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寻‘梦’”拾零
作者:颜家连
我离开军营已有42载,如今是-位77岁白发苍苍的老翁了。想回到“军营寻‘梦’”,是我多年的愿望。
2024年8月30日至9月4日终于下决心回了趟老部队,圆了我的日盼夜想之“梦”。
现将我所见、所闻、所感的片断记叙于后。
分秒之“差”
8月30日8时许,我启程回老部队。这天我搭乘的士去攸县火车站。原本的士到火车站只需10分钟左右的时间,但这天正好是县城中小学开学的日子。车多人挤,一入主干道发现道路早已水泄不通。的士像蜗牛般挪动了20多分钟,只行走了不到1华里的路。如果按这样的行车速度,根本无法赶上8:55分开车的火车。于是,我急中生智掏了50元钱,请-位老乡帮我扛上两个大行李包,然后两人抄近路往火车站飞跑。运气还算好,如果不是当天火车晚点4分钟,我就无法准时赶上这趟车。这不,刚登上火车,车就启动了。
好险啊!真是阿弥佗佛,谢天谢地!
9月3日,我从河北沧州乘坐15:57分开车的高铁;再从山东济南转乘16:15分开车的k1073次火车返程。这趟车到长沙火车站正点是第二天的13:38分,再搭乘9月4日14:04分开车的k6531次火车回攸县。按照正点火车到站再转车,中间有26分钟的空余时间,足够赶上回攸县的火车。然而真不凑巧,k1073次火车晚点16分钟,距从下车再转车k6531火车只剩10分钟了。老朽我扛着两个大行李包,要经过数百米的出站通道,再改乘赴攸县的火车,时间需用分秒计算。这时的我-路近乎狂奔,弄得上气不接下气。当我左脚登上火车门,右脚刚刚上火车的瞬间,火车就启动了。火车开动后,我在火车的过道门口,用包裹垫着坐了足足20多分钟才缓过气来,真是分秒之差啊!像这样的超强度急“行军”,进入老年行列,我还是第-次。这也是检验老朽“零配件”运行好坏的一次大“练兵”啊!顺利通过了,可喜可贺!
导航之“误”
8月31日12时许,从陕西开车到老部队与我聚会的老战友王平义和家住沧州的老战友江吕甲一块到沧州高铁西站准时接到了我。在去宾馆的路上,42年未见面的我们,彼此心情格外激动,―路上有说不完的话儿。此间不知是王平义听错了还是江吕甲说错了住宿宾馆,将到沧州第五中学的导航目的地误定在沧州十五中学附近。多了-个“十”字,差之千余米,弄得我们的小车在市内直划圆圈。后来才发现是弄错了地址所致。
9日1日8时许,决定到我们所在部队工作过的某些单位参观。王平义说先到04号单位(为了对外保密,这里统统用代号代替我们要去的单位)的驻地――沧县所辖的姚官屯孟庄子村,这样可以缩短时间。于是,老王将导航的终点地定在孟庄子村。然而,我们来来回回行走了不少的重复路,也没有见到孟庄子村的影子。为了弄清原因,我们下车找当地老百姓一打听,原来光孟庄子就有3个地名:东孟庄子、西孟庄子、北孟庄子。04号单位的驻地在西孟庄子附近。
汽车用北斗导航,相当精确,为行车方便了许多。然而若定错了“位”,那就会南辕北辙,伤透脑筋,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
军营之“梦”
为了不致于再次发生导航之误,我们决定走沧州至北京的老国道:一路北上至兴济镇,再按过去记忆中的老道——从0号、01号、02号、03号至04号即我们曾经战斗过的单位顺序寻军营之“梦”,这样大致方向不会再错的。一路上,我们所见到的道路较之42年前的土道已蝶变成宽敞的水泥、柏油大道了。一路行车,畅通无阻。
这时,不禁使我回忆起56年前我们那批新兵进军营的―件往事:
曾记得1968年3月18日傍晚,我们这批从湖南湘潭地区来的新兵,乘坐着闷罐绿皮封闭式的火车,途经3天3夜颠簸的行程,终于在河北沧州姚官屯-个小火车站下了车。然而呈现于我们眼前的是-片荒凉的、―望无际的大地,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地平原,庄稼、树木像秃子头上的毛发,稀稀拉拉;农村老百姓住的泥土房,又矮又小……这时,大伙儿的心一下子冰凉冰凉的。由于我们这批兵是刚从文化大革命的“火线”中来到这里的,因此这些新兵具有天不怕、地不怕,敢说敢干的派性遗风。这时,大伙儿有的嚎声大哭,后悔来当兵;有的干脆冲着接兵首长大骂,说是他们把我们“骗”到这儿来的。牢骚、气话,说什么的都有……
过去,这里是“风起沙土满天飞;雨后天睛地面白‘盐碱地’”。然而今天这里呈现的却是:“处处是绿油油的青纱帐,冀中平原的好江南”景色。
我们先到了“0号”单位,这里的房子已被封闭,该单位已经撤编。再行车约500来米,我们来到了01号单位。然而这里的大门已紧闭,铁门内一条大军犬呲牙吐舌地盯着我们,大围墙上空军“军事管制保护单位”的大牌匾映入我们眼帘,显得威武庄严。这,与我们过去开放式的住房与机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们按响了铁门的响铃,开门的是一位年轻的士兵。他说这里是军管的军事单位,禁止参观。我们说是你们的老台长、老连长、老营长来到这里怀旧寻梦的。这位战友说啥也不让进。没有办法,感到很遗憾。我们只好在封闭式的围墙外合了个影,算是到此一游。
之后,我们又驱车来到了02号单位,开铁门的是一位有着12年军龄的湖南老兵(士官)。也许是老兵或是老乡关系的缘故,加上我又介绍了自己曾在该单位任过2年台长,故而这位老战友破例特许我们进院参观,但他保密观念很强,一再告诉我们不准拍照。
当我们进院-瞧,哇噻﹗院内漂亮的住房和机房;苹果、梨树、葡萄等各种果树成林;各类花卉争相斗艳,香气扑鼻;蔬菜成片、鸡鸭成群……好-派江南的画卷呀。这,较之我原来居地敞开式的营房、机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时,我特意想寻找到我当年带领全体战友在住址周围培土筑堤,在堤岸上栽了30多棵的天津金丝小枣树。可是如今院内―棵树也找不到了,只在围墙外见到了3棵,其他无-处能见到当年的影子。
在此期间,我还在附近的村庄寻找到了曾经参加“支农”(斗、批、改)两年工作队驻村的姜庄子村,见到了任该村村长20余年的老友张光文父子3人,并且一起共进了午餐。
下午-时许,张光文的大儿子张永宗骑摩托为我们带路驱车来到了我任职3年台长的04号单位。
这里也破例让我们进去了参观。一进大门,展现于我们眼前约有两亩多地之大的高围墙、墙上装有铁丝网的大院子。
这里除仍然保留在院内的两座耸立于云端的高大发射天线和我们当年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防止“北极熊”打原子弹的地下“防空洞”外,然而我过去任台长的环境老“影子”一处也无法找到。
院内展现于我们眼前的除“02号”单位所具有的都有之外,这里还圈养了10多只羊、和成群的鸡、鸭、鹅等;一片片蔬菜绿油油的,南瓜、西葫芦结满棚架;一辆小四轮汽车代替了我们过去的交通工具——大“铁驴”(一种全是不锈钢圆条架的出行“自行车”)停放在蓝球场边。过去的这种“自行车”后座能带两个人,或几百斤重的货物。
再往里走还有4个大鱼池,里面放养着各种鱼类。江吕甲老首长还颇有兴趣地操起鱼杆,钓起鱼来了……
满院所呈现的只有江南才具有的上述景、物……我,不禁暗思:这难道是我曾经战斗过的,距连部还有5000余米、到处是尘土飞扬、白花盐碱、用水靠到营房拉的(而如今的4所单位全都用上了甜滋滋的自来水)+分荒凉艰辛的战斗单位吗?
真是“鸟‘枪’换‘炮’”,天翻地复。
这次真正圆了我42年前的“军营之‘梦’”。
老朽此生足矣!
作 者 简 介
颜家连,笔名晓彤。1948年元旦日生,本科文化,党员,湖南攸县人,获国家首批记者职称。中国艺术摄影家学会、省报告文学学会、市、县作家协会会员,任过某部队的台长、营参谋、新闻干事等。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出版过《美的瞬间》艺术摄影画册;出版在市以上媒体发表获奖(纸质)36万余字的文字作品集《珍藏的记忆》一书。有900多篇(幅)散文、小说、照片作品散见于市、省乃至国家级媒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