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讲记》般若品 || 第八讲 ③ 什么是“无念”?

文摘   2024-06-20 22:55   湖北  
1996年12月15日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这里提出了三个概念。一个是“般若三昧”,前面已经讲到过。另外两个概念,一个是“无念”,一个是“无念行”《六祖坛经》始终围绕三个问题来开展法门,即“无住、无相、无念”。整个的《坛经》,就是围绕“三无”来开展的。这里首先提出了“无念”和无念的法门,无念的法门即“无念行”。

“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这是无念的内涵。这三句话把功夫的内容解说得非常明白。“智慧观照”,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正念、正见在起作用的状态,这种状态即是“内外明彻”。你能内外明彻,说明你的智慧在观照;智慧观照的结果,就是内外明彻。最重要的还是底下四个字:“识自本心”。智慧在观照,内外是明彻的。但是有时候,我们也觉得是内外明彻的,看一切事物也好像是清清楚楚的。你觉得内外明彻,觉得是智慧在起作用,实际上,那是分别心在起作用,因为你没有识自本心。你要识自本心,智慧观照,内外明彻,那才是解脱,那才是真正的般若之用。

“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你达到了这种境界就是般若三昧(三昧即正定),就是般若观照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绝对待、离善恶、离言思,那种境界,即是般若三昧,也即是无念的境界。无念不是说心无所念,而是指智慧观照,内外明彻,不起分别。

“何名无念?”六祖在这里作了一个回答、一个解释。这个解释非常重要,它对我们平常来检验自己的心态非常有用。无念是“见一切法,心不染著”,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也就是“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在六尘上生心,就是染著;在六尘上不染著、不生心,就是无念,就是无住,也就是无相。心不染著,不等于是木头、石头一块,而仍然是内外明彻的。所以下面就说,“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这两句话是关键。用即遍一切处,又不在一切处上起分别、起贪著。无分别是智,分别是识;有执著是识,无执著、无染著是智。所谓“无念”,即是般若三昧,“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的异名。(未完待续)

《坛经》讲记 但用此心
般若品第二:
共四讲(第六讲至第九讲),为期四周(6月3日至6月30日)

本周内容(根据实际学习或有微调)

参与方式:

为期三十周,以“品”为单元邀请书友,根据各自情况,一品数品。

读书路径:
请添加小书童“耀茶”微信,接头语:般若品

小书童“耀茶”的微信

识别二维码
阅读《六祖坛经讲记》电子书


延展阅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观照自己身心的实相,对自己的一举一动念念分明,分分秒秒在在处处提起正见、安住正念、观照当下,这便是生活禅。

——净慧长老开示生活禅法

大众认同   大众参与   大众成就    大众分享


黄梅天下禅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鄂(2022)0000086】 觉悟人生 奉献人生 善用其心 善待一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