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关怀与职业生涯:2023表演科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教育   2024-10-14 01:10   奥地利  

   引言


      表演科学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Performance Science,ISPS)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经在全球不同的洲成功举办了九届,规模与影响力日渐壮大,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2023 年的 ISPS 由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oyal College of Music)和帝国理工学院联合主办,华沙医科大学和肖邦音乐大学共同承办,于8月17日至20日在波兰华沙进行。本次会议以“表演关怀与职业生涯”(Performance Care and Careers)为主题,涉及音乐表演科学、音乐治疗、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声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学科。会议汇聚了来自30多个国家300多所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共举行了 4 场主旨演讲、78 个主题发言、43 个海报展示与 1场音乐会。创始主席、皇家音乐学院阿伦·威廉蒙(Aaron Williamon)教授在开幕式中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加强表演、医学和社会的联系,促进跨学科对话。


 视频  阿伦·威廉蒙教授宣布ISPS 2025举办地


一、音乐表演关怀

音乐表演关怀是一项综合性健康支持与保障工作,旨在通过关注表演者生理和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规避潜在的健康风险,克服表演活动中的障碍,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舞台表现。本次研讨会共有66个关于音乐表演关怀的发言,可分为“表演者视角下”和“社会环境视角下”两类。

 图1  ISPS 2023 会议音乐表演关怀主题涉及领域


(一)表演者视角下的关怀

 1. 生理视角下的关怀 生理视角下的表演关怀,是指通过借助表演科学、医学、计算机科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帮助表演者克服因生理机体方面原因造成的表演障碍。相关发言主要聚焦于以下三方面:

(1)症状识别。来自亚洲和欧洲的多位研究者以演艺活动导致的伤害症状为研究对象,普遍认为演奏相关疼痛(PRP)[1]是专业乐器和声乐表演者中常见的疾病 。英 国 皇 家 音 乐 学 院 阿 什 肯 纳 兹(Cobi Ashkenazi)[2]的发言以“钢琴演奏者面临的职业性健康问题”为主题,着重于分析演奏相关的神经肌肉骨骼障碍(PRNDs)[3]的病因,强调对抗性肌肉协同收缩能力(AMCC)[4]对于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图2  演奏相关疼痛——手部受伤示例


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田边(Tanabe Gen)[5]的发言以长期吹奏活动对口腔、颌面的健康影响为主题,通过对3683名日本器乐演奏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27.3%的演奏者曾遭受与吹奏行为相关的口腔颌面疾病,其中包括唇部疼痛、颞下颌关节疼痛等问题。

图3  演奏相关疼痛案例——口腔颌面图


这一研究,表明长期吹奏行为对口腔健康的潜在影响。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戴塔利(Anna Detari)[6],以表演过程中专注肌张力障碍(MFD[7]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综合性视角分析导致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健康模型治疗理论和方法。
(2)治疗与恢复。德国德累斯顿音乐大学雅布施(Hans-Christian Jabusch)教授[8]在以“音乐家与演奏相关的疼痛”为主题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一种专门用于治疗因演奏活动引起的疼痛症状(Playing-relatedpain)疗法,能够针对性地对器乐演奏者进行诊断和症状识别,为应用医学领域提供具体的治疗指南。

图4  雅布施教授以“音乐家与演奏相关的疼痛”为主题的主旨演讲


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的服部(Hattori Mariko)[9]教授以如何实现让上颌缺陷的表演者进行歌唱表演活动为主题。她提出,上颌肿瘤患者在经历上颌切除手术后,可以通过使用闭孔假体的方式,来使患者重拾唱歌能力,为上颌切除术后患者重返歌唱和演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预防措施及健康状况评估。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的卢梭(Céleste Rousseau)[10]在关于管弦乐演奏者受伤预防的发言中,通过收集大量关于音乐人及疾病治疗专家的访谈信息,构建了管弦乐演奏者损伤预防及危险因素的模型。这一评估模型为音乐家进行自我健康状况评估、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视角。

  2. 心理视角下的关怀 心理视角下的表演关怀,是指通过借助表演科学、医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表演者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并帮助他们克服因心理因素造成的表演障碍。相关发言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症状识别与评估。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奈奈子(Nanako Irie)[11]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表演者演出前后五个时期焦虑障碍症状(MPA)的变化及音乐家应对这些变化的策略。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的贝赫尔(Kensley Behel)[12],对教会音乐家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倦怠、焦虑和抑郁在教会音乐家中普遍存在。此研究首次揭示了他们在教堂音乐工作中产生倦怠的原因,为未来设计针对该患者群体的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英国表演艺术医学协会的韦博(Philippa C.R.Wheble)[13]以如何通过线上的方式来为表演者提供关于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咨询和治疗支持为主题,以英国表演艺术医学协会(BAPAM)为应对疫情期间表演艺术从业者不断增加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创建的“社区交流会”(Community Drop-In)为案例进行发言。该协会通过提供每周在线健康实践教育,改善了艺术家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相关测评模型数据。

(2)干预治疗。波兰克拉科夫师范大学的罗扎伊(Julia Kaleńska-Rodzaj)[14]以青年演奏者们在公开演出前的情绪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了自我效能信念与演出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指出在演出前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提高演奏者的艺术表现力 。美 国 巴 特 勒 大 学 的 泽 诺 比(Dana Zenobi)[15]致力于在音乐背景中探讨“心理灵活性”的测量工具,通过音乐人接受与行动问卷验证了心理测量和预测特性,为音乐从业者的心理健康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图5 技术支持下的器乐演奏分析测量系统


荷兰库达兹艺术大学的雷恩(Rogier van Rijn)[16]指出发展和维持舞蹈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成功培养职业舞者至关重要,提出通过接纳与承诺疗法,对表演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3)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奥斯本(Margaret Osborne)[17]探讨了如何通过全沉浸虚拟现实技术,特别是“虚拟舞台”(Ovation VR)应用,为音乐学院的学生提供一种在缺少实地演奏机会的情况下有效减轻演奏焦虑的方法。

图6 虚拟现实技术在表演艺术中的应用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威廉蒙(Aaron Williamon)教授团队则推出了音乐表演分析提升工具——“演奏模拟器”(Music Performance Simulator)[18]2.0 版本。

图7 朴茨茅斯大学的创意与沉浸式XR中心(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Centre for Creative and Immersive XR)沉浸式XR技术的应用


       “演奏模拟器”通过整合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对音乐表演的视频、音频和表演姿态进行识别和分析,同时加入游戏引擎,为音乐家创造全沉浸、互动性强的演艺环境,推动了表演体验、教学和研究的新进展。 

图8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演奏模拟器”应用展示



(二)社会环境视角下的关怀


 社会环境视角下的关怀,是指通过政府、行业协会与评论组织等社会机构来为表演者营造友善、健康、正向影响的音乐表演社会环境,提高全社会对音乐表演关怀的重视程度和认知水平。其中,3个涉及《牛津音乐家健康倡导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Musician Health Advocacy)的发言最为引人瞩目。他们介绍了手册的特点与优势,探讨了高等音乐学校中工作室教职员的健康促进角色,强调跨学科对话和知识创造对此的多层面影响: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雷尼-萨洛南(Bridget Rennie-Salonen)在“高等音乐院校的教育”[19]发言中,探讨了音乐院校教师在音乐教育和职业化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分析了专业音乐教师可能在教学中遭遇到的各种挑战,以及他们对培养学生良好表演行为习惯的重要影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切斯基(Kris Chesky)[20]提出:“在音乐学科的研究中,应将重心转向对音乐家健康的关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1年提出的概念,健康的关注不仅包括提升个体技能和能力,更应注重保障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等外部条件,以提供更加全面的关怀。这种综合的健康促进理念应成为音乐学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弗雷扎(Giulia Frezza)[21]在主题为“在热情和富有创造力的环境中对个体的支持”发言中,介绍了团队在皇家音乐学院和帝国理工学院表演科学中心的联合支持下开发的“缘创”计划(Serendipity)。本计划汇聚了众多驻地艺术家的参与,通过推动不同学科背景人群的偶发性互动,挖掘可能影响表演者身心健康问题的潜在因素,进而提升社会对艺术家健康的关注度。


二、表演职业规划

表演职业规划是指表演者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化音乐表演生涯制定系统、长期、可持续的计划,通常包括自我定位与评估、职业目标设定和职业实现路径。本次研讨会共有65个关于音乐表演职业规划方面的发言,可分为以下类型。


(一)表演者个体的职业规划
 1.音乐表演专业的职业规划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弗拉加(Alex Fraga)[22]以“通过身体机能综合性训练促进小军鼓演奏中的技巧提升”为主题进行发言,提到表演与个人主观认知的运动形态之间存在着同质同构的对应关系。他利用动作捕捉等测量手段对演奏者手部和鼓槌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并通过身体机能的综合性训练有效提高打击乐音乐训练的效率,并减少练习带来的损伤。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卡特赖特(Phillip A. Cartwright)[23]以“探索合奏音乐家身份和可能的自我”为题,通过里克特量表和音乐身份测量等方法,在特定的语境中展开研究,以使表演者基于自我认同的动机更深入地了解其参与的音乐活动。此外,一些与会者认为提高对外部环境认知的程度有助于提升舞台表演的质量。  

2.音乐教育专业的职业规划美国佐治亚大学的法利(Alison Farley)[24]在其“音乐教学中关于教师身份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中,提 出“ 文 化 实 践 教 学 法 ”(Culturally Responsive Practices),要求教师要能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习俗传统、价值观念、学习方式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泰勒(Meghan S. Taylor)[25]在主题为“德克萨斯音乐教育者的健 康素养和意图在合奏中解决健康概念”的发言中,采用最新生命体征(NVS)[26]和音乐家健康素养问卷(MHL-Q19)分别评估健康素养和音乐家健康素养,提出运用整合行为模型分析态度、知觉规范、个人能动性对音乐教育者教学意向的影响,并通过政府法令的形式来保障实施,以此改善音乐教育者对健康概念教学的感知规范,并带给音乐教育者更多的就业发展机会。中国同济大学的庄媛[27]提出,对钢琴音色的控制既是技巧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学专业化程度的体现。她用定量音色指数衡量不同钢琴演奏技术的音色程度,通过实证研究来定量测量钢琴音色,并证明钢琴演奏技巧可以有效地调节音色,并可以用来提升教学质量。



图9 ISPS 2025负责人杨健、ISPS创始主席威廉蒙以及ISPS 2023负责人达布罗斯基


(二)音乐给予社会的影响

音乐给予社会的影响,是指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表方式,不仅在社会的文化、情感、教育和社交层面产生深刻影响,更能为不同年龄群体提供艺术享受和精神 慰 藉 。南 瑞 士 音 乐 学 院 的保兰托尼奥(Paolo Paolantonio)[28]以“建立高等音乐教育社区来提高音乐家与老年人的幸福感”为主题进行发言。其研究表明音乐家与老年人都能够从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中获益,音乐家能够借此改善老年人对于音乐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心理健康情况,同时参与社区活动也为音乐家带来成就感、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积极情绪,激发他们在音乐表达方面的创造性。博美尼亚医科大学斯切克(Marcin Scech)团队[29]以“过渡中的声音——初步研究”为主题进行发言,提出处于性转变过程中的人群,可以从“转变导向的声音肯定疗法”来更好地进行自我性别的认知和判断。这种治疗和关注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社会,提升整个社会对性别多样性的认知和尊重。 



三、思考与展望


总体而言,在本次大会上展现的很多研究都努力帮助音乐家克服来自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表演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演艺水平,并保持良好的舞台状态,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环境。同时,从社会环境的层面,不少学者也挖掘了外部世界对表演者的影响,以及如何为他们塑造更加友善、积极、正向的环境,并帮助他们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规划。这些丰富多彩、以人为本的选题,都值得国内音乐表演研究者和教育者引起重视。当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中国相关领域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本土化探索。在大会闭幕式上,创始主席威廉蒙教授宣布,2025 年第十届表演科学国际研讨会将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引起全场观众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个众望所归的契机必将为中国音乐艺术与科学技术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产生显著的推动效应。我们期待全球学者、艺术家和教育工作者来上音参加这场充满活力的跨学科交流。

图10 第10届ISPS拟定于2025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中国上海举办


注释

向上滑动阅览

[1] PRP,全称为 Playing-Related Pain,指演奏相关疼痛。

[2] Cobi Ashkenazi, George Waddell,Terry Clark, and Aaron Williamon, Royal College of Music. Antagonistic muscular co-contra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theoretical model.

[3]Playing-Related Neuro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PRNDs) ,是指演奏相关的神经肌肉骨骼障碍,是专业音乐家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其对身体健康、演奏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损害或终结音乐生涯。

[4]Antagonisticmuscular co-contraction(AMCC),是指对抗性肌肉协同收缩能力。当同时激活支持某个运动的激动肌肉和反对该运动的对抗肌肉。由于肌肉的非线性机械特性,这会导致瞬时肌肉硬度增加,因而阻碍了运动的进行。

[5]Tanabe Gen, Obata Satoshi, Miyasaka Atsuhiro, Watanabe Ikki, and Wada Takaaki, Meikai University School of Dentistry, Yamaha Corporation, GraduateSchool of Medical and Dental Sciences, Tokyo Medical and DentalUniversity, Asahi University.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dental and oral-maxillofacial health of Japanese musicians.

[6]Anna Detari, Royal College of Music. Treating the musician rather than the symptom: the holistic tools employed by current practices to attend to the non-motor problems of musicians with task-specific focal dystonia.

[7]Musicians Focal Dystonia(MFD),是指专注性肌张力障碍。音乐家专注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影响高技能音乐家的特定任务运动障碍。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的治疗方法无法充分且可靠地康复受影响的技能。

[8]Hans-Christian Jabusch, Dresden University of Music Carl Maria von Weber. Playing-related pain in musicians:Epidemiology, mechanism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9]Hattori Mariko, Pang Xinyu, Ahmed Sameir Mohamed Ali, Tanabe Gen, and Ueno Toshiaki. Tokyo Medical and Dental University, Meikai University.Prosthodontic Rehabilitation of a Singer With a Cancer-induced Maxillary Defect.

[10]Céleste Rousseau, Gabor BARTON, Peter GARDEN, Vasilios BALTZOPOULOS, Liverpool John 38Moores University,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A Context-Driven Framework for Injury Prevention in Orchestral Musicians.

[11]Nanako Irie, Yuki Morijiri, and Michiko Yoshie,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 Tokyo Gakugei University,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IST). How musicians experience 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 in different periods around a public performance: Symptoms and coping strategies.

[12]Kensley Behel,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 Mental Health Concerns among Church Musicians: An Understudied Cohort.

[13]Dr. Philippa.C.R.Wheble, Claire Cordeau, British Association of Performing Arts Medicine. Improving Wellbeing for Performing Artists: An Evaluation of Online Peer Support and Education.

[14]Julia Kaleńska-Rodzaj, Pedagogical University of Krakow. Under pressure: The relation between pre-performance emotions, self-efficacy beliefs, and performance quality in late adolescent and adult musicians.

[15]Dana Zenobi, Gokce Kutsal, David Juncos, Debbie Winter, and Ian Howell, Butler University, Sounteria Ltd,Voice Study Centre, Cleveland Institute of Music.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raining Delivered by Singing Teachers as a Treatment for Student and Professional Vocalists’ Performance Anxiety.

[16]Rogier van Rijn, Codarts University of the Arts,Self-regulatory Skills in Pre-professional Dance Students.

[17]Margaret Osborne, Solange Glasser, and Ben Loveridg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Exploring the use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to deliver a performance intervention

to enhance music training.

[18]George Waddell, Richard Bland, and Aaron Williamon, Royal College of Music. The performance simulator 2.0: The next generation of performance research and training.

[19]Bridget Rennie-Salonen, Judy Palac, and Kris Chesky, Stellenbosch University,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The Oxford Handbook of Musicians' Health Advocacy: The role of applied faculty in the tertiary music school setting.

[20]Kris Chesky, Bridget Rennie-Salonen, and Judy Palac,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tellenbosch University,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The Oxford Handbook of Musicians’Health Advocacy: Perspectives from WHO and PAMA pre-conference meetings.

[21]Giulia Frezza, and Roger Kneebone,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Serendipity Programme. 'Supporting individuals' performance and interactions in a welcoming and creative environment.

[22]Alex Fraga, Tristan Loria, Ethan Ardelli, Ernesto Cervini, Nick Fraser. University of Toronto. It was just my imagination: Combined imagery/physical practice yields comparable benefits as physical practice in snare drum performance.

[23]Phillip A. Cartwright, Juncal Roman-Pasor, Rebecca Adams, Ascencia Business School and Royal College of Music. English National Ballet and Ascencia Business School,Ascencia Business School.

[24]Alison Farley, Molly Blair, Levi Dean, and Kristen Lynch. University of Georgia. Exploring identity as it impacts the teaching,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of music.

[25]Meghan S. Taylor,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TexasMusic Educators' Health Literacy and Intentions to Address Health Concepts in Ensembles.

[26]The Newest Vital Sign (NVS) ,即最新生命体征是一种有效可靠的筛查工具,用于识别患者是否存在低健康素养的风险。

[27]Yuan Zhuang, and Shuo Yang, Tongji University,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asuring Timbre Adjustment by Different Piano Playing Technique Using a Quantitative Timbre Index.

[28]Paolo Paolantonio, Stefano Cavalli, Michele Biasutti,Hubert Eiholzer, and Aaron Williamon. Conservatory of Southern Switzerland, Lugano,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and Arts of Southern Switzerland, Manno, University of Padua,Royal College of Music, London. BuildingCommunity Through Higher Music Education: Preparing Music Students to Facilitate Musical Engagement Among Older Adults.

[29]Marcin Scech, and Krzyszt of Dąbrowski, Pomeranian Medical University, Medical University of Warsaw. A Voice in Transition-Preliminary Research.

文章来源:《音乐生活》2024年第8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资助(202307330002);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岗位计划资助(TP2022106)


杨健


杨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音乐声学系访问学者;维也纳大学音乐学系客座研究员、爱乐乐团小提琴演奏员;中国录音师协会声音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艺术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副秘书长,表演科学国际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艺术与科技国际学报》编委;先后以优异成绩获工学学士(自动化)、文学硕士(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以及文学博士(西方音乐史);主持完成《中国音乐基础数据库》《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体系研究》《可视化分析在音乐研究中的综合应用》等国家级与国际合作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专著、译著、乐谱、CD与App等百余件;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一等奖,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海外访问学者奖学金,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中国青少年音乐比赛最佳教师奖,奥地利音乐学最佳论文奖等。



薛碧芸


薛碧芸,河南师范大学校聘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非遗曲艺虚拟仿真实验开发和音乐表演科学研究。

近年活跃在美国、韩国、中国等国音乐舞台上,于2015年在德国Gut Immling歌剧节交响音乐会担任钢琴艺术指导、2017年在韩国第十三届传统交响乐音乐节担任艺术总监并在开幕式演奏主题曲“Samsu”,并常年担任河南师范大学管乐团钢琴艺术指导。曾获美国Sigma Alpha Lota 比赛一等奖、河南省第6届文华奖比赛一等奖等奖项。

所主讲的《钢琴文献与教学法》《音乐鉴赏》《专业英语》等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省级示范课程等称号。课程建设方案曾受邀在“音乐表演国际学术会议(上海)”“CSMT全国声音与音乐技术大会(广州)”“文艺与高科技:挑战、对话及其前景(武汉)”“ISPS表演科学国际研讨会(波兰)”等学术会议上分享。

音乐表演
有关音乐表演教学、实践与研究等方面的国内外前沿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