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程是文友,我俩经常在一些有关文学创作和研究的会议及活动上见面,他谦和的神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次,我还搭了他的车,他绕路送我回家,我们在车上聊了很多。我当时觉得,我俩对世界的某些看法,有近似的地方。我那时根本不知道,我俩遭遇的人生灾祸竟然也相似:我们都在暮年失去了孩子,而且两个孩子得的是同一种疾病——脑胶质瘤,去世时都是将近29岁。
上天竟然如此安排两个男人的命运:让他们都由外省来到京城生活,让他们都靠摆弄文字活着,让他们相识,让他们都在暮年遭受同样的折磨,让他们都痛不欲生!
这样安排是为了什么?莫非在显示上天的无所不能?
2024年年初,我在海南陵水,从彭程手上接过他写的《杯子上的笑脸》这本书时,心里满是疼痛。我不知该怎样安慰这位朋友。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在此种情况下,任何安慰的语言都不会起多大作用。我能做的,就是细读他写的这本书,去看他怎样把对女儿的思念写满书页。
我是含着眼泪循着文字修造的走廊,走进书的第一辑的。这一辑的名字叫《噩梦》。有过类似经历的我,知道此辑文字所建成的房间里盛放着彭程和妻子在得知女儿患脑病后全部的震惊和恐慌。找熟人了解病情,在网上查询关于这种病的知识,做核磁共振检查确认病情,住进医院准备手术。这是父母在得知女儿患病后本能要做的事情。尽管我知道这是苦难之门打开的前奏,但我的心还是抽紧了。
接下来的文字都带着战栗:坐在手术等待室时的提心吊胆,女儿被推出手术室后所获得的短暂宽慰,看到病理切片检测报告和基因检测结果后的绝望……
然后是长夜无眠。之后是追问:十万分之几的概率,为什么是我的女儿?为什么?再往后是自责:如果不送女儿去外国读书,她是不是就不会得这种病?
彭程用文字描绘了人被抛进灾难之后的最初图景——那是一连串的慌乱和手足无措的应对,是彻心的痛楚和呼天不应的无助。这种图景应该被更多的人看到,看到了这种图景的读者,如果有一天也遇到了类似的灾难,就会有一些心理准备。在这个每天都有灾难发生的世界上,谁敢断定灾难就一定不会找上自己?这也许是彭程写他遇见噩梦经过的意义。
每一个成人,当然应该让快乐占满心胸,但私下里,其实也需要做一点迎接不测的精神准备!
书的第二辑是《挣扎》,讲的是父母和女儿一起与病魔搏斗的过程。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搏斗,病魔有着全套娴熟的、折磨病人的法术,他轻松地坐在病人的床头,不时地挥手施放他的招数:不是让你脑部积水,就是让你颅压升高,要不就是让残存的癌细胞在血管里游荡,然后导致肿瘤转移。平日里从未与其打过交道的彭程和妻子,除了一腔救女儿的急切,哪有太多反抗的本领和能力?他们只能被动地招架:慌忙地找来医生为孩子排去脑积水,让护士注射甘露醇降低颅压,进行放化疗杀死游荡在血液里的癌细胞……就在父母以为事情会有好转之时,病魔一挥手,新一轮的折磨便又从头开始。我从彭程的文字里看出了他的紧张与无奈,看出了他的不甘和辛酸,看出了他在病魔搅出的漩涡里翻上伏下的挣扎之状。
彭程在这一辑文字里所呈现的他们夫妻在病魔面前的应对状态,其实正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长途上的行为写照:我们自五六岁起开始上学读书,每天认字写字、演算题目;一直到二十多岁大学毕业,起早摸黑地学习考试;这之后开始四处求人找工作;再往后便是在职场里的不停奋斗,是积钱买房,是结婚成家,是养育孩子,是霜染双鬓,是暮年病痛;最后是死神把我们攥到手里,迫使我们化为一缕尘土消散在空中。我们一生里欢乐的日子有多少?我们一辈子停下歇息的时间有多长?这是不是在造物主面前的挣扎?是不是在命运之神面前的挣扎?是不是在死神面前的挣扎?彭程用文字呈现出他的经历,会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其实都在挣扎。不同的只是我们挣扎的状态和时长。这就是我们活着的真实境况。
女儿远走之后,父母怎么办?通常,父母只能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里。原本的三口之家,突然变成了两个人,而且是最富活力、寄托着全家希望的那个人一下子消失了,父母心里的爱无所附着,无所寄托,怎么能不回忆?彭程在《杯子上的笑脸》第三辑里告诉我们,这种回忆是多么的不可阻拦,又是如何的不可躲避,更是怎样的痛彻心扉!家里的任何一件物品都会引起回忆,每一个重要的日子都可能勾起回忆,出门走上大街看见街景就会开始回忆,所做的很多事情也会触发回忆,亲人们相聚更能让人不由得回忆,甚至坐在饭桌前吃饭都可能忆起过去。女儿病中母亲所记的八本日记,更为回忆的火苗提供了丰富的薪柴。彭程在书中说,他在回忆时,常把女儿的表情和动作分解开来,仿佛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这样,一个画面在脑海中呈现的时间就很长,甚至比真实的过程还要长,还可以反复播放。回忆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是人的大脑所具有的一种正常能力,但谁如此回忆过?谁对回忆做过如此细致地分析和考察?谁会把自己的回忆用如此充满感情的文字呈现出来?只有失去爱女的彭程!是他,把人的回忆能力使用到了极致,也对回忆分析到了极致。他在无意间触到了人心理活动的一项奥秘。我读完这一辑时在心里想,幸亏造物主赋予了人可回忆的本领,倘若没有这种本领,人将怎样化解心中的痛苦?那人类活得会不会更加可怜?
彭程先生写这本书是为了倾诉,为了疗伤,为了纪念,把对女儿的爱写满了所有的书页。但书一旦出版与读者见面,它就会起到一些作者尚未料及的作用,比如会启发我们去思考:人该怎样去应对人生中的不可预测事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阅读时代》2024年第11期
作者:周大新
编辑:景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