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
大家不要以为,出世间的智慧、无漏的智慧离我们很远,实际上,出世间的智慧就在世间,无漏的智慧就在有漏当中。因为离开了有漏,到哪里找无漏呢?离开了世间,到哪里找出世间呢?这个地方,为了强调智慧的作用,所以叫菩提般若之智。这个“菩提般若之智”不在九天云外,而是“世人本自有之”。这里讲“世人”,可见像我们这些普通的凡夫,也具备菩提般若之智。既然我们也具备这个菩提般若之智,为什么不能起作用呢?或者说,为什么不能长期起作用呢?是因为我们的心迷失了,菩提般若之智被迷云障雾遮盖住了,被尘劳烦恼遮盖住了,所以不能显现,不能起作用。实际上,菩提般若之智就在当下的一念觉悟当中。一念迷失了,就是烦恼;一念觉悟了,就是般若之智。因为世人的“心迷”,所以“不能自悟”;既然不能自悟,就要依靠“大善知识”的“示导见性”。谁是大善知识呢?诸佛菩萨就是大善知识,开悟见性的人就是大善知识。没有开悟见性的人,谁也不敢称“大善知识”。
因为有迷悟,所以有智愚。那么,怎样才能返迷为悟、返愚而智呢?六祖大师说:“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只有用摩诃般若波罗蜜一法,才能使你转迷为悟、化愚为智,“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这个“志心”就是专一的心、志诚恳切的心、恭敬的心。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世人”包括不修行的人、正在修行的人以及修行尚未见性的人。我们只是在口里说修行,并没有真正地做到言行一致,所以说是“口念般若”,所谓“口但说空,行在有中”。口念般若,不识自性,好比说食不饱。终日谈论山珍海味,结果是一点也没有吃到口里来;终日数他人珍宝,自己却无半分文。可见,修行的关键就是要落实。修行没有任何近路可走,贵在落实。“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口但说空的人,万劫也不得见性,也得不到摩诃般若波罗蜜的这个实益,到不了彼岸。我觉得,六祖的这些话,对于我们现在的人,特别具有针对性。现在,能说会道的人多得很,能够躬行实践的却不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身体力行。(未完,待续)
本周内容(根据实际学习或有微调):
为期三十周,以“品”为单元邀请书友,根据各自情况,读一品或数品。
延展阅读
——净慧长老开示生活禅法
大众认同 大众参与 大众成就 大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