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一行禅师的著作例举了很多佛典中的话和富含生活气息的例子,强调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深入观察宇宙万物互即互入,圆融无碍的本性,可以帮助我们真正地生活在当下,体悟我们本来清净无染,灵明觉照的自心本性与实相,和终极究竟意义上的“常、乐、我、净”,从而真正地与生命相约。
在一行禅师的著作里多处提到:世间不少人认为,执著于形形色色的事物,得到很多东西是我们生活得幸福快乐的关键所在。但这实际上是错误的,我们的妄想执著几乎都在把我们带到相反的方向,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烦恼与痛苦。我们向四处寻觅幸福,却忽略和压抑了那些本来已存在我们内心和周围的可贵的幸福因素。
而种种的烦恼情绪,更是世人几乎是挥之不去的执著。迷茫彷徨、孤独烦躁是当今社会人们的通病。在人群中,我们有时会感到很劳累、凄凉和孤独,一任外界纷扰的万象和嘈杂的声音袭击浸染着我们。我们不仅是心意所迷恋的事物的奴隶,同时也是心意所厌恶的事物的奴隶,我们无法摆脱对它们存在的厌恶感,正如我们无法舍弃心里所喜爱的事物。贪爱、嗔恨、怀疑、嫉妒等等束缚着我们,使我们执著于过去,而我们的希望、幻想和忧虑使我们执著于未来。很多人都被囚禁于烦恼、焦虑、梦想和相信幸福与安宁只存在于未来的观念中。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的正在迁流变化,未来的还没有到来,而我们一般人的心却在这之中患得患失。
对宇宙万物互即互入、圆融无碍的本性的觉照,能够帮助我们体认和回归自己本来清净灵明的心性的本来面目,就象浪花体认和回归自己水的本性一样。从而帮助我们停止痛苦无依的漂泊与寻觅,回归到真实的自我和当下的生命;帮助我们从迷茫彷徨,孤独焦虑,忧伤和厌倦,患得患失等虚幻的烦恼状态中解脱出来,回归到觉悟的、自主的、真实的、安详的状态;帮助我们踏踏实实地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无论名誉利益当头时,还是处于生活的低谷,或被人误解,言语触刺欺争之时,都能保持清净的平常心。种种人生的顺逆境界,都可当作我们修学佛法、磨炼习气的机会。而我们高尚的人格,慈悲的热忱,宽广的胸怀,智慧、快乐而安详的生活方式,会在周围创造出关怀、信任、幸福的氛围,以无声感化的力量,起到净化社会人心,度化众生的作用。
我们花了太多的钱,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追求生活的“艺术”和物欲的享受,其实,佛法美化了的生活艺术是用不着花费那么多金钱的,在般若智慧觉照下学佛修行本身就是一种真正享受生活的睿智的方式。在圆融无碍的般若智慧的觉照下,我们就能够真正地生活在当下,更能够欣赏和品味生活中的快乐,发现和体会到我们身心内外许多生机盎然、清新优美的事物:一株清晨带着露珠开放的玫瑰,一弯雨后的彩虹,秋天满天飞舞的落叶,晨雾和暮蔼中的蛙声鸟鸣,茂盛的树林中清澈美丽的溪流,山野中清新的空气,新鲜甜美的水果······
“在我们周围,生命一直在爆发着奇迹。一杯水,一缕阳光,一片树叶,一只毛毛虫,一朵花,一声笑,几颗雨滴。如果你生活在觉照当中,你就会很容易到处看到这样的奇迹。每一个人都是一团复杂的奇迹。” “我们将学会如何去享受生命中每一瞬间的宁静。我们会微笑,而遍宇宙间的无数菩萨也会向我们报以微笑,因为我们的宁静是如此地深邃。”
《华严经》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命本质上都是庄严神圣的,我们应该以庄严神圣的内涵和目的来生活。一行禅师的著作,启发我们如何回归到当下,与我们终极意义上“常,乐,我,净”的生命本来相约。我们的生活,会因为觉照和体悟了生命互即互入、圆融无碍、清净灵明的本来面目,而更富有清新、真实、神圣而美妙的意义与价值。我们的生命之树,也会因为佛法慈悲与智慧的润泽和滋养而永葆生机,最终结出菩提之果。
“我的生命横无际涯。
我从来没有出生过,
也从来没有死亡。
凝视着我。
凝视着星星和月亮,
她们即是我,
她们是我的示现。
所以,向我微笑吧,
握着我的手,
互致珍重,
我们还会重逢,
重逢于生命的每一步。
无论在何地,都将认出对方。”
精深,而呈现出与世俗文学作品不同的境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