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高||印度农作物保险损失理赔模式及其启示||《世界农业》2024年第6期

文摘   教育   2024-06-19 11:08   北京  

印度农作物保险损失理赔模式及其启示

作者:王明高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
文章刊发:王明高.印度农作物保险损失理赔模式及其启示[J]. 世界农业, 2024(6):5-14.


1  引言

中国在粮食问题上保持着忧患意识、底线思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充足供给使我们敢于面对风险和挑战。农作物保险作为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方式,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农作物保险也面临诸多挑战。农作物保险技术难度大,经营风险高,在理赔方面主要体现在损失查勘的复杂性。损失查勘是理赔的关键环节,查勘工作质量的好坏,对及时处理赔案和准确厘定产品价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在2012年和2022年分别颁布的《关于加强农业保险理赔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中要求,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来测算农作物损失。抽样调查方法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相关人员需要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由于中国小农户经营模式占比高,地形复杂,理赔人员必须深入农村田间地头进行理赔查勘,导致农作物保险经营成本较高。
当前中国农作物保险的理赔管理制度只有一般性规范要求,造成理赔数据存在一定的“失真”问题,如大部分农业保险品种尚未制定相关的农作物定损理赔标准。虽然中国规定农作物损失通过抽样调查方法进行测算,但是抽样调查方法非常专业,需要专业的指导和操作流程。在国家层面上,缺少农作物产量测算的制度规定,为了农作物亩产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可比性,应制定相应的《农产量调查工作管理办法》和《粮食产量抽样调查数据质量控制办法》。
精确的理赔查勘数据不仅能够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还可为农作物保险产品科学定价提供重要支撑。2020年银保监会颁布了《稻谷、小麦、玉米成本保险行业基准纯风险损失率表》,主要参考了11.6 亿条农作物保险理赔数据。张峭和王克指出,在造成农作物保险定价结果不确定的根源中,数据的稀缺性是最为根本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张译元和孟生旺认为,经验数据不足是农作物保险风险定价的主要挑战。
为了能够真实掌握粮食生产情况,中国非常重视农作物产量测算研究,农作物产量测算方法主要有遥感技术和抽样调查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卫星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被广泛用于农作物产量测算。由于遥感技术具有成本和时效性等优势,适合进行农作物产量测算。中国在卫星遥感领域已达到国际水平,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中国关于农作物产量测算研究主要基于卫星或无人机遥感技术,在2020—2023年有80余篇相关文献。虽然遥感技术能够低成本、高效地进行大范围连续观测,但是遥感技术测量结果需要通过抽样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抽样调查方法是传统农作物产量的测算方法,该方法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并且受到各种实际因素的制约。中国在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测算的研究文献比较少,在2020—2023年仅找到2篇相关文献。陈希等对中国与美国、日本、韩国的农业统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中国需要加强农业统计研究的投入和支持。施开分等探讨了空间插值法提升农作物抽样调查的估计精度问题,杨钰莹比较了几种抽样调查方法在谷物产量估计中的精确度。在农作物产量测算研究中,遥感技术和抽样调查应协调发展,遥感技术测算的结果需要抽样调查研究的验证支持,遥感技术可以降低抽样调查方法的成本和提高调查的效率。
农作物保险理赔的基础就是产量测算,由于农作物产量测算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保险公司难以独自承担相关测算工作。印度为了提高农业作物保险理赔数据的质量,由政府部门主导农作物保险的理赔查勘工作。印度一直注重抽样调查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对农作物抽样调查进行研究,但印度存在大量小块田地,研究发现小块田地产量抽样调查测算误差较大。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与印度类似,两国都是以小农为主体的农业大国,因此印度农作物保险理赔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中国对印度农业的调查研究较少,但其实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曾经与印度进行过农作物抽样调查的学术交流活动。印度与中国国情类似,都是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的小农户,因此可以借鉴印度在农作物抽样调查方面的研究成果。
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推进。第一,农作物保险理赔主要借助于农作物产量测算,当前中国农作物产量测算研究主要集中在遥感技术领域,遥感测算结果需要抽样调查进行验证。但是中国抽样调查方法研究较少,影响遥感测算研究的精确性,不利于农作物保险理赔工作的开展。第二,中国在农作物理赔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较少,同时中国保险公司的农作物保险理赔制度比较简单,缺乏详细的操作指南。第三,印度的农作物抽样调查研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为印度农业发展及农作物保险理赔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持,但是中国相关文献较少,特别是近期文献更少。因此,为了提升中国农作物保险的理赔水平,促进中国农作物保险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农作物产量测算研究,特别是农作物抽样调查的研究,有必要借鉴印度政府主导的农作物损失理赔查勘制度,创新中国农作物保险经营模式,从根本上提升理赔数据质量,为中国农作物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助力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


2  中国农作物保险理赔现状及问题

农业保险分为农作物保险(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和森林保险,其中农作物保险涉及面广,与广大农民联系密切,业务经营管理复杂,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农业保险3种业务的统计数据没有单独列出,2016—2022年的农业保险保费和理赔数据如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农业保险增速较快。农业保险的赔付率除2019年高达79%外,其余年份总体稳定在70%左右。中国农业保险高速发展,形成一个体量巨大的保险业务,产生了大量的保险赔案,要求保险公司准确、合理定损。

在2022年颁布的《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中,规定了农作物灾害损失的定损方法,即抽样调查方法,但是没有给出详细的技术规范。农作物产量测算是保险理赔的基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中国缺少农作物产量测算相关制度规定及其操作流程。抽样调查是农作物产量测算的基本方法,中国在该领域研究成果较少,不利于农作物产量的准确测算。
农作物风险具有系统性特征,相邻区域的农作物具有相似的风险特征,一个地区的农作物可能在不同保险公司投保,各保险公司的承保理赔数据没有整合到同一平台,造成理赔标准不统一,不利于农作物保险业务的开展。中国农作物保险承保和理赔数据并没有做到独立公开发布,其承保理赔管理办法也与其他农业保险整合在一起,没有做到具体风险的精细化管理。印度制定了具体针对农作物的承保理赔管理办法,并且成立同一平台汇总各公司的业务数据,其农作物保险的管理经验值得借鉴。


基于CCE的农作物产量测算和保险理赔


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农作物保险的经营管理水平,2018年印度成立了国家农作物保险网站。(NCIP),各家保险公司的农作物保险理赔数据,都要上传到该网站。为了保证理赔数据的质量,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理赔方法和程序,指定农作物切割实验(CCE)技术作为测算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印度统计部门对CCE技术进行了长期大量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标准操作流程,并得到国际上许多国家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认可。

3.1 农作物产量测算

农作物面积、产量等方面的信息对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国家非常重视农作物统计技术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印度通过在耕地内小块取样测算农作物产量,该方法称为CCE技术。由于CCE技术可靠性高、劳动密集程度低,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被认为是最广泛使用的测算农作物产量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CCE技术被FAO采用,作为农作物产量测算的标准方法。印度很多统计学者专注于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国际认可的成果,比如Sud等利用CCE技术开发了一种估算混合农作物产量的方法,该方法已被FAO采纳。

抽样调查是一门非常专业的统计方法,不同的抽样调查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Sukhatme研究表明,抽样调查面积能够影响农作物产量的测算质量,当抽样调查面积小于3米2时,会严重高估产量,而随着抽样调查面积增加,高估倾向减弱。不同地区或不同农作物,用于抽样调查的大小和形状并不相同。对大多数地区的农作物来说,抽样调查面积是5米×5米和10米×10米的正方形,或大小为10米×5米的矩形。CCE技术不仅需要考虑取样面积和形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根据农作物的播种方式选择不同的抽样调查方式,对于撒播方式播种的农作物,通过实际距离选取抽样调查面积。如果农作物是按行播种,需要选取一定行数进行抽样,同时基于行播种模式选取每行的长度,如果不需要考虑植株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距离选取;如果植株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即农作物沿两个方向直线播种,如烟草等农作物则需要从两个方向上同时选取一定的行数进行取样。鉴于CCE的专业性,印度农业统计研究所(IASRI)的抽样调查部专门负责相关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培训班,并且进行实地CCE技术示范。

为了准确测算农作物损失,印度农作物保险计划(PMFBY)指定CCE技术测算农作物损失。为了满足农作物保险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保险理赔具有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印度政府对测算农作物产量的抽样调查技术研究进行资助,促进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的产量测算。

3.2 农作物保险理赔

农作物保险理赔的基础是产量测算, CCE技术作为一种客观的农作物产量测算方法,为了确保其权威性和可信性,印度政府主导进行CCE相关工作。印度政府在各县成立指导委员会(DLMC),执行CCE计划,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产量数据报告。DLMC由负责CCE的县级机构负责人领导,成员包括县农业官员、国家抽样调查组织(NSSO)和保险公司代表。DLMC负责向NCIP上传信息,如CCE日程表、CCE报告等,并对CCE的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测算效率,印度采用创新技术,已经开发了CCE移动应用程序(CCEAgri App),现场工作人员按照标准流程,从实地获取CCE数据并上传到NCIP。该应用程序也可以安装在智能手机上,并且能够在线或离线应用。通过应用程序测算的产量数据需要经过当地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验证和批准。对于需要抽样调查的农作物,根据承保区域层次不同,抽样调查次数如表2所示。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在离线状态或不能使用CCE移动应用程序的情况下,实际产量数据连同位置信息由政府有关部门上传至NCIP,这种特殊情况要控制在总体CCE数量的5%以内。所有农作物产量数据必须上传到NCIP上,不接受NCIP以外的任何其他方式的实际产量数据。
在因种植面积很小、天气条件恶劣或基础设施不足等而无法进行CCE的情况下,此类承保区域的产量测算值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生成。第一,在更广泛的区域进行产量测算;第二,采用相关系数最大的相邻区域的产量。如果当地政府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核准的CCE数据,保险公司将根据使用技术手段产生的综合产量数据(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天气数据、农作物生长模型等测算产量)进行理赔。
如果在政府提供的产量数据中,保险公司发现任何异常和不足,在收到产量数据之日起7天内,应将该数据连同具体意见一并提交给政府。在未来7天内由政府有关部门解决,如争端未解决,可向技术咨询委员会(TAC)申请解决争议。
为了充分保护农民的利益,需要保证农作物产量测算的质量。印度政府在PMFBY理赔实施指南中要求各地政府按照统一的标准程序进行CCE,农作物产量测算只用CCE应用程序收集的数据,同时鼓励各地政府积极利用技术手段提升产量测算水平。保险公司与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协调沟通,主动参与监督政府的农作物产量测算工作。



4  对CCE技术的改进

农作物收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有CCE要在很短的收获期内完成,如对于一种主要农作物在每个村至少要进行4次CCE。在短时间内,同时进行大量的CCE是一项非常烦琐的任务,这会影响CCE的准确性,不利于及时处理农作物保险理赔。为此,印度政府采用智能抽样、两步产量测算等方法来克服这些困难。

4.1 智能抽样方法损失

2020年印度政府修改了PMFBY方案,采用技术干预措施来改善农作物产量测算。随着卫星和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这些先进技术被引入农作物产量测算,能够快速全面了解整个区域内的农作物状况。基于卫星、无人机等手段的抽样调查技术称为智能抽样,它突破了传统抽样调查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局限性,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测算农作物产量,满足农作物保险理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求。
基于卫星数据制作的农作物地图是进行智能抽样的先决条件,农作物地图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卫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地面农作物的种植模式(如单一或多种农作物混合种植)和分类算法等。通过卫星制作的农作物地图,能够掌握农作物在整个区域内的分布情况及农作物生长情况,有利于选取合理的抽样地点。利用卫星、气象和地面等数据生成产量指数,该指数反映了承保区域内农作物分布的空间变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智能抽样技术的效率。在制定产量指数时,应考虑农作物状况和不同生长阶段面临的风险。
智能抽样可以合理选择CCE地点,优化CCE数量。智能抽样充分考虑了农作物产量空间上的变异性,根据设定的产量指数,能够选取更合适的CCE地点。与传统抽样调查方法相比,智能抽样最终得到的产量测算值更具有代表性。印度有关部门对智能抽样的研究表明,采用智能抽样可以减少30%~75%的CCE数量。此外,智能抽样仅在农作物收获的前几天通知CCE地点,避免人为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道德风险问题;通过数字地图识别CCE位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工定位的主观偏好,抽样位置的选取更加客观。
在农作物地图和农作物产量指数生成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抽样地点及正确的数据分析技术决定了智能抽样的效率。不宜在所有地区和农作物中使用同一方法,因为在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不同,面临不同的气候条件。印度通过对水稻、小麦、高粱、棉花进行大量研究,已经取得可用的卫星作物地图和产量指数,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智能抽样可以用于这些农作物田间CCE地点的选取。对于其他农作物,相关部门正在进行研究和开发,将产量估算方法标准化,使更多的农作物可以进行智能抽样,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测算效率。

4.2 两步产量测算方法

为了准确查勘损失,需要区分受灾农作物和一般正常生长农作物。对于受灾农作物进行重点测量,而对于一般正常生长农作物,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测算产量。两步产量测算方法根据灾害的技术性指标参数(表3),通过遥感、天气、抽样调查等方法评估不利的气候条件和病虫害等因素造成的农作物损失。根据损失情况确定CCE次数,只要损失情况是“轻微”或“正常”,就减少CCE数量;在农作物损失情况是“严重”或“中等”的地方,进行规定数量的CCE,如每个村庄进行4次CCE。

在两步产量测算方法中,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灾害、病虫害等因素,利用降水量、干旱期、温度、农作物地图、田间数据等指标制定决策规则,并将其编成偏差矩阵(DM)。根据某种作物特定风险的偏差矩阵,将该区域农作物受灾情况划分为严重、中等、轻微和正常4种情况。

两步产量测算方法根据季末产量数据来解决索赔问题,干旱、洪水、龙卷风、病虫害、冰雹(大面积)、非季节性降水和霜冻这些风险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可以应用两步产量测算方法。但是,由局部雹灾、山体滑坡、野生动物破坏而造成的农作物损失,需要及时定损,不能应用两步产量测算方法。

及时确定受灾的农作物区域非常重要,一般要在农作物收获前至少20~30天确定遭受损失区域,这意味着,从播种到收获前30天发生的农作物风险,可以应用两步产量测算方法。在收获前几天或几周发生的灾害,如龙卷风、洪水或非季节性降雨,则将通过一般的CCE技术处理。

4.3 智能技术的应用

常规CCE方法在可靠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方面存在缺陷,影响农作物保险理赔,不能满足保险公司的需要。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利益,需要实时、高质量和可靠的实际产量数据,利用卫星和无人机的远程遥感技术(RST)、气象数据、模型等提高CCE产量估计的质量和速度。政府强制要求使用基于智能手机或手持设备的CCE应用程序来获取图像、确定CCE的位置,并及时向NCIP传输数据。印度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以1∶1的比例分担CCE中的技术成本,如购买智能手机、手持设备和使用技术(卫星和无人机等)的成本。

为了解决CCE在准确性、代表性和及时性等方面的问题,卫星遥感、无人机、建模、自动气象站、自动量雨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数据实时传输等创新技术被应用于农作物产量测算,确保准确评估产量损失并及时向农民支付赔款。印度国家农业预测中心(MNCFC)、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世界银行等组织开展的各种研究表明,使用卫星、天气、土壤和农作物等数据,可以提高产量数据的质量和及时性,有利于及时处理保险索赔。

CCE生成的产量数据具有一定的延迟性,如果各地政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CCE产量数据,则将使用基于技术手段获得的综合产量数据来解决农作物保险产量数据缺失问题。综合产量数据的目的是及时解决索赔,其由印度的国家农业预测中心(MNCFC)具体负责。为了进行产量数据评估,综合产量数据将与相应的历史产量数据(来自CCE)进行比较。计算综合产量数据涉及对卫星、气象等数据的分析,由此所产生的全部费用,由当地政府承担。

印度PMFBY方案主要依靠以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和服务来实现其效率、透明度和客观性。因此,为了技术的有效采用,所有的参与者应具备必要的基础设施、数据收集系统和工作人员。印度农业部定期向各邦和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提供培训,以便更好地执行新的农作物保险理赔规则。



5  印度农作物保险理赔程序

鉴于农作物损失测算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为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印度政府主导损失测算工作,即各县的DLMC负责相关的组织工作,具体由农业部选定的专业机构进行损失测算。保险公司核实损失测算结果,最终向农民支付赔款,每年政府相关机构对农作物保险数据进行审计,印度农业保险理赔流程如图1所示。

5.1 测算机构的选取标准

印度农作物保险损失的查勘工作需要专业的测算机构负责,由印度农业合作与农民部(DAC&FW)认定这些损失测算机构。这些机构必须具有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配备相应的技术装备,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农作物损失测算,可以提供无人机、远程遥感和移动网络等应用技术服务。一旦损失测算机构被印度农业部指定,将参与政府或保险公司组织的损失测算工作,保险公司将负责监督这些机构的服务质量。

由于测算损失是农作物保险理赔的基础,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任何舞弊均会被严肃处理,会对有关机构及个人采取法律及行政措施。为了保证损失测算机构选定程序的规范性和标准化,专门成立了由农业、统计、保险和政府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制定损失测算机构的选定标准。在每个农作物季度,农业部将按照服务质量标准,对选定的机构进行评估,不良机构将被取消资格。

5.2 农作物损失报案

农作物保险事故发生的特点与一般的财产保险不同,有的农作物受灾范围比较广,有的农作物只是局部受灾,仅影响部分农民。对于影响范围比较广的灾害,当地政府和保险公司能够及时了解损失的发生,不需要农民进行报案。但是对于局部发生的灾害,需要农民及时报案。
为了方便农民理赔,印度为农民专门开发了基于手机等移动端的农作物保险应用程序。通过该应用程序,农民可以直接进行损失报案,上传灾害现场照片和地点位置信息,并且可以跟踪索赔处理进展情况。
对于局部损失将由保险公司委任损失测算员,该测算员应具有相关经验和任职资格。有关损失将由损失测算员、政府官员和农民共同测算。对于影响范围比较大的损失,将由政府主导对作物损失进行联合调查,联合调查委员会由当地政府官员、保险公司和农民组成。

5.3 农作物损失的理赔处理

如果在承保区域每公顷农作物的实际产量(基于CCE计算)低于目标产量,则认为该农作物遭受产量损失。目标产量由过去7年产量数据中最高的5年产量数据的平均值得出。所有农作物在每个承保区域上的目标产量需要公开发布,但是为了避免被操纵或滥用,在该季度索赔付款之前,目标产量不应公布。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发布承保农作物的历史平均产量、赔偿水平和目标产量,同时将这些信息上传到NCIP,并由有关保险公司在给定的时间内进行核实。

农作物收获完成后的2个月内,政府需要提交产量数据。县级DLMC按照规定的时间将产量及农作物损失的估计资料上传至NCIP,损失报告和实际产量数据应得到保险公司的认可。根据NCIP上的损失报告和实际产量数据,计算相应的赔款金额,由保险公司支付赔款,按时汇入受益人账户。从NCIP上,农民能够看到赔款金额和理赔进展情况。如果保险公司发现损失数据存在问题,损失需要重新测算。如发生理赔争议,可提交国家协调委员会(SLCC)和技术咨询委员会(TAC)审议和解决,政府和保险公司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决争议。

政府、保险公司等农作物保险参与者应确保目标产量、实际产量、投保地区、投保金额和赔偿水平等数据的准确性。任何错误、遗漏和误报的责任应由有关政府部门和保险公司承担。在1年内,政府部门需要对农作物保险数据进行强制性审计,确保相关数据的准确性。



6  主要经验与启示

印度在抽样调查领域的多年研究积累,提升了农作物保险理赔数据的准确性;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农作物保险的理赔成本,并且促进了理赔效率;政府主导的农作物损失测算体系,保障了理赔数据的可信度,减少了理赔纠纷的产生。印度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作物保险理赔制度,为印度农作物保险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切实维护了农民的经济利益。中印两国具有相似国情,印度农作物保险的发展经验对中国具有借鉴价值。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功能。各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农业保险在政府财政的支持下取得了快速发展,2020年农业保险保费位居世界第一。由于农作物损失理赔查勘的技术性和复杂性,需要政府农业部门、气象部门、统计部门等机构的协作。因为涉及政府部门比较多,单靠保险公司难以组织协调,所以政府部门有必要成立农作物保险的指导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农作物保险理赔查勘工作。

基于农民对政府的信任,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农作物保险理赔查勘工作,有助于提高理赔数据质量,降低理赔纠纷的发生,有利于促进赔案的顺利解决,保护农民的利益。政府协调组织相关工作可以使保险公司避免繁杂的理赔查勘工作,专注于农作物风险管理,厘定合理的产品费率。

第二,加强农作物产量测算研究。农作物产量测算是保险理赔的基础,目前,中国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测算研究较少,很多统计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缺乏兴趣。但是近年来在农作物保险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发生了大量的农作物理赔,需要准确测算损失金额,这有助于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探索高效、科学的农作物产量测算方法,可以促进农作物保险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卫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研究,能够促进农作物损失的准确测算,有利于理赔的及时处理。另外,准确测算农作物产量对政府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作物保险理赔查勘制度。中国现行的农作物理赔查勘制度只是一般性的规范要求,仅规定使用抽样调查方法测算农作物产量,但是缺乏详细的操作流程。不同保险公司或者同一公司不同的分支机构的理赔方法缺乏统一标准。为了准确测算农作物损失,有必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理赔查勘制度,提升理赔数据质量,维护农民利益。

第四,整合全国农作物保险承保和理赔数据。农作物风险具有系统性特征,相邻区域的农作物具有风险相关性,如干旱、洪水、暴风等灾害影响范围比较广。一个地区的农作物可能在不同保险公司投保,但是他们可能面临着相似的风险。所以,基于农作物风险特征,整合保险公司相关数据,有利于统一理赔标准。

为了积累农作物保险数据及确保数据的质量,有必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作物保险门户网站,要求各家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都要上传,同时数据的质量要得到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确认。准确的理赔数据资源是农作物保险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建立统一网络技术平台,整合全国农作物保险的理赔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统一性,有助于保险公司准确测算损失,为农作物保险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注:受公众号排版限制,文中图表、参考文献等有删减。)

世界农业编辑部
《世界农业》于1979年创刊,由农业农村部主管,先后获得农业经济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等荣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