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可视化分析的方法与应用”期末汇报综述(2022)

教育   音乐   2022-07-09 23:59   上海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音乐可视化分析的方法与应用》课程汇报采取线上会议的方式展开。本课程由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开设,授课教师为音乐工程系杨健教授,主要面向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博士各个专业研究生。此次汇报共有13组。

1. 刘婷婷:《梅派与程派唱腔分析》
汇报人以京剧旦角开门戏《玉堂春》为例,对梅兰芳和程砚秋的戏曲演唱风格进行分析。
汇报人首先通过速度力度曲线、声谱图的展示看出两者在音与音,句与句之间的处理有着明显不同。程派有明显的棱角感,速度力度的起伏更大,唱腔曲折幽咽,唱词错落有致。梅派更平滑,更加注重完整性,听起来婉转流畅。随后对两位演唱者常饰演的人物形象以及代表作品进行对比,得出流派风格的形成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总结:两位演唱者对人物形象更准确的塑造促成了不同流派演唱风格的形成,个人流派风格的形成也导致两位演唱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性格差异。

 

2. 景新:《二胡润腔风格演进的可视化简析——以刘天华<空山鸟语>前奏为例》

汇报人以刘天华《空山鸟语》的前奏为例,对二胡润腔风格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汇报人首先介绍了乐谱版本、乐曲结构以及不同版本演奏者的师承关系,随后通过音乐可视化软件分别对同一师承谱系之间、不同流派之间、不同时代之间的版本进行了对比。总结:刘天华、蒋风之、张韶的版本明显呈现出速度差异,因录音技术的局限并未能精确的体现出腔、音色等细节变化;闵惠芬版本在音色音响微观变化更多样,力度变化幅度明显,旋律设计体现出适度的情感释放。宋飞版本的情感更加饱和,同时在音色、力度、速度起伏方面的变化更加丰富;孙凰版本更具有整体感,结构间具有统一性,演奏上清淡、雅致、不过分渲染情绪;陆轶文版本在音色连接构建特殊句式节奏形态方面更加具有现代性。

 

3. 章天赐:《<流浪者之歌>的版本对比》
汇报人以《流浪者之歌》为例,对帕尔曼演奏的小提琴版和唐俊乔演奏的竹笛版进行对比。汇报人首先对《流浪者之歌》这一乐曲背景、音乐结构进行介绍,随后通过Sonic VisualiserSonic lineupVmus.net等音乐可视化软件对乐曲声谱图、速度力度曲线进行分析,以可视化的角度对谱例、乐器构成、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解读。总结:《流浪者之歌》是小提琴中经久不衰的作品,通过唐俊乔教授的移植改编,使这首作品通过竹笛这件古老的中国民族乐器表现出来,无论是从技术上的拓宽还是演奏风格上的丰富,都极大增强了竹笛表现的可能性。

 

4. 董笑萱:《杨立青<荒漠暮色>作品片段分析——以Sonic Visualiser为工具》
汇报人以杨立青《荒漠暮色》为例,对乐曲的音乐文本和音响频谱进行了分析,同时引发了一些思考。汇报人首先对选曲的初衷以及乐曲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随后对频谱图中乐曲的结构划分与相关文献中文本性的结构划分进行了比较,再对乐曲两个片段的乐谱、频谱进行分析引发了一些思考:1、在对音色或音响为中心的音乐结构划分时是否可以把频谱作为结构划分的参考维度; 2、对某一作品音响形态的宏观把握或许可以提高分析作品的效率;3、音乐可视化的分析方法为理解和声、音色、响度、时值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

 

5. 卞秀峰:《<欢乐的夜晚>作品解读与音乐可视化分析》
汇报人以胡登跳的丝弦五重奏《欢乐的夜晚》为例,运用音乐文本和音乐可视化软件对乐曲进行了解读。汇报人首先通过乐谱和视频的呈现对乐曲创作背景以及乐曲的体裁、结构、织体、内容进行介绍,通过波形图对乐曲力度的整体布局与变化处理进行分析,得出打击乐段的力度强于旋律乐段,乐段之前力度的分布呈现出小众到大众、欢快的情绪;强弱对比鲜明,大幅度的力度变化使乐曲极具张力。随后通过频谱图对乐曲不同演奏版本之间的强弱的变化、音色特征进行了对比,以直观的方式展现了其中的差别。

 

6. 马轻寒:《话筒频响的可视化分析——以U87Mk41为例》
汇报人通过音乐可视化软件对U87Mk41两支话筒的频响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采用的曲目为琵琶曲《十面埋伏》。汇报人首先以话筒厂商给出的频响图与坐标集图对两支话筒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与Mk47相比U87的低频响应更好。随后以声谱图的形式对两支话筒的录音以及MIX文件进行了对比,Mk474~10k的区间有着比U87更高的灵敏度,细节层次更为丰富。而在12k以上的部分,U87拥有更宽更好的频响。当二者混合时,就能同时有细节更多的中高频与响应更好的高频。当单独使用话筒进行拾音时,使用U87或许能得到更饱满,拥有各个频段的富有层次的声音。

 

7. 李楠:《通过可视化分析研究古筝与琵琶“吟”“揉”技巧的音响区别——以<出水莲>为例》
汇报人以琵琶曲《出水莲》为例分析古筝与琵琶在“吟”“揉”演奏技法上的音响区别。汇报人首先对乐曲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运用Vmus.net对林石城演奏的琵琶版本与古筝原版进行了速度力度曲线与频谱图的对比,在“吟揉”的技法上古筝版的速度的起伏与力度的变化远高于琵琶版本,对此原因汇报人做出三点看法:1、乐器形制不同,古筝的音箱大于琵琶的音箱;2、定弦的不同,古筝根据五声音阶定弦,琵琶根据十二平均律进行排品,故而演奏fasi以及升降音时有所区别;3、演奏者在作品编配和演奏过程中会根据乐器特点进行二度创作和演奏表现。

 

8. 蔡小峰:《京剧荀派唱腔的可视化分析——以流水板、快板为例》
汇报人首先以荀派唱腔中四个特点作为切入口,对荀派唱腔进行介绍。随后通过荀派唱腔与梅派唱腔在作品《玉堂春》中的片段比较,结合唱词、音频和声谱图对荀派唱腔中尾音腔化、唱腔语气化、气息伸缩性进行解读,再以速度力度曲线与速度蠕虫对节奏起伏强烈的特点加以论证。最后展示了荀派唱腔的传承情况以及后人在演唱时对几个唱腔特点的运用和唱腔处理的差异。总结:只从唱腔的分析对于了解荀派音乐风格具有局限性,但通过音乐可视化分析以及相关文献可以更好的探索荀派的唱腔韵味和艺术特色。

 

9. 陈浩捷:《京韵大鼓〈伯牙摔琴〉道白的可视化分析》
汇报人以作品《伯牙摔琴》为例,对其中道白部分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汇报人首先介绍了作品的基本信息,音响由田野收集,采用骆派青年演员冯欣蕊演唱的版本。随后回答了“念和上韵地说有什么差异”“上韵地说有哪些形态特征”这两个问题,通过波形图和语调的起伏的对比得出:“念”的波动稀疏,连贯性较弱,起伏波动小,“韵白”的波动紧密,连贯性较强,起伏波动大;上韵地说在句尾有抑或扬的处理、“半绕式”的结构、句尾拖长字音的特点。总结:作品遵循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原则,当说书人进入人物以后需要上韵,上韵地说是一种语言的强化,增强戏剧性表达,念和韵划分了说书与人物之间的界限。

 

10. 薛通:《韩国大笒散调的流派风格分析——以李生刚、元长贤流、徐龙锡流为案例》
汇报人首先对韩国大笒散调进行了简单介绍,散调是一种多乐章器乐套曲。随后通过声谱图的对比验证了听觉上李生刚流更加柔和、连贯,徐龙锡流、元长贤流更富有力度,通过速度力度曲线得出,在演奏风格上,李生刚流整体演奏力度变化较小,徐龙锡流、元长贤流的力度变化非常大,反映了不同演奏家在作品理解上的差异。随后通过音高线描图对三个流派的“弄音”进行解读,再运用Traker对两个版本的演奏姿态进行了对比。总结:通过音乐可视化这种科学性的分析对音色的理解更加深入;音乐可视化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音乐表演分析的维度。

 

11. 陈金晖:《〈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版本对比》
汇报人以《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为例,通过Vmus.net音乐可视化软件将希拉里哈恩、安妮索菲穆特、马克西姆文格洛夫三位小提琴家演奏的版本进行对比分析。汇报人首先介绍了乐曲的创作背景与曲式结构,针对乐曲的主部部分进行微观分析,通过速度力度曲线对比了三个版本的速度起伏与力度变化,随后以声谱图的对比得出三个版本采用的揉弦方式不同,其次通过频率线条的亮度与分布差别看出三位演奏家在音乐处理方式上的不同。总结:在学习和演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可视化软件的分析,使各个版本的细微末节更加清晰地展现,从而更好地理解与学习不同演奏家在音乐处理方式上的不同。

 

12. 过婉婷:《音乐可视化案例分析》
汇报人从数字媒体的专业角度出发对三个案例进行分析解读。汇报人首先回答了声音与画面如何激发观众的感觉从而使观众产生联觉效果的问题。随后分别展示三个案例,案例一中《String Theory》线条的运动和起伏,颜色深浅和亮度的转换,赋予了观者极强的视觉效果,使声音达到了可视化的目的;案例二《1812序曲》通过Steam游戏《过山车之星》的镜头,借助过山车轨道的不同搭建和轨道两边道具设计来让观众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感受音乐的起伏、强弱和节奏;案例三《Cymatics》运用物理原理,将音乐以物理的方式让人们的眼睛直接看到,带有创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加工,是对声音震动的客观反映,是直接、物理的表现。

 

13. 江宥甫:《音频压缩技术进行可视化浅析》
汇报人通过音乐可视化软件Sonic Vsualiser对音频压缩的技术进行分析。汇报人首先介绍了音频文件的格式,两类主要的文件格式:无损格式如WAVFLAC,有损格式如MP3AAC。随后以马勒的第五号交响曲的片段作为测试音乐,对48kHz 24bit WAV48kHz 24bit MP344.1kHz 24bit WAV44.1kHz 24bit AAC四个不同压音频文件的声谱图进行分析测试,观察到不同音频文件在高频、低频分布以及细节上的不同。总结:1、通过音频可视化分析可以直观地观察声音细微的变化。2、不同的音频有所压缩格式对于不同频率上的声音质量有显著影响。
音乐表演
有关音乐表演教学、实践与研究等方面的国内外前沿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