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研究”期末汇报综述(2021)

教育   音乐   2021-12-30 10:03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研究》课程汇报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展开,于上海音乐学院汾阳路校区中603教室及腾讯会议进行。本课程由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开设,授课教师为杨健教授,主要面向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博士各个专业研究生。此次汇报共有10组。


1、曹艺佳、钱依依、李轶:《巴赫平均律前奏曲BWV846

汇报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题汇报,分别为乐谱版本对比和听觉与可视化角度。首先在版本问题上,汇报人主要收集到三大类版本:手抄本、原始版本和重新编订版本。对这三大类版本的速度记号、指法、表情等谱面标记进行了详尽的比照。随后以旺达·兰多芙斯卡、安德拉斯·希夫、格伦·古尔德三位的演奏版本进行可视化分析。运用Vmus.netSonicLineup软件从速度、力度等方面对三个演奏版本进行比较。


2、卞秀峰:《音乐表演中的记忆——扬琴传统经典作品<将军令>演奏教学个案分析》

汇报人从乐谱记忆的三个问题出发,以扬琴经典作品《将军令》作为案例回答“为什么?背什么?如何背?”的问题。首先是“为什么”。从中国文化视角以及心理学视角揭示背谱的实质就是:音乐作品是作曲家(乐谱)到演奏家(音响)的内化。其次是“背什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分为文本形式和音响形式的音乐作品。演奏家除对谱面上的音符、力度、技法、结构等进行谱面解读外,还要有乐谱外对音乐的弦外之音、意境、气韵等进行个人诠释。最后是“如何背”。汇报人认为,背谱的环节为读谱、练琴、案头工作三大环节。通过个体的多觉统合,运用整体与局部记忆、多维度记忆等背谱方式,才能更快更好地记忆乐谱。


3、李楠:《从乐谱解读到音响呈现的过程中,脑力和体力介入的作用如何》

汇报人以琵琶曲为例分析从乐谱解读过程中脑力与体力的介入作用如何,分三步进行讲解。首先确立观点:在这一过程中脑力与体力是相互并存进行的,同时作用于其中。根据解读的过程不同其比重略有不同。其次通过分析:根据乐谱解读到音响呈现的过程分析脑力和体力在这一过程中的转换。总结:从乐谱解读到音响呈现过程中,脑力与体力的转换间的微妙,并思考如何有效的运用这种相互间转换。


4、周楠:《观上师大情景歌舞剧<兴业路上的初心>反思》

汇报人从音乐表演的角度,对上师大情景歌舞剧《兴业路上的初心》做了简单的评论与思考。首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表演内容与形式进行了介绍,并对作品的性质进行了界定。随后,以《兴业路上的初心》中的通俗唱段《非凡英勇》为切入点,指出在情景歌舞剧的表演中仍要努力立足于“剧”,表演姿态应努力尊重以及融入戏剧,尽量减少晚会式的互动动作。最后,汇报人指出音乐的时代精神确实存在于爱国主义题材的音乐作品中,这种时代精神理应对音乐表演的发展起到推动而非限制的作用,如何在思想内涵较为单纯的爱国主义音乐作品的表演中抒发丰富情感,精进表演技艺是每个音乐表演者都应思考的问题。


5、章天赐:《竹笛曲<喜相逢>版本对比》

汇报人以竹笛曲《喜相逢》为例,对冯子存和俞逊发的演奏版本进行比照。首先对《喜相逢》这一乐曲背景、音乐结构进行介绍,随后运用vmus.net软件对其频谱、IOI偏离度、速度力度进行分析,以可视化的角度对南派北派艺术风格、音乐表达、演奏技巧等进行解读。总结:《喜相逢》是一首北派的音乐作品,经冯子存的演绎体现出北派音乐的豪迈气质,后经南派俞逊发的诠释,在演奏技法对南北派进行有机融合,在其创新的基础上展露南派的细腻委婉气质。


6、石乙婷:《音乐表演的姿态与协作——以戏曲音乐表演为例》

汇报人以三个例子讲述戏曲音乐表演中姿态与协作的关系。汇报初始,指出戏曲音乐的表演研究在学界并不多见,但其实“手眼身法步”是中国戏曲的核心表演手段。汇报人通过锣鼓经里的“四击头”、《紫竹调》在锡剧《双推磨》与沪剧《燕燕说媒》的呈现、以及京剧《杜鹃山》“家住安源”唱段,向我们展示了表演者的身体姿态与武场音乐中鼓师的拍点、音乐中节奏的律动感、剧情场景所需要的情绪、语气、音调等因素的协调与配合,体现了歌舞乐三者的高度融合。


7、杜滨滨:《传统与近当代古琴演奏审美较研究》

汇报人从古琴的演奏审美在传统与近现代的表演入手,对其差异进行探究。首先,对古代、近代及现代的古琴琴史、琴论、琴曲、琴谱进行梳理,之后以虞山派吴景略和赵家珍演奏的《潇湘水云》进行版本的比较,从速度、力度、声音线条、情感、音色、演奏姿势六个方面进行可视化探究。总结:传统的琴曲更注重内在的方面,如意境、气息、精神等等。现当代的琴曲注重外在的方面,如听觉、感受、情绪等方面。汇报人指出传统理论应与当今演奏相融合,以“新概念”演绎既能传承又能符合当代审美的音乐。


8、冷昱瑾、王轶文、张可可、张碧云:《音乐表演与舞台焦虑》

汇报人从台前筹备焦虑、现场演奏焦虑和如何克服这三个方面进行汇报。台前筹备焦虑主要在演出的宣传、演员的走台、乐谱版权问题、合作乐团及指挥等问题上体现。现场演奏的焦虑在于有时会担心乐器意外断线、乐曲中的技术难点、与伴奏和乐团的配合、现场演奏的感染力及表现力、听众的反馈等。最后汇报人指出这些台前筹备及现场演出的焦虑,可以通过在平时训练时提高练琴效率,增加练习量、寻找大场地练习,锻炼舞台感受、在演出前中后,演奏者的心态及时进行调整,等等方法进行有效克服。


9、黄丽西:《中英音乐考级体系比较与评价》

汇报人从背景概述、对比分析、报考时间和考试内容、评价与建议四个板块对中英音乐考级体系进行比较与评价。首先对国内外音乐考级体系(国外以英皇考级为例)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叙述,随后对国外内两种考级的制度,在教材、考试内容、体系设置、评价方法、报考时间上进行了对比。最后,汇报人认为,国内的音乐考级在全国社会音乐教育领域起到了示范与引领的作用,在推动全国普及音乐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英皇考级被列入国际学术资质认证体系,具有6-8级的证书可以作为学生申请英联邦国家或欧美国家大学的加分参考。


10、杜佳慧:《电子管风琴演奏中的身体协调之“和”》

汇报人从电子管风琴乐器的介绍和电子管风琴演奏中所具备的“和”的审美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汇报。第一部分主要涉及电子管风琴的起源、演奏方法、触键方式等内容,指出电子管风琴的演奏需要全身运动,讲究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统一。第二部分通过对中西方音乐美学对“和”这一审美核心的梳理,以巴赫《第二管弦乐组曲BWV1067》、埃尔加《威风堂堂进行曲》D大调第一号为例,指出在电子管风琴的演奏中,需具备三个审美特征:表现“声部”的主次平衡的音响角度、表现在身体协调性配合的演奏角度、技巧与情感的统一。


音乐表演
有关音乐表演教学、实践与研究等方面的国内外前沿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