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蜕变
的新市粮库
作者:易新华
金秋十月, 正是大地的丰收时节, 秋收冬藏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由活动。此时此刻当我们走进湖南攸县新市国家粮食储备库的院子里, 呈现在眼帘的是一片繁忙景象, 一车车金黄金黄的优质稻谷, 排着长队等候在仓库门口, 接受粮库工作人员的检验与收购, 井然有序,与改革前相比, 不可同日而语。
回想起粮库的建立, 那是时代催生的新生事物。据原粮食局董召庆局长回忆 : 那是1973年春种季节, 时有湘潭地区粮食局赵芝兰局长来到新市粮站检查工作。汇报中, 县粮食局领导将新市粮站辖区的粮食状况, 作了详细介绍, 同时, 根椐当时的发展趋势和已具备铁道运输条件的便利, 当面向赵局长提出了建设粮食储备库的请求。赵局长经过一番调研, 认为可行, 即向省厅贾厅长报告,并获得贾厅长的赞成。紧接着县局向省厅和地区局呈送书面报告和请示, 得到批复后, 当年筹建, 于1975年5月23号竣工, 正式掛牌名为 : 新市直属库。1991年6月更名为攸县新市粮库, 1992年9月改为湖南省攸县新市国家粮食储备库,沿用至今。总占地100余亩, 因106国道直贯中心, 故分东、西两院而建, (插全貌图)下设丫江桥,宁家坪两个收购点。初建时仓储总容积为稻谷9400万斤, 食用油60万斤。后经扩容、升级及智能化改造, 容量增至1亿6千万斤。现有国家大豆临时储备、市级原粮储备(稻谷)、市级成品粮储备(大米)、县级原粮储备等项目。
粮食是国家的战略物资, 无论国计或者民生, 都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大事。我省粮食系统体制, 改革前是以省级财政进行经营管理, 1998年后, 陆续下放至市级和县级, 下放前基本是吃 大锅饭 的味道。
自2003年起, 粮企实行费用补贴包干, 企业自主,自负盈亏的全新管理模式。当年, 我们攸县的粮食企业, 除保留两个粮库以外, 其他30多家一次性拍买转制。庆幸的是, 今天要说的湖南攸县新市国家粮食储备库 (以下简称粮库) 得以全建制保留。
2003年, 粮库根据县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 制定了 保留建制,减员增效 的改革方案, 人事安置只保留25名正式员工。
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粮库先将全库113名在岗人员全数待岗培训, 然后通过考试, 择优录取。未录取的人员一律作下岗处置, 并按工龄给予一定比例的下岗补偿。通过大量的, 复杂的和有效的工作后, 将改革方案如期落到实处, 除保留了25名员工外, 其余占改革前70%以上的89名落选人员, 下岗后都需要自谋职业。
改革后, 新一轮粮库班子, 在县局的指导下, 对全库工况, 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和改造, 并按照节约型、生态环保型的发展趋势, 对准科学管粮的新技术、新要求, 进行了大量的科技投入。购置新设备, 建设新库房, 学习新方法, 采用新技术, 一步一个足印地, 不断地将智能化换代升级工作做好做实, 促使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从而也不断地取得了.新成果 。从2004至2023年, 19年中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550余万元, 基本实现了检验仪器化, 入仓机械化, 结算电脑化, 管理网络化, 监控远程化的现代管理。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 使粮库在改革之中, 获得了一次真真实实的蜕变。其中, 在升级老仓改造的同时, 新扩建了4廒高标准现代化仓库, 净增库容量二万吨。使总容积从始建的4万7千吨猛增到8万吨。年吞吐量从原来的3万吨递增至2023年的6万吨。固定资产总值从原来的595万元, 增加至3015万元。经济效益从原来人无事做, 事无人做的严重亏损的状况下, 实现了自主经营, 减员增效, 盈亏平衡的华丽转型。与此同时, 为了保证国家应急保障需要, 务必使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 在关键时候能发挥关健作用, 粮库将其在改革中所获红利, 于2019年投资新建了一条日产100吨精制大米生产流水线, 以确保应急物资实时供给。
上述这些改革成果的取得, 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大政策, 也离不开主管单位正确指导和有力支持, 更离不开全体员工的辛勤劳动。正因为如此, 粮库分别在2010年获得 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 和 湖南省粮食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示范库 ;2014年获得 株洲市龙头企业 ;2021年获得 进级湖南省放心粮油工程示范加工企业 等荣誉称号。在企业取得成绩和荣誉的过程中, 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 其中表现突出的, 有被共青团湖南省委和省粮食局共同授于的 优秀青年岗位能手 并获得市粮食局 先进工作者 光荣称号的陈海威同志。有被评为市级 仓储管理先进个人 并为科学管粮多次向<粮食经济与科技>等国家级知名刊物发表论文的龙凌同志。还有获得省级 职工技能大赛三等奖、市级 职工技能二等奖 的黄丹华同志。除此以外 ,还有很多都值得引以为傲的先进事迹和个人, 都在默默地为建设美好的明天作贡献。
粮库班子在高效管理好主营业务的前提下, 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扶贫工作, 派出副主任胡志云和谭绍忠两位同志, 专职驻进新市镇桐树村, 胡副主任并担任该村第一书记。两位同志自入村后, 在工作中不辞劳苦, 深度介入扶贫事业, 常常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每一个贫困人家, 生怕漏掉一户而损伤党的声誉。他俩与本村干部一道, 先是从摸底登记入手, 在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同时,逐一分析致贫原因, 一户一策,先易后难 ,动员全库员工一起行动, 捐款捐物, 并利用节假日协助治理脏乱环境, 突破重点。从2018年参与扶贫工作开始, 到2021年按照 两不愁,三保障 的脱贫指标达标时止, 在各种帮扶物资不计价的基础上, 分别在酒埠江镇大田村、普安桥村和新市镇的桐树村累计捐献扶贫善款近10万余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们扶贫的桐树村,有一个由桐树村村民为骨干组建的新江流韵文学社团,为了振兴乡村文化事业,扶贫扶智,他们从有限的资金中,节衣缩食,紧缩开支,慷慨解囊,资助新江流韵2万元。完美展现了 国家兴衰, 匹夫有责 的 企业担当和国民素养。
当我收笔时, 问到颜光辉主任对本企业经营与发展 有哪些规划时, 他说 : 主要是按照湖南省粮食与物资储备局关于 <努力创建省内领先水平的高标准优秀粮库> 的要求, 争取在三至五年内, 实现 省内领先水平的高标准优秀粮库 。具体做好三件事, 一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以学习和提高科学储粮管粮知识为目标, 争取人人都是技术能手; 二是按高标准低温度的科学储粮指数, 狠抓新老仓库平衡, 实现36廒,廒廒一样; 三是充分利用有效资源, 抓住发展机遇, 扩大建设两万吨高标准低温度的现代化储备粮库, 前期5000吨库已破土动工。
望着这一排具有现代管理条件的储备粮仓和干净清洁的办公场所, 相信粮库这一班子人, 能发扬光大, 沿着科学储粮的新路子, 为国家为政府站好岗, 管好粮。同时, 为企业的自身发展努力贡献出各自的聪敏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