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与今莲塘坳镇南水村双江组的村民隔江而居,从小每天推开大门就能望到斜对岸双江组的几栋房子。近70年来,这些房子也和其他各地的房子一样,在不断地跟着时代的步伐而变迁。
矮小茅草房
双江组上世纪50年代不足10户人家,都是些贫苦农民。分别住在双江口和下家如湾里。在我的记忆里,那时都是些矮小茅草房,有的盖着杉木皮,瓦房极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坳背那栋房子。因为我上初小在南水小学,每逢洪水冲走了木桥,就要绕道坳背去学校。走的次数多了印象就自然深刻。坳背那栋房子建在山脚下,坐北朝南。屋檐滴水3米左右,屋进深6米稍余。四栋三空带一侧仆屋,正屋顶盖的是杉皮,其余盖的是冬茅和稻草。外墙因未粉刷,长年被风雨漂打,整个墙面露出尽是些粗细不一的石粒。有几处屋漏,墙壁上冲成几条很深的槽沟。墙脚只垫了一层避水石不足10厘米高,由于屋檐水滴溅,墙脚有些剥落。屋小窗户也小,窗框不足1平方米,中间分别竖立3根木方。深秋时和其他人家一样,用一块篾织成的窗撘,糊上一重纸把全窗封住避风。待来年初夏天气变热再把窗撘取下来。从深秋到次年初夏共约5个月,屋内全封闭,室内空气不能流通,特别是卧室一角放一只便桶,更增添了一种难闻的气味,特别是吃大蒜和蒜苔时,这种气味尤为浓烈。房子空间小,而人又多,一间卧室要搭两个铺,只好搭对面铺。本来空间就不大的卧室,放两个铺,再放一张书桌和一个衣柜,还放一只便桶,显得非常拥挤。茅草房还怕风,有一次特大狂风,把屋顶的茅草掀翻吹得不见踪影。这种房子寿命很短,很容易倒塌。坳背那栋茅草房早在40多年前就成了废墟,栽上的树早已成林。
白粉泥抖房
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经过恢复生产,农村的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加上各户的儿女渐渐长大,还有家庭人数不断增多,村民十分渴望改善住居条件。于是,一股大兴土木之风盛行,家家户户筹备建新房。这时期的建房标准大有突破,屋檐滴水增至5米左右,楼上榨上楼板同样可以住人、放物。屋进深增加到10-12米,窗户空间扩大到2平方米以上,并做了木窗格,废除了篾窗撘,窗格上钉上透明的薄膜,有的还嵌上了玻璃,屋内宽敞明亮。为了房屋牢固,屋脚至少抖了一板三沙墙(约30厘米高)。这样既可以防屋檐滴水溅射,又可以防洪水进屋。屋顶不再用杉皮、冬茅和稻草了,是清一色的灰瓦,且都是选购江木冲的优质瓦。屋地面还筑上了三沙或水泥,不再是坑坑洼洼了,连扫地也方便多了。墙壁不再是裸土墙了,内外都粉上了白石灰。外望醒目,内看舒服。世代蜗居矮茅草房的村民,一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子顿感心花怒放。
然而,终因是泥巴抖的墙,如遇暴雨屋漏,白粉墙上会被黄泥水染出一溜溜黄泥的印痕,让人看了怪不舒服。若遇上特大洪水,屋内进水,有的进水有1米深,浸过水的泥墙部分风干后一般两边会剥落,也就成了危房。
空斗红砖房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本地从未见过红砖,1976年,大队办中学,在庞家冲山上烧出了当地第一窑红砖。师傅是王尔德,他因家庭成分不好,漂流在江西多年,学会了这一技术。做红砖坯和装红砖窑的技术开始有点神秘,烧了一两窑后就不神秘了。于是,在全大队范围内掀起了一个烧红砖的热潮,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烧红砖。双江组紧靠庞家冲,烧红砖的条件得天独厚。几年内,双江组家家户户建了红砖房。红砖房既不怕雨漏脏墙,又不怕漏倒房,更主要是不怕洪水浸泡。开始盛行建空斗墙,比实心墙可省砖五分之二。有的为了更省砖就建“金包银”,就是四周外墙和内墙一楼用红砖,从外面看整栋都是红砖。内墙二楼和栋尖用土砖,用石灰一粉也看不见土砖了。住红砖房可以高枕无忧,结束了历来“作江田,住茅屋,忧愁到老”的辛酸局面。
双江组不仅家家户户住上了红砖房,还在选址上也有很大的改善。朝向、距间、周围环境有了一定的规划。由于大部分人家男孩多,“树大分杈,男大分家”。原有的地盘不够用,有四五户人家迁往庞家冲脚下开新盘建房。
别墅新洋房
本来全组各家各户都建了红砖房,住居问题已经解决了。但由于改革开放,农村经济活跃了,各地开始讲究住房的美观了。大封闭式阳台、高低柜式洋房和别墅,一时一个式样,一栋栋造型各异的漂亮房子像雨后春笋一样矗立在广阔农村大地上。双江组的村民特别勤劳,且竞争意识也特别强。尤其是在90年代大肆开采煤矿、铁矿时期,组里的青壮年每下一天窑,就是两三百元,有时甚至更多。俗话说“越有越勤”,他们顾不了休息,夜以继日,越干越有劲,越赚越有味。所以每户人家的钱袋子一日比一日鼓起来。看见别处人家的房子建得如此漂亮,他们岂甘落后?霎时间,全组的空斗红砖房又不见了。
建得早的是大封闭式阳台,外墙清一色的瓷砖,地面或大理石或水磨石或地面瓷砖,铝门窗,防盗网,大封闭式外窗嵌上茶色玻璃,煞是漂亮。当时以私营企业主廖总的房子更为高档,室内豪华吊顶,客厅真皮沙发,厨房和卫生间非常现代。后院果树成片,前院绿化美化,四周装有不锈钢围栏。有人说胜似人间天堂。
建得晚的人家又碰上了“别墅热”。有七八户人家改建成了别墅。栋栋别墅色彩各异的外墙瓷砖,造型各异的“A”字栋,还有造型各异的柱子,显得格外美观。李师傅酿酒,他家的别墅是专用生活区,酿造作坊和饲养区另立一处。陈老板家的别墅没住几年,将别墅闲置。另在石龙江桥头,推掉了一个小荒山头,建了一个商店和棋牌室,既经商又娱乐,整天顾客盈门,热闹非凡。特别是双江口相邻的4户人家,将4栋别墅“一”字排开,形成一个小别墅群,很有气势。如果你沿联南公路往西,到国宗观前山拐弯处,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个小别墅群。顿时令人心旷神怡,让你立即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景。
城里商品房
按理说双江组村民的住房已达到了较高标准,应安享其福。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城市增容,大批农村人口涌入了城市。双江组的村民又按捺不住了,都向往历来想都不敢想的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城市生活,也想尝试真真实实做一回城里人的滋味。在桃水煤矿工作的陈师傅内退后索性不回乡下老家了,在城里购房安家。在县城经营多年农产品的廖老板在海康花园后面买了两空三层有天有地的楼房,近年出县经商,已准备在市里购房。私营企业主廖总尽管乡下老家有漂亮舒适的房子,也在城里买了一套商品房。接着,美丽新城、公园世家、攸州一品、紫荆名门、中央花园……很多小区都有双江人的商品房。一次闲聊中,廖老师说2018年春节后的仅一个月内,他们双江组就有6户人家办理了购房手续。
双江组村民住房的变迁,是中国农民住居条件不断改善的一个缩影。这也充分反映了新中国70年农村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