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禅之正信 || 正信与邪信、智信与迷信

文摘   2024-05-21 21:39   湖北  
第一节  正信与邪信、智信与迷信

谈到宗教,必然会联系到信仰。宗教的产生与人类的终极关怀密不可分。宗教信仰一旦产生之后,它就会通过作用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对人类的活动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信仰是宗教能够对人类产生作用的重要前提。没有信仰,宗教就不可能完成对人的教化作用。可见,信仰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之一。

从人类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信仰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民族乃至不同的文化,都有其不同的信仰。自古以来,并没有一个凌驾于其他信仰之上的“绝对权威”的“一神论”的信仰;如果有的话,那也是一种极端的宗教狂热主张。

在佛门里,信仰又称信心、正信、净信、信解,意思是崇信、钦仰佛法僧三宝,并且把它作为自己的精神依止和行动指南。佛教认为,修行之初,必须首先确立对佛、法、僧三宝的坚固信心,以此为引领,进而探求智慧,抵达菩提、解脱之境,故有“信、解、行、证”和“信、愿、行”等说法。在这些说法中,信仰始终居于首位。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信仰有正信和邪信、智信和迷信之分。其鉴别的标准就是大悲大智

大悲,又称慈悲心,乃指从“万物同体”的基础上而产生出来的一种超越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悲悯他人之苦而欲救济,并给与众生无量利乐的广大无边的同情心,所谓“慈能与乐,悲能拔苦”。

大智,又称智慧心,乃指对宇宙人生的实相,如缘起性空、因果报应、万法唯心、法界圆融等真理,有了透彻的认识和坚定的信解。

违背了大悲和大智的信仰,不能称之为正信,只能称之为邪信或者迷信:与大悲相违背的信仰,一定是邪信;与大智相违背的信仰,一定是迷信。

所谓邪信,就是违背人性、违背人类道德良知、具有极端反人类倾向的信仰,比如号召种族屠杀,搞恐怖活动,为了个体的利益恣意伤杀物命等等。所谓迷信,就是非科学乃至违背科学、经不起科学检验的信仰,比如,认为世界是由造物主创造,人类的命运是由命运之神安排主宰的,以及将解脱的希望寄托在外在的人格神身上等等。

佛教的信仰始终强调以三宝、因果、般若、解脱为根本,强调人类心灵的自觉和自净。在佛教的信仰体系中,佛和菩萨是已经觉悟了的有情,而不是万能的神,他们虽然拥有无穷的智慧和无尽的大悲,但是他们与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而不是创造与被创造、主宰和被主宰的关系。佛教的信仰始终贯穿着对诸法实相缘起性空、因果报应、万法唯心、法界圆融)的透视和信解,能够经得起科学的不断拷问,始终伴随着圆融的智慧和由圆融的智慧所生起的大悲心之引领。

所以,佛教的信仰完全不同于其他有神论的宗教信仰。它融大悲和大智于一体,是真正的正信而非邪信,是真正的智信而非迷信。关于这一点,在后文“正信的内容”这一节中,将得到全面的印证。(未完待续)


关联阅读:

黄梅天下禅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鄂(2022)0000086】 觉悟人生 奉献人生 善用其心 善待一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