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房习俗

文摘   2024-10-07 10:23   湖南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人生幸福生活的物质基础。只有安居乐业,方可休养生息。营建新房,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基本建设,被视为人生三大喜庆(结婚、生子、乔迁)之一。乡村建房,一般有选址、奠基、起首、竖门、上梁、乔迁、酒宴以及择吉、助工、打茶等习俗。

一、  选址

地属丘陵地区的攸县,建房选址,只能择在不占用良田的空坪隙地,获得当地人的同意和土地部门的审批后方可动土。

宅基地的选址十分重要,既要因地制宜,又要讲究风水。《黄帝宅经》云:“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若安,则家代吉昌;若不安,则门族衰微。”古代名人望族,都与风水宝地有关。在我国江南地带,一般宜择依山傍水,藏风聚气,前避煞,后避凹,左高右低,排水顺畅,日照充足,通风良好之地。具体方位,应根据宅主生肖,请风水专业人士用罗盘定位,打好木桩挂好线,动土日,砖师按此方位确定墙基。


二、奠基

民房奠基,是指动土清基,方言叫“捡脚”。

“万丈高楼从地起”,打牢基脚,十分重要。

无论是动土挖沟,还是机械打桩,都要选择良辰吉日,切不可“太岁头上动土”。建房,是人生中的千秋大业,不仅事关本人的福禄安危和子孙后代的兴旺衰败,而且也影响到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所以,必须慎而重之。

动土日,不仅要择黄道吉日,而且不宜与宅主生肖相冲克,究竟如何选择吉日,详见攸县“易学研讨班”出版的丛书《择吉篇》,也可请懂易学知识的专业人士选择。这不是三言两语能叙述清楚的,此略。

旧时,动土前还请儒生或道士做两份启文,一份禀告山神土地恩准地基(也有房屋竣工后请人画符“谢土”的)庇佑宅主清泰平安,施工期间安全无恙。另一份为“收煞”文,用香帛酒醴,宰牲德禽、遣送凶神恶煞远离此境,确保住宅与施工皆平安。

自破旧立新后,取消了焚启文,封个红包给砖匠老板或挖机师傅,他们焚香宰牲,念念有词,亦可收煞。

先前奠基,基沟的深度要挖到硬地为止,深浅不一,地平线以下,用粗石垒实,将空隙之缝用沙浆灌紧(旧时无水泥,用石灰、粗沙、黄泥混拌成沙浆,其比例为一泥二灰三沙)。地平线以下叫“毛脚”。沙浆铺平毛脚后,再砌两三盘“子脚”,砌子脚时,先将整个房子四角固定好,牵线、定平水。子脚用小片石斜垒,显得非常整齐美观。每垒一层,都用沙浆锻平,第二层与第一层反斜,第三层与第二层反斜,形成波纹状。

旧时没有红砖,只有财主人家才买得起青砖(亦叫火砖)大众之家都是自制的泥巴土砖(我们在瞻仰韶山、花明楼等伟人故居,都是土砖房),有些地方的泥土含石子多,做不成土砖,用夹板抖墙(叫“抖墙屋”)。

待子脚干固后,再择吉日砌砖或抖墙,攸县民间叫“起首”。

现代奠基,先用挖机掘基沟,用红砖、水泥浆砌上来,下宽上窄。大多用机械打桩,用钢条、水泥浆灌柱,接近地平线处,开沟打地梁,形成整体结构,地梁上铺水泥板,扫平后起首砌墙(框架式除外)

三、起首、竖门

起首,是攸县方言,即正式开始砌墙或抖墙。

依乡俗,必须择日起首。起首日必须给全体施工人员发红包,使大家高高兴兴,干劲十足。

竖门,是指树立厅堂的大门。自古历来,竖大门是非常讲究的。因为一栋房子的大门是内外空间的最外部的标志,是“气口”,是“通道”,是生气的枢纽。通过大门,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可纳吉避凶。

旧时竖门与当今竖门的时间、截然不同。旧时竖门,与起首日是同一日。因为旧时的门框普遍为本质,只有极少的大财主用条石,木质也好,条石也罢,都要在起首日竖好门,便于门框两边砌砖。当今皆用铝钢门,砖匠只要留好方框,待地面与墙面装饰后,请专业人士将门框门页同时安装即可。

无论旧时还是今时,竖大门都要择吉日良时,一般都择于寅、卯、辰、巳之间,不宜午后。所择的吉日良时,切忌与宅主相冲克。

先前的木质门窗皆由木匠师傅定制,木工的祖师爷是鲁班仙师,对门窗的尺寸均要按鲁班尺的吉凶来定制的。即使没有鲁班尺,那基本尺码,师徒代代相传。木质大门一般是上宽下窄,叫“天宽地窄”(肉眼很难看出来),上框叫“天方”,下框叫“地方”,天方上凿“福仓”,下雕太极图(一般为樟木),现代钢铝门框,门业公司也在上方煅接一个方盒,并有盖。福仓内放若干件预兆吉祥的传统物品,一般为:两支新毛竹(笔尖沾点墨迹),两条翰墨,一本皇历,几枚硬币(旧时用花边、铜板)盐茶米谷五色线,有的写份“梁书”(用红纸书写建造者姓名,建造时间,房屋坐向,竖门时日等),有的放一份《正气歌》,甚至有人放毛主席像章(寓意“一正压万邪”),似乎无硬性规定。用红布袋装好放入福仓内钉上盖板(钢铝门煅接盖板),并将事先用红纸或红布写好的“紫微高照”横披,贴在天方外侧。将门框平靠于门外高桌旁。

竖门前,宅主于天地、家堂、司命位前焚香燃帛叩拜,禀告竖门时间,祈求天神地祗、家堂、司命赐福。

参与竖门人员也是有讲究的,一般由7人或9人组成,参与人员中含砖、木老板、堪舆先生、房主以及其它亲眷(其中忌服丧者、孤寡人、病患者)。

竖门时,大门两旁各站2-3人,吉时一到,主持人高呼“高升”,所有执事人齐心协力将门扶起,由砖、木师傅校正门框,堪舆师开盘定准朝向。同时,宰牲、鸣炮。主家内务人员端果泡茶招待工作人员及所有来宾。风水师或贤达可来几段赞词,既使主家高兴,又能增添热闹氛围,更显得喜气洋洋,宅主应给全体工作人员敬送红包和香烟。

    附录几段赞词于后,供参考:

△:恭贺△府,安门大吉;财源茂盛,四季平安。

    子孝孙贤,人才辈出;福地富贵,人兴财旺。

△:安门大吉,招财进宝;安居乐业,富贵吉祥。

    子孙后代,丁财两旺;幸福家庭,荣华富贵。

△:贺喜△府竖大门,竖起财门、福门、富贵门。

    日进千金宝,时招万里财。

    少者添富贵,长者增福寿。

    出入大平安,百事皆顺昌。

△:日吉时良,安门大吉祥。

    上有吉星来照应,下有诸神保安康。

    门庭生贵子,福禄寿满堂。

四、助工、打茶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乡村建民房,从开基、打岸、作砖到奠基、砌墙、竣工,除砖木艺师收工钱外,其它所有挑运、配浆等小工一律不收工钱,包括后期装红砖窑、人工上板等,都是亲朋戚友,本队邻舍等助工。所谓“助工”就是吃三餐饭、不收分文的义务工。那时,人们生活水平很差,但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的纯朴民风特别好。不论谁家着手建房,不分贫富,不论官民,只要宅主先天晚上打个招呼“请你明天到我家帮个忙”?对方都会毫不含糊地答应。即使自家有些家务事,也要让位,似乎有不成文的习俗——帮人助工为大。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在当今“一切向钱看”的氛围中,似乎令人不可理喻!那时,没有专职“小工”,除砖匠外,所有杂工都由宅主自请。只要有几百元钱就可着手建房了。

民间,除义务助工习俗外,还有“打茶”之俗。

“打茶”——攸县方言,意思是为建房之家添杯茶水,助一臂之力。亲朋戚友有送谷、米、油、茶、家禽什么的,本地左邻右舍送些辣椒,时鲜蔬菜什么的。建房之家都经济拮据,送物虽不多,恰如雪中送炭。礼轻情义重,这种相互体贴的民风确实感人肺腑,甚至催人泪下!

“世事如棋局局新”,如今,“助工”一词似乎不见,但邻里之间为宅家送些时鲜蔬菜什么的,仍传留至今,屡见不鲜。

五、上梁、竣工

“上梁”意味着新房主体工程竣工,民间平房上梁,通常指“上栋梁”。每进房顶都有一根栋梁,譬如常见的“四栋三间”,就有三根栋梁,三根栋梁必须固定成同一水平线,连接处有“公婆槽”镶嵌,再用“马钉”固定,通书上说:“上梁有如人之加冠”。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可见房梁的重要性。

以前,上梁日要请客做酒席,攸县方言叫“下浪酒”,笔者认为“下浪”可能是“厦落”之谐间。通常新房竣工,恭称为“华厦落成”。如今已移风易俗:竣工日不请客,只办几桌酒席供施工人员畅饮,表示敬谢之意。一般待房屋装修后,与过屋乔迁合并做酒席。

上梁要择吉日吉时,切忌烟火绝日和凶神恶煞,所择的良辰吉日不能与宅公宅母的生肖相冲克。

上梁仪式,古往今来,各地习俗不一。栋梁树必须笔直、粗壮,大小相近。经木师刨光,连接处锯好“公母”槽。有的请文人贤士在中梁中间画上太极图(外阳内阴),两边书写“旭日悬顶”,“紫微绕梁”或“竖千年柱”,“架万代梁”之联语,亦有不写联语,左书宅主姓名(建),右写建造时间,附书砖、木老板姓名,如:木师△△△,砖师△△△,类似于当今工程“责任牌”,书写后,可用清漆涂搽,不会褪色。

有的在大门两旁贴上大红对联:“上梁欣逢黄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厅堂梁上贴上大红条幅:“上梁大吉”。也可在大门前院中设香龛,摆上果品酒肴,宅主毕恭毕敬地焚香燃帛叩拜。

以四栋三间为例,上梁前,宅主交6个红包6包烟给砖匠老板,由砖匠老板安6人(一般4个砖师,2个木师)栋上操作(每增加一个栋,须增加两个人,红包数量照增),每个栋檐处备好编炮和烟花。

吉时到,主持人高呼“上梁大吉”,工作人员一齐动手,抬梁上栋,木工持锤将衔接处嵌入“公母”槽,马钉扣紧,砖师牵线校准平水,固定栋梁后,编炮烟花齐鸣,响彻云霄。

旧时,财主人家上梁时,艺人、文人贤士诵赞词,赞得好的,主家当场发红包打赏。

竣工日,主家要给全体施工人员发红包(先前1-2元,如今一百元)。数十年前,施工人员回家时,主家给每个人送个脸盆、布伞什么的,表示感谢,人们戏称“打发上亲”。

附:上梁赞词

△ :今日上梁,幸福吉祥;荣华富贵,万代荣昌。

△ :良辰吉日把梁上,荣华富贵乐无疆。

△ :△府今日屋上梁,喜逢黄道降吉祥。

福星高照生光彩,金玉满堂百事昌。

△ :柱顶乾坤家业盛,梁担日月福源长。

吉日和风频送喜,良辰瑞气正升梁。

△ :吉庆祥和日,喜迁富丽堂。

△ :吉日上梁高楼起,良辰铸顶骏业兴。

△ :柱竖九霄迎百福,梁压三星纳千祥。

△ :依山傍水风光好,华厦告竣世泽长。

△ :三星有幸建基日,百世其昌蒙党恩。

△ :主家人财两兴旺,荣华富贵满庭堂。

六、乔迁

迁入新居,俗称“过屋”,雅称“乔迁”。须择吉日、摆盛筵款待宾客。

1、请家堂、司命

家堂、司令为护家之神,迁居前,先要具备神龛,给家堂、司命、祖宗安座。

民国前为“天地君亲师”,民国后,取消帝制,“君”改“国”,先前用红纸或红布书写:“天地国亲师位”和“九天东厨司命府君神位”。对字的写法和书写人都很讲究的。书写人不仅要求字写得美观大方,而且要求是“年尊德隆”、子孙满堂,夫妻和顺的贤士。书写规则为:“天要盖地,地不离土,国不开口,亲不闲目,师不斜撇,位要端正”。

立家堂,须写好两份启文,一份焚于老宅,启禀家堂、司命以及列祖列宗,迁往新居入龛登位。一份焚于新居神龛前,由宅主焚香秉烛,敬请家堂、司命、祖宗就位安座,祈求赐福护宅。现在,诸多家堂司命书于瓷板、装饰时已贴于墙,但安座手续不可少。

2、送火、接火

民间过屋,很讲究送火接火。火,寓意未来的日子过得开开心心、红红火火、家业兴盛、丁财两旺。火,还有净化之意,旺火净宅,入宅时火旺,可去邪气霉运,再无阴霾笼罩,借搬家之机,求个好兆头。

送火,取老宅的火送往新居,仅指新老之宅相距不甚远的乡村而言,若乡村人在千里之遥的城市买了房咋办?据说新生“借火”之举。咋借?黎明前夕,用火炉在银行或宾馆门前生火,送入新居室内,寓意借银行之财气,借宾馆之人气,使新居丁财两旺。其实是心理作用而已。

送火,接火的具体操作是:在旧居安排7人、9人或若干人(有些地方由组长召集全体户主参与)送火,在新居安排亲朋戚友、新居邻居自动参与接火,两地邻居及亲友都会主动凑钱买编炮举行迎送仪式。

吉时到,宅主在老家神位前焚香燃帛叩拜,宣读启文,请家堂、司命、宗祖随同迁往新居入龛登位。

宅主事先备好了一担箩筐,一头放火炉,一头放盐油米谷及炒菜锅,锅上放条盘,盘中垫红纸。焚启文后开始鸣炮请祖。宅主双手捧祖牌,置于箩中条盘红纸上,挑担起程前往(祖牌一头在前),其他送火人都要手执一两件家具跟随其后,小孩也不能空手,背个书包,拿把火钳什么的亦可。后面一人打杉皮火把或火炬,一个挑编炮,一个人沿途燃放,一路热闹非凡。临近新屋处,在新屋等候的亲友邻居鸣炮迎接。

宅主入堂后放下担子,其他人将炉火及炊具移送厨房,宅主双手捧祖牌请上神龛。由儒生主持行“安神礼”,神龛前设香案,陈设酒果茗茶,宅主率家人依次行参神礼、浣洗礼、上香礼,敬酒读文礼,请家堂、司命、门丞、福主、土地、宗祖一一就座登位,护佑家宅。一般没请儒生主持,宅主将祖牌放正后,焚香、叩拜、读启文即可。

3、设筵款待宾客

清早,接送火后,主家备粉面、果品招待,正宴在中餐。旧时,建房人家手头拮据,席面逊于婚、寿宴,亲友邻舍都会动手忙活,帮着杀鸡鸭、切菜肴,烧火煮饭炒菜,体现一种浓浓的乡情,质朴淳厚的民风,使主家倍感亲切温暖。

随着时局的变化,物质的丰富,在小康生活的当今,宅主早已请好厨师,杀猪宰羊,乔迁宴席面不亚于婚寿宴。在城中购买商品房或别墅者,一般都在宾馆酒店或小区内的宴席室举行。新居照样布置神龛贴对联:欢迎亲朋戚友入室聊天叙旧。

人是漂流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在中国人眼中,住房是家人的依托,是人生的安乐窝,是供人遮风挡雨的港湾。“家”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是心灵的依靠和支撑,有家就有温暖、安定和幸福。无论你在城市还是乡村,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就像深夜孤独地游荡在街边、无所依靠,有被人抛弃之感。在与“家”相关的词语里,最耳熟能详的是“成家立业”和“安居乐业”了。有人归纳:“住房子”“生孩子”是人生最大之事。攸县人最重视住房。如今,攸县乡村民房大都建得高雅,“好房子,一辈子,来源置房”。住房,是一个温暖家庭的重要标志。


新江流韵
《新江流韵》由攸县作家协会新江文学社、攸县诗词楹联协会新江诗社、攸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新市分会联合创办,是集诗词曲赋、散文、历史文化为一体的地方乡土文学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