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研究”期末汇报综述(2022)

教育   音乐   2022-07-09 23:59   上海  

受到上海疫情的影响,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课程“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研究”2022年春季课程通过线上完成了全部教学内容。音乐工程系杨健教授作为授课教师,将课程分为三个板块,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分别对“音乐表演风格”、“音乐表演教学”、“音乐表演实践”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选修本课程的均是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不同专业的硕博研究生,九位同学立足各自的专业领域,结合本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做了期末汇报。


1林泽钦  中国器乐演奏(笛子)/2021级硕士研究生
林泽钦同学首先对江南笛曲《鹧鸪飞》,以及两位著名的笛子演奏大师赵松庭和陆春龄做了简要的介绍,接下来他选择了《鹧鸪飞》中的慢板和快板两个部分作为样本运用Vmus软件对其展开对比分析。
对比之后,林泽钦同学总结到,赵松庭先生的版本相对来说更加的严谨规范,这和他的生平经历及对音乐、乐器严谨的态度有关。陆春龄先生的版本则更加的自由,在情绪的起伏和技巧的使用上都更加夸张,这和他本人幼年受苦后通过学艺一步步成长为一代宗师的生活过程和乐观心态息息相关。
杨健老师点评:林泽钦同学运用了可视化分析,整体上比较完整地将两位大师的乐曲处理进行了比较。还可以在细节上更加细致的进行研究的调查,如将他们二位的生平经历和音乐理解之间关联性表达得更加具体详细一些。
 
2杨蕴怡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2021级硕士研究生
杨蕴怡同学的汇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程砚秋生平和《锁麟囊》剧情的基本介绍。第二部分是程派的艺术特点。程派唱腔的风格特点体现在区别于其他旦角行当的“脑后音”音色,大量运用力度速度对比表现情绪,吐字收音,行腔润腔四个方面。除此之外,程派的创腔也别具一格,程砚秋在创作过程中遵循四个原则:符合剧情、了解字音、吸收运用要适当、支配得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各类声乐艺术。
第三部分简单分析了《春秋亭》一折中【西皮二六】的曲谱,并运用频谱软件对程砚秋本人所唱录音和现代程派传人所唱录音进行音乐可视化的对比,分析其唱腔在速度力度等方面的异同。本次汇报中,“历史知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程砚秋本人的艺术实践,他在遵循传统唱腔的规则基础上创腔,成功地脱颖而出,自成一派。二是现代程派在继承程派唱腔时,结合程砚秋本人的生理条件、审美倾向和创腔理念,保留了程派的独特风貌的同时,使其更具有戏剧性的张力,适应当下审美。
杨健老师点评:杨蕴怡同学用HIP和音乐可视化软件分析的京剧程派唱腔,现在传统音乐学术界也有一些研究使用类似方法来呈现音乐的特色。她在这个汇报中用速度力度曲线图对比了程砚秋先生本人和现代程派传人在细节处理上的差别,我建议可以使用频谱图来体现程派唱腔音色的特点,比如脑后音,在频谱图上看和别的流派的唱腔有什么样的差别,把可视化运用得更全面。
 
3曹逸佳  西方音乐研究(作品分析)/2021级硕士研究生
曹逸佳同学使用Vmus软件对了四个早期录音版本的肖邦玛祖卡Op.33 No.4中央插部(B大调)第二段做了可视化分析。汇报首先对玛祖卡的概念以及肖邦创作的玛祖卡之特点做了介绍,接着将Alfred Grunfeld、Moriz Rosenhal、Lance Frideman、Ercin Nyireghazi的四个录音版本做了速度-力度和IOI偏离度的分析与对比,借助可视化工具,可以使得人耳听觉的直觉感受变得有理有据。
可视化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已经逐渐成为音乐表演重要的分析手段,曹逸佳同学提出,在运用软件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既需要对音高、节奏的基本听辨能力,同时面对呈现的视觉图像,也需要人利用专业能力对其深入分析,不能仅停留在演奏现象本身。最后,结合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研究这门课程,曹逸佳认为打通各个学科之间、技术与理论之间、电脑数据与人脑感知之间的壁垒对音乐表演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杨健老师点评:曹逸佳的汇报运用了可视化的软件进行了分析,总体上做得挺好的。玛祖卡的节奏性因素非常重要,需要对特殊的律动感觉进行把握,玛祖卡的表演研究有一个专题网站可以去看一下(https://www.charm.rhul.ac.uk/projects/p2_3.html)。另外可以更多地将这种可视化分析的结果与所学的作品分析专业结合起来,与想要研究的问题结合起来,有时候分析结果是和曲式结构之间密切相关的,可以探讨节奏上的变化,甚至是和声上的变化,以及背后与作曲技术相关的原因
 
4张珊  音乐人类学/2021级博士研究生
张珊同学关注到在哈萨克族管乐器斯布孜额的演奏中,演奏者通过不同的身体实践方式,形成对不同音色的追求。他首先从中亚草原到地中海沿岸、土耳其、北非这一整体区域范围内阐述了此类乐器的共性,以及从表演视角切入研究的必要性。
接着,张珊同学从斯布孜额演奏的不同技巧展开,以图示的方式展示不同演奏技巧的姿态动作细节,并分析不同动作姿态对演奏音色的影响,使用频谱分析,呈现出声音的不同状态。他认为,乐器制作以及演奏技法的个性化共同塑造了平口斜吹边棱管乐器的不同音乐形态。从演奏方式来看,这类吹管乐器给演奏者自身留下了对音高、音色的灵活调节空间。
杨健老师点评:表演研究也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路径。艺术音乐的表演研究,能够指向高水准的表演理解和呈现,更好的教学和实践。而张珊同学的研究更倾向于另一种方向,做得非常细致,通过在田野考察中对表演的研究和关注获得新知,这涉及到表演研究的根本目的以及学术研究的指向和目标。
 
5刘婷婷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2021级博士研究生
《二泉映月》作为一首经典二胡曲在舞台表演中必不可少,从阿炳的录音被保存、传播之后,《二泉映月》无数次地被重新演绎。刘婷婷同学首先对1950年阿炳录音版本乐器形制、演奏技法、表演功能、表演风格四个方面的剖析,较为清晰地勾勒出这份历史珍贵录音的表演特点。
接着又运用Vmus分析软件将阿炳演奏版本、闵惠芬演奏版本、宋飞1998年演奏版本和2022年演奏版本的速度力度曲线图做出对比,并对形成不同速度力度变化的原因做了进一步解释说明。要想对《二泉映月》做历史知情表演,不仅需要体现出乐器特征、表演姿势等方面的历史信息,同时还要通过诸多历史相关因素以激发符合当代舞台表演的艺术灵感与审美趣味。鉴于此,刘婷婷同学最后补充,二胡表演的教学上也应该“固本求源” “回归传统”,而不是在技术西方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杨健老师点评:对于《二泉映月》这首作品的分析在以前的课堂汇报中出现过很多次,刘婷婷同学今天的汇报可能是所有汇报中较为全面的一个。如果接下来想要形成可以发表的论文,需要进一步将其脉络梳理清楚,对作品的曲谱版本和演奏版本做更加详尽的分析,并梳理近几十年来的相关文献,使得《二泉映月》的研究能有一个视角较为新颖的学术成果。
 
6于曼  民族管弦乐表演(琵琶)/2021级硕士研究生
于曼同学首先介绍了《十面埋伏》的曲目背景,并整理了六个演奏流派和传谱中的版本,以此作为分析的基础。由于十面埋伏的演奏版本较多,因此本次汇报选择了流行最广的浦东派、汪派和刘德海演奏版本作为实证分析样本,并且节选了乐曲《小战》这一片段,将三个演奏版本的速度变化做了对比分析。虽然三个演奏版本的节拍节奏变化有所不同,但是《小战》要表达的整体思想感情大都是通过加快速度、缩短时值来实现的。
  之所以选择这三个版本进行分析,正是和市面上较为普及的三个版本的考级教材有关,分别是上海音乐家协会考级教材、上海音乐学院考级教材和中国音乐学院考级教材。区域性、时代性、技巧性是不同教材产生差异的原因。
杨健老师点评:这是一个和自己专业紧密联系的汇报,也是很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在西方音乐表演中,版本研究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在教材的选编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曲目同样反映出很多问题。中国民乐更是如此,原来师承关系的学习转变成为学校教育,通过使用教材来学习,那么曲目的选择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很值得在今后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7赵雨恬  电子音乐设计/2021级硕士研究生
赵雨恬同学基于Vmus平台对傅聪和李云迪两个人演奏版本做了可视化分析。首先对肖邦与该作品,以及傅聪和李云迪两位钢琴家的演奏特点做了简要介绍。在整体曲式结构的基础上,赵雨恬同学分析了每一个部分不同演奏家演奏时长的差异,进而从vmus平台分析出每个部分的平均速度、最高速度,以突出两位演奏家在乐句处理、呼吸处理方面的差异,从速度的变化分析出李云迪的演奏版本更加细腻,而傅聪的演奏张力更大;呈现出一些感官难以察觉的细微变化,
A段的第8小节和第18小节,两位演奏家的演奏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于这两处是A段中乐句的结束小节,可以看出傅聪比李云迪做出了速度更慢的处理,而整体的起伏李云迪又比傅聪更大。B段的演奏,傅聪的演奏张力更大,层次更丰富,运用了大量的自由速度,节奏之间的对比度表现得更加明显。李云迪的演奏则更加平静、细腻、流畅。
杨健老师点评:在对比速度的时候,要注意坐标数值比例的统一,不然曲线的趋势会出现一些错觉。傅聪的演奏通常会有更大的起落,呈现清晰的结构,能够代表他们那一辈中国音乐家对肖邦的理解。对谁更符合肖邦的形象,可以考虑在不同文化与时代背景下的差异,并且还是要以听觉体验作为主要依据。
 
8薛诺娅  民族管弦乐表演(琵琶)/2021级硕士研究生
琵琶演奏形成的五大流派各有特色、各有所长,薛诺娅同学通过对浦东派表演的分析,欲探究历史知情表演之下表演流派、演奏版本对琵琶表演带来的影响。薛诺娅同学对浦东派传承脉络做了梳理与介绍之后,又阐述了浦东派“主张按照原谱进行演奏,不作自由加花处理”的艺术特征。接着对琵琶曲《霸王卸甲》不同演奏版本的速度差异进行了简要分析。
第二部分薛诺娅同学详细解读了《霸王卸甲》的曲谱,以及林石诚先生的演奏视频,对体现浦东派显著特色的弹点、扫撇、左手推拉吟揉等诸技法做了进一步分析。技术技巧完成之后,需要继续练习情感表达与技术技巧的联结,尽可能完成历史知情表演。最后,薛诺娅同学对比了三个版本考级教材中选用的《霸王卸甲》,认为流派与院校有着密切的关系。
杨健老师点评:这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案例研究,很有意义,建议今后做进一步研究时,可以设法让学术呈现的各部分之间联系更紧密,找到在历史知情表演主线贯穿下更加集中、更具有凝聚性的研究思路,将研究视角聚焦。
 
9王依敏  艺术管理/2021级硕士研究生
   王依敏同学从艺术管理的角度探讨了音乐表演与舞台焦虑之间的关系。她的汇报先从郁可唯冷静处理舞台失误的两段视频开始,提出了正是由于担心表演过程中出现失误才会引发舞台焦虑。接着介绍了舞台焦虑的症状,以及影响舞台焦虑的三个因素:表演的情境、表演任务的难度和个人因素。
针对“如何缓解舞台焦虑”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要帮助演奏者,尤其是新人演奏者,提前处理好可能干扰或影响演出的所有问题,比如劳务、合同、住宿等;第二是认知焦虑的疏导,如通过观看其他类型表演,建立正确面对舞台失误的心态;第三寻找熟悉的合作伙伴与表演环境;第四需要合理安排进度,同时提前做出危机预设。
杨健老师点评:王依敏同学站在艺术管理的角度,结合音乐表演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做了分析,为缓解舞台焦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从她的汇报可以看出,作为音乐学院培养的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尽可能发挥音乐学院的专业特长与优势,更多地从音乐自身的规律去思考,而不仅是从一个旁观者与管理者的角度。
音乐表演
有关音乐表演教学、实践与研究等方面的国内外前沿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