毕业博士7名,硕士11名,在读博士9名,在站博士后2名,出站博士后2名。有5名科室医生攻读在职博士。本年度,刘志强主任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徐振东、杜唯佳和李茜医生分别入选医院“人才蓄水池”项目的“领航计划”、“乘风计划”和“启帆计划”。


3

着眼专科,深耕细作,科研成果持续输出

手术麻醉科聚焦临床研究,将分娩镇痛和围产期抑郁作为研究特色。今年共计发表和接受待发表SCI文章16篇,其中有2篇原创研究分别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IF 13.352/Q1)和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IF 9.375/Q1)。IF>5分的SCI文章11篇,发表核心期刊文章6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项。2022年,我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近5年麻醉科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今年还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科委、卫健委和浦东新区项目各1项,以及其他横向课题多项。2022年,麻醉科新增课题经费两百余万元。


4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科普工作创新推进

近年来,我科夯实基础、苦修内功,以分娩镇痛作为突破口,临床、科研和科普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将分娩镇痛打造成一妇婴的亮丽“名片”。继2021年出版《产科重症监护与治疗》一书之后,近期由麻醉科主编的《分娩镇痛理论与实践》也即将由上海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结合了我们团队多年实践的经验与国内外最新进展。今年麻醉科在公共平台陆续推送分娩镇痛系列科普文章,所制作的科普视频在腾讯平台的累计点击量达100余万次。结合自身经验撰写的科普文章—《疫情期间的产科麻醉与镇痛管理》,为广大同行提供了专业参考。《疫情期间孕妈全攻略》等科普视频,通过“学习强国”、“上海科技”和“上海科普”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推送,单日点击量近5万次。麻醉科最新制作的《新冠常态化之孕妈宝典》也即将推出。





经历风雨方见彩虹,2022年我们初心不改、使命在肩,我们以梦为马、奋力向前。过往的成就是新征程的序章,在新的一年里,手术麻醉科全体人员将赓续前行、奋楫争先,为医疗事业不断奉献光和热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麻醉科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麻醉科官方微信订阅号,专注国内外产科麻醉与镇痛的研究进展和学术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