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仔细品味,不无道理。练一门乐器,需要足够的经济基础,学一门手艺,也离不开金钱的投资;至于读书,只要有一本书和一颗沉得下来的心就足矣。而在今天,拥有一本书绝非多难的事情,尤其随着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一个人只要愿意读书,完全有条件乐享“一屏万卷”,坐拥浩瀚“书城”。
一旦拥有了好书,并且沉得下心来真正读进去了,那么,就像杨绛先生所说的“读书好比‘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开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长此以往,读与不读之间,终成天渊之别。
不经常读书,是在自觉不自觉中缩减“成本最低的投资”,“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如此固然可惜。然而现在,市面上的书太多了,种种阅读途径随己所欲,窃以为,更需增强相应的“成本意识”,否则,很可能事倍功半,甚或得不偿失。
读书所涉成本,其一体现于经济方面。买一本书花不了多少钱,可如果悉心挑选后买回的书不仔细去读,一旦到手即束之高阁,令之蒙尘,那么,买书花的钱也就不折不扣沦为“沉没成本”。更何况,有些人在读书上喜好盲目跟风,一而再再而三地买买买,“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久而久之,由此导致的资源浪费不容小觑。所以,还是那句话,“有书赶紧读”,切莫一拖再拖,一等再等。
读书所涉成本,其二体现于时间方面。干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耗费时间、精力,读书亦不例外。书海无涯,但人的生命终究有限,此种形势下,想要提高阅读效率,就不能不抓紧时间。每天能够腾出大块时间来读书自然最好,即便难以享有沉浸式阅读的便利,也要积极创造条件,见缝插针,善于进行碎片化阅读。在此基础上,读书要以“我”为主,有所选择,懂得取舍,使所读之书真正是自己想要读的书,是贴近自我,益于个人成长进步的书;毕竟,生命成本很高,就算将之用于读书,也要学会权衡,向时间要成效。
读书所涉成本,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体现在眼光、能力上。“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读书就得努力做个“内行”,有意识地结合个人实际得其法门而入。否则的话,翻翻这本书,看看那本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别人说得不亦乐乎,自己听得云山雾罩,书读得越多反倒成了邯郸学步,损伤的是自己读书的眼光、能力,品不出书中真味,甚至于误入歧途黑白颠倒,那就委实可叹可悲了。曾听一位作家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尝试着修改鲁迅、汪曾祺、钟叔河等大家的文字,尽管这些文字往往“一个字都动不了”,但对作家写作技能的提升不无裨益。读者在读书上想要练就毒辣的眼光、高超的技能,不妨也像这位作家一样,多向名家看齐,多一些阅读的主动,以善问、善答促己越读越明白,越读越会读。
一个人爱读书,人见之未免心生欢喜,然若其善于读书,则更易赢得他人由衷钦敬。既然如此,那么,就让我们掬一口好茶,捧一本好书,尽可能控制好读书的成本,进一寸得一寸,以“最低投资”赢得属于自己人生的高贵。
来源:《阅读时代》2024年第11期
作者:周慧虹
编辑: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