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之音 || 生活禅是人间佛教思想的延续

文摘   2024-07-13 21:58   湖北  

生活禅是人间佛教思想的延续


有不少学者常常这样讲:“佛教产生于印度,发展于中国,开花结果于日本。”每次听到这话,总不免要兴起许多感慨来。在宋以前,我国佛教非常发达,当时有八大宗派,其中禅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最能体现佛陀本怀的一个宗派。那时禅宗的法脉几乎遍及整个大江南北,并东传日本、朝鲜,南达越南等地。明以后,我国佛教开始慢慢地走向衰落,到了近代,佛教几乎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恐怕与中国后期的佛教脱离社会现实、专为死人服务、为死后服务的修行做派有关。
由此让我想到:如何定位佛教与现实人生和社会大众之间的关系?这对佛教的存在和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佛教的兴由是,佛教的衰亦由是。看看历史上佛教兴衰跌宕的轨迹,不难发现这一规律。
佛陀在世的时候,印度思想界极其纷乱复杂,各种思潮迭起,形形色色的外道见解多达六十多种,在这种情况下佛教能够兴起并迅速地在社会上传播开来,成为一种为绝大多数人所乐意接受的社会主导思潮,这同佛陀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关注世间伦理道德和终极价值关怀的建立,关注人生的痛苦与解脱以及心灵的净化、社会的祥和、世界的和平这一既出世又入世的做法有直接的关系。读一读《阿含经》,我们会感觉到佛陀的讲法非常亲切平和,生活气息很浓,对当时印度的社会道德生活、精神生活和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起了极大的作用。
到了部派时代,由于上座部比丘比较保守,拘泥教条,看重苦行和个人的解脱以及对教典的阐释,从而导致了佛教渐渐地脱离了现实生活和社会人群,成了一种经院式的东西。于是从大众部中衍生出来的大乘佛教,在日益抬头的婆罗门教的刺激下,开始了一种意义重大的对上座部佛教的反动,重新把佛教从山林中为少数人所独享的状态拉回到现实人群,高扬了佛教“利乐有情,庄严国土”的大乘菩萨精神,从而使佛教爆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这一反动对后来的佛教乃至对整个东方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中国的佛教。在唐代,我国佛教虽然宗派很多,但是这当中也存在着一个弊端,那就是佛教学术化的倾向日渐浓厚,忽视了在现实生活中对佛法的真修实证,从而使佛教变成了一种远离社会的知识。这样一来,佛教的现实生活的基础和适应能力也就变得很脆弱了,因此当会昌法难一来,顷刻之间,禅宗以外的各大宗派的寺院和经典便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昔日的繁华也就不再存在了。若不是禅宗以其扎根于现实生活、于当下关注生命的觉悟和解脱以及自食其力、注重真修实证的宗风使佛教具有了强大的生存能力,从而使佛法的慧命以一种活生生的方式得以延续,恐怕佛教早就完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是禅宗一度拯救了中国佛教。
历史告诉我们,佛教的兴盛和繁荣离不开现实生活,离不开社会人群,佛教存在的价值不仅要通过个体的解脱这一出世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还要通过帮助社会确立和完善健康的道德体系、积极的人生价值关怀、依正不二的环保意识,通过净化人心、祥和社会、维护世界和平等等入世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这两者在时空上是不能够分开的,换句话来说,个体的究竟解脱只有在利益人群和社会的行为中才能够真正地得到实现。任何脱离社会的做法,只会把佛教更快地推向灭亡。
中国的佛教经过近百年来的沧桑磨难,早已是积重难返了。幸好现在我们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有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作保证,佛教终于有了复兴和发展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佛教能够尽快地走出低迷的状态,恢复其本有的勃勃生机,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便成了摆在我们每一位佛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十年前,我提出了“生活禅”这一修行理念,主张“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主张“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在生活中透禅机,在保任中证解脱”,等等,目的也就在这里。
当然,“生活禅”的提出并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早在民国年间,太虚大师就有感于中国佛教脱离社会现实这一弊病,提出了“人间佛教”的口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进一步把建设“人间佛教”作为中国佛协的长期奋斗目标。虽然离成熟的人间佛教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距离,但是我们毕竟迈出了第一步。
为了推动佛教在新时代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也为了争取更多的人对“生活禅”的认同和参与,十年来,在中国佛教协会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河北省佛教协会围绕“生活禅”这一主题陆续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创办《禅》刊,举办“生活禅夏令营”,等等。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教内外引起了比较好的反响,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起步。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继续去做。
这次河北佛协《禅》编辑部整理、出版这套“生活禅系列丛书”,算是我们对过去工作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以此向所有关心我们佛教事业的教内外人士作一次汇报。因为生活禅的实践是一新的课题,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自然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广大热心的朋友们同发慈悲喜舍心,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我们今后进一步推动河北佛教事业,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黄梅天下禅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鄂(2022)0000086】 觉悟人生 奉献人生 善用其心 善待一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