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妮、罗权、黄权生、王高飞、张亮 | 以“麻阳移民”为中心的渝东南考察纪行

文摘   2024-07-10 19:50   重庆  


以“麻阳移民”为中心的渝东南考察纪行

【作者简介】

周妮,女,1989年生,重庆彭水人,历史学博士,云南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西南历史人文地理、边疆学、民族史。罗权,男,1987年生,贵州惠水人,历史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暨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历史军事地理、西南区域史。黄权生,男,1977年生,重庆巫山人,博士,三峡大学文水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西南大学重庆人文社科基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历史地理。王高飞,男,1986年生,山东临沂人,历史学硕士,黔江交警总队三支队综合大队。张亮,男,1991年生,重庆合川人,历史学博士,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水利史。
【项目支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元以来武陵山地人口外迁与文化交融史研究”(项目编号:18BZS060)。

【全文刊载于《中国人文田野》第10辑,成都:巴蜀书社,2020年,第188-202页,注释从略

四川民间“若问祖籍在何方?湖广麻城孝感乡”的祖先记忆广为流传,使今之湖北麻城成为广大巴蜀民众心目中的祖源地,即祖籍地。但笔者在研究“麻城孝感乡”移民文化中多次发现,四川与鄂西等地口传祖籍地为“麻城孝感乡”移民后裔,在麻城寻根未果,却在湖南麻阳寻根成功。为此,笔者及团队成员围绕麻阳及其移民后裔展开了深入的田野考察,通过田野考察及所搜集家谱、族谱,发现麻阳县的一些家谱将麻阳县城标注为“麻城”。这一发现也引起了学界的注意,如民族学者黄柏权认为“麻阳填川”研究颠覆学界已经固化的“常识”,还原历史本真;湖南省苗学会亦认为麻阳是“湖广填四川”祖源地的说法“彻底颠覆了传统认知”,是“惊天大发现”。

麻阳移民点考察路线图(杨霄绘)

本文所探讨的是以渝东南为中心的麻阳移民。渝东南考察分两期,第一期考察为2013年7月7日至10日,罗权博士与黄权生博士等赴重庆市秀山县,协同王高飞警官,围绕渝东南麻阳移民文化等进行为期四天的田野考察。第二期考察时间为2015年4月中上旬,笔者在统计、分析渝东南所属各区县基层地名的过程中,发现其与周边邻近地区(即武陵地区)一样,存在诸多以“麻阳”命名的地名,为探究其地是否存在麻阳移民,了解其所处地理位置、自身发展状况、周边环境等信息,笔者与黄权生博士、张亮博士三人共同组成考察小组,追寻渝东南“麻阳移民”痕迹。

一、江西和麻阳移民考察

(一)江西屯、德隆沟移民考察

2013年7月9日,唐警官、黄权生、王高飞与罗权一行四人前往秀山县雅江镇江西村江西屯组考察。据《四川省秀山县地名录》辑录,当时雅江公社(今雅江镇)所属江西大队(江西村),以“境内有江西屯村,故名。有耕地1283亩,903人”。而江西屯,以“屯中居民多属江西籍,故名”。秀山县城通往江西屯组的道路较好,走县道约38公里,考察组自行驾车约1小时左右到达江西屯。在江西屯组,考察组联系到当地一名民营企业家王庆森(开办“秀山县吉森野蕨粉股份合作社”),从交谈过程中得知,王厂长对自己的家族来源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言其家族原为袁姓,因到秀山逃荒,被王姓一孤寡老人收养,后改姓为王。他还为考察组提供了自己的家谱。

黄权生、王高飞、王庆森、罗权在江西村委会门前

黄权生、罗权在德隆沟与彭国春访谈

王庆森所提供《家谱》序曰:
盖闻木之有根,水之有源,而人岂无根源乎?忆吾成肇司,袁安卧雪,清操扬风,愿政留冬日之慈仁,遂尔箸缨灵世,为朝廷之倚。俾可使竹帛,笑人安仪,秀伟昂昂,千里之驹,才藻雄晔,二征之赋,代远年湮,难以目举。自安祖数传,正宗之旁宗,亲疏莫辨,固不深考。及仲维公为正宗之祖,原籍江西,为主居于黔天柱,生子国文,迁居思州江里,生丁五。文祖没后,五子但幼,大旱之间,不得已而后于松桃协坝德训自于青山坪。乾隆四年,王德甫,号名科,后于西蜀,年幼无知,忘其传,长祖以名王而姓焉。回忆数世,星罗碁布,皆出袁姓之遗脉,至今敬复袁,而前宗难改,是以尊王为姓矣。则承承继继、本本源源,传流无紊,远近修分,是可知姓。凡而本木失矣,是序。道光十有二十七年四月上浣日立。

《家谱》所指袁氏始祖袁安,为东汉时期名宦。袁安少承家学,被举为孝廉,任阴平县长、任城县令,任用属下极严,使得官民对其既害怕又敬爱。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十余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范晔《后汉书》对其评价称“袁公窦氏之间,乃情帝室,引义雅正,可谓王臣之烈。及其理楚狱,未尝鞫人于臧罪,其仁心足以覃乎后昆。子孙之盛,不亦宜乎?”
然而,追溯前代同姓名人作为家族祖先,为大多中国家谱的通行写法。事实上,袁家始祖不一定是袁安。因而,《家谱》有言“代远年湮,难以目举”。袁氏可考的先祖当是文中所写之仲维公,由江西迁居贵州天柱县,生子国文,国文又北迁思州府,生五子,因早丧,又逢大旱,乃再北迁于松桃之青山坪。乾隆四年,再北迁于与松桃接壤的蜀省秀山县,即如王庆森家族世代相传那样,是因逃荒到秀山,被王姓一孤寡老人收养,改姓为王。后来有的复姓为袁,有的仍以王为姓。在江西屯,王、袁两姓都以汝南堂(因袁安为汝南郡汝阳县人)为堂号,两姓以同宗之故,世代不通亲。

随后,考察组驱车赶往另一个移民地点-——德隆沟(今秀山县雅江镇德隆村)。据地名录载,德隆沟“早年,汉人赶苗拓业得胜,取名德胜沟,民国时期改为德隆沟”。进入德隆沟村,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当地百姓自发集资而建的,宏大气派、修葺一新的彭家祠堂,与附近低矮的瓦房民居形成强烈对比,反映地方人士对追思先祖的渴望与热情,也体现了当地村民的团结。在村民的指引下,考察组来到彭氏族长彭国春家里。虽然素未蒙面,彭国春得知考察组远道而来,非常盛情地招待了考察组,将他们数年前新编的家谱给我们翻阅。并自称其族人是跟随朝廷征伐,从永顺土司城迁居而来。

(二)麻阳寨移民考察

2013年7月10日,王高飞因工作需要返回岗位,考察组罗权博士与黄权生博士不能驱车前往,于是搭乘公共交通前往麻阳寨考察。麻阳寨位于秀山县里仁镇老鹰村麻阳寨组,距县城约50公里。考察组请了一位面包车师傅一同前往,师傅为40多岁的女性,她知道麻阳寨所在,但已有很多年没有前往,遂要价100元(来回车价),谁知因山路崎岖,山路逼狭,路遇大货车会车困难,竟耗费了整整一天,让她大呼上当。在九曲回肠的山路上行进近3小时,又步行几公里,考察组终于在下午1点到达深山中的麻阳寨。寨居深山密林,居民很少,仅有寥寥十余户人家,年轻人多已外出谋生,仅剩老人和小孩留守,民居仍多为的低矮瓦房与草房。在寨中行进,并与村民交谈,得知麻阳寨乡民均为杨姓。

秀山县麻阳寨杨氏族谱之一

秀山县麻阳寨杨氏族谱之二

访谈之中,村民拿出一份手写的《杨氏家谱》。这部家谱历史久远,村民用一个油纸袋紧紧包裹,以防受到虫蛀。《家谱》的开头,是惯例性的罗列历史上的杨姓名人,如杨震、杨业、杨雄等。随后“今述我祖”一段,则讲述了这个家族的真正来源。

今述我祖

启祖公杨进文,字冒清。启祖婆叶、黄氏,子孙分为六大房,上广、溪头、茅坪、磨江溪。黄氏婆生正林,名留奇,生杨文后,生六子;叶氏婆生杨正腮,名□留,生杨文德、文先、文奇、文显、文伦。杨文德生三子,居麻坪、磨江溪。杨文先吴氏生六子,上广、磨溪。

杨文奇显,居茅坪、溪头。杨文俊,居磨江溪。我杨文伦认当辰州府守城,孕子军,改名石伏公,拨在镇溪鼓手。杨进文被元兵所迫,在沅州西陇乡芊氏入赛,生一子,名杨来保。母丧,将他分三冲武堰冬瓜寨主。

明:申戊,洪武元年,陈友谅大反南京。至子壬年,辰州溪一十八洞蛮王乱,钦命杨璟进兵,凡克四十八洞以及洪州、古州等蛮,复编户附籍,地方遂宁。杨秀清,住老图寨,葬天星陀。杨秀海,住黄泥冲,葬雪冲。杨秀谆,住水口冲,葬土垅。杨秀□,住龙井陀。杨秀潮,住龙井坪。杨秀□,住龙场老屋岩坳溪。杨秀江、杨秀郡、杨秀行、杨秀英、杨秀和、杨秀祥、杨秀明、杨秀朗、杨秀松。

明:湖南雄溪、叙溪、酉溪、抚溪、辰溪五处乱,乱兵逃散,遍乡抢掠。杨秀让侄杨再年、杨再成富巨豪富,侄孙杨正宇、杨正全,性愚力大,猛勇善使军器。

明:天启皇,红苗叛,吾老贵率苗千余,抢掠浦口,杨正全宇戴盔甲,三都齐入,长冲山杀一阵,木陀杀一阵,天张黄泥冲杀一阵,杀苗四百余首。复劫茅坪、务露杀一阵,苗遂退散。报府道院,分守当差,巡检司送旗五面、花红银两剳付杨千总兵官,加军功三级。杨正茂巨富,处世慈善积德,上赐杨千总上司照,此时永历王、泰王□兵,闯王大反浦口,正茂统兵遂有弟,杨通龙生于溪头,有四子二十孙。弟杨通钱善用□头,子杨广升善弓马,贼劫乡男百余,追逐贼,遂退散。崇祯王天下大乱,李闯王称帝于武英殿。

大明不幸,大清立鼎。大清甲申顺治元年,李闯王南奔辰州,留屯黔阳县,乏食,四出掳掠,鸡犬皆书。危急,走罗公山,村民虑为贼,盗取首级,视怀内有印。马徐将驻镇辰州,留贼高李王放响马,上下掳掠,□抢四都乡村,居民行往,随带军器,少则三人同耕。明:桂王亥丁,驾幸宝庆、五(武)冈州,改州为奉天府,清兵追奔柳州、象州,遁奔缅甸,被吴王三桂所害。

杨进文启祖以来至大明,胜字荤有十二代人,明朝杨广明生住上广,幼有武艺,胆量过人,因秦王□兵犯辰州,领兵到黔。康熙丑癸,莫太师征岳州到陈而口战荆州,岳兵放响马岳州,兵败而回。马三宝兵屯宝庚。李总兵放响马□刀弓,有数千人马,知四都巨富。午戊年三月二十五日至溪头,掳掠财物,男女奔山逃走。杨广明深知兵机,率兵赶追过天堂坡,获马皮金银无数。李总兵至辰州胡中堂,具告为打抢劫杀事反贼,杨广明带领雄兵万余,欺负卑职营小,兵围住杀死官兵,并小子二人、战马数□、盔甲军饷、勤金买路,若不奔走,象命难保。

杨广明为打劫掳掠,事放响马。李总夜不行天道,买僧写程问富,劫抢良民,掳至□乡呈迎接,贼等开弓乱射若不敌□闭门受死,胡爷见词将李降职为小卒,加杨广明千总加军功三级。申庚二月,随征破辰龙关,领兵又破黔苗,平治宝、靖,清静方回。杨广明自思人生于世,当思木本水源祖宗流芳,差人通知上广、溪头、茅坪、磨江溪各处,六大房嗣裔。

杨通昱,杨通晓鸣锣数声,人齐集水冲口桥上,议叙当思人生天地之间,当思木本水源,须明嫡庶,宗支族有远近亲疏,斑有大小尊卑,惟同于一脉者于服,虽疏名名分,尤不可忽也,当思盛子孙繁衍,或迁远方而创业,或徙异域而家相□天渊不禄本根,倘后世子孙世远年凐。邂逅相遇甲弟,偶逢虽仔一脉之所出,茫然而不能变,是以谨禄本源□百世后,若子若孙于彼于此,虽属各州各县,询明根由,即贵贱异□,贫富殊境,勿论年纪之长幼。大则大,小则小,尊即尊,而卑即卑,慎勿以势年而□,其次序紊乱乎宗□也。再者,男儿志在天下,或遇本宗嫡瓜落于患难□乎,柱屈己有才能而为蕤,患□难变柱伸屈无负乎。

祖宗之一脉,又足长人子之志气,遗后代之芳规,勿论世数,相□天各一方,彼为彼而,我为我知,秦视越而不知,自我视之,固然若祖宗九原视之,固子孙也,彼亦子孙也,我顾忍然如是彼,虽遭逢不偶不怨,于我未尝不为祖宗之灵之恶然,不过为后世之有力者劝耳,况乎天之生人不齐,岂皆贤而无不肖者□倘有□乎?礼仪廉耻败坏家风,贴辱祖宗小则正言规戒,大则秉公直呈清其一二儆乎百?为非者有所忌惮,为善者有所劝勉,千百后无不肖之。

子孙千百世,内抑□之祖宗者也,是为序,以为后世之象贤,子孙勉,勿□其祖功宗德,木本水源之意耳。常闻朝廷有宗庙,庶民有祖□,正宜立碑刊序,永垂万古。

明故启祖杨进文,字曰月清,生于乙未龙凤元年,没于戊申洪武元年,寿享七十三岁,安葬泸溪。
从《家谱》记载来看,麻阳寨可考的祖先为杨进文,字曰月清。言其生于乙未龙凤元年(小明王年号,1355年),没于戊申洪武元年(1368年),寿享七十三岁,自相矛盾。但从其生活经历来看,其生活于元末明初应是事实。杨进文住于上广、溪头、茅坪、磨江溪,虽然未载地名是何府何县,但应位于湘西。又称其葬于泸溪,则很有可能为泸溪县人。泸溪南临麻阳,杨氏应是由泸溪经麻阳入贵州,再转入秀山,故以“麻阳寨”为寨名。

杨进文的下一代应以“文”为字辈,进文有妻两名,黄氏生子文后,叶氏生子文德、文先、文奇、文显、文伦,其中杨文伦还曾在辰州府当守城军士。后杨进文为战乱所迫,逃难沅州西陇乡,又生子杨来保。

明中期以后,湘西战乱频仍,杨氏子孙杨正宇、杨正全勇猛善战,得以在军营中崭露头角,而杨正茂一支则成为当地富豪。自杨进文传十二代至杨广明,已是明清之际。杨广明武艺胆量过人,时逢战乱,乃聚众自守。康熙癸丑(1673年),吴三桂发动叛乱,由贵州进军湖南,四处劫掠,杨广明率领民间武装击敌自卫,后被清军收降,授予千总之职。杨广明为追思家族,乃与族人杨通昱、杨通晓集族人会议,编制了这部族谱。

从《家谱》的叙述来看,许多内容语句不通,内容断断续续,并不具备严密的文字组织性和内容逻辑性,这应和杨家人的文化水平有关。从自述来看,杨氏族人职业多为务农,一些出众的族人,也都是以尚武而得以显名,《家谱》的倡修者本身也是千总,故文化水平都比较低。因而虽然欲追思先祖,但文不达意也在情理之中。但并不能由此否定它的价值,如其对杨氏家族从湘西移民入黔的线索、一些著名人物的交代还是比较清晰的。

二、郁山古镇、麻阳寨、麻阳街考察

(一)访古黔州:彭水县档案馆与郁山古镇行

第二期考察始于2015年4月8日,考察第一站为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档案馆与郁山古镇。在彭水县档案局局长任永松的联系下,在档案局收获彭水《陶氏族谱》《高氏族谱》《黄氏渊源集》《毛氏连宗族谱》《宁氏族谱》《蔡氏族谱》《刘氏族谱》《邵氏族谱》《向氏族谱》《晏氏族谱》《杨氏连宗族谱》《王氏族谱》《酉阳忠孝谱》《冉氏土司谱》《王氏良公家谱》(1872年版)等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虽与“麻阳移民”无直接联系,但是对整个武陵地区移民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4月9日,考察组往彭水县郁山古镇考察。郁山古镇为彭水县内历史悠久且至今仍较为发达之乡镇,其自秦汉时期即有历史文献记载,著名的巴寡妇清因采丹矿,被认为曾于郁山古镇内活动并留有遗迹。而郁山古镇的兴起,与其历史时期丰富的盐业资源密切相关——是一座“因盐而兴”的典型城镇。其在三国蜀汉与南齐时期为单独成县的政区,在东汉、西晋、成汉、北周、隋代等五个时期曾为涪陵郡以及黔安郡郡治,至唐时区域行政中心始移于今彭水县城。同时,因盐业之利,商旅往来众多,其镇建成了“九宫十八庙”,成为往来商旅或移民聚居之地。

具体而言,郁山古镇的考察任务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郁山古镇老街及盐场的考察;第二,老街居民家谱、族谱的收集;第三,古盐井考察。第一方面与第二方面,基本同时进行,就当时所考察状况而言,民国时期旧盐厂位于后灶河河边,建筑仍存,但已荒废。老街保存较好,不少居民屋前存有清代所存房屋柱基,并发现“苗砖”。在老街住户家中访得郁山三江口《刘氏族谱》、郁山向永涛家谱、彭水三槐堂《王氏家谱》。第三方面,一是考察了彭水县文物保护单位新挖掘出的古代炼盐遗址,了解古代制盐工序;二是考察了历史文献中所载“飞流井”等,飞流井至今仍有“盐水”流出,亲尝仍有咸味。

最后考察了郁山之河流交通,其镇境有后灶河、中井河、郁江三条河流,前两条河流最终汇入郁江,流入乌江,乌江又连通长江,是历史时期重要的交通路线,这是历史时期郁山古镇地处深山却仍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新型公路运输建设,郁山古镇已不处于交通的重心,特别是近年来,商业没落,已然没有古时的繁华,通过实地考察,古今变化原因一目了然。

因郁山古镇地处今彭水县与黔江区交界地域,是古今彭水与黔江两地间交通往来必经之地,在郁山古镇考察结束后,考察组并未返回县城,而是直接在郁山乘坐彭水县至黔江区班车。车行之路,为319国道。观察一路所经,旧时黔州之山川形势一目了然,历史文献如《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大清一统志》等所记载的这一区域山川一一从脑海略过。到达黔江区主城,已是傍晚,入住酒店后,考察组品尝了黔江特色——黔江鸡杂,并对黔江城区基本形势有了初步了解。

(二)麻阳滕氏与田氏在黔江

2015年4月10日,因清代黔江县县城遗址已为现代建筑物覆盖,考察组未进行遗址的考察,而直接联系了当地档案局。到达档案局后,档案局工作人员告知,因重庆市档案局有档案电子化工作需要完成,因而馆藏的不少家谱、族谱都送到重庆进行电子化,无法提供查询,仅能将未送走之部分提供给考察组参阅。非常幸运,在未送走的文献中,考察组发现两部与麻阳移民直接相关的族谱。

一为嘉庆时期《滕氏族谱》,其谱载:

(各滕氏族人姓名略)麻邑原系七甲当差,每里十甲,朝庆册三都三甲、四甲,隆庆册载三都六甲、七甲,茂陵册载二都一甲、六甲,华庆册载二都九甲。

康熙二十年间,邑侯黄志璋均里拨甲,将高龙房、前大门房沱房、旧屋坊(房)拨入也(三)都三甲,横屋房大二晚房拔入三都三甲,马栏房拔入三都四甲,老三甲、老四甲并洞溪拨入三都一甲,续立永兴都、兴德都并原设渠都市都也,都旗都以及镇远、玉平(屏)、施秉、清溪四卫分为九里四屯,共粮一千九百四十八石零,我族系五百石零。

岂非我祖钟灵之所致乎,今麻邑族下,烟户数千,人丁数万,并外移者难以悉数。则凡在麻、在外宗派必难画一,乾隆三十九年甲午科文魁,原系秉一公嫡派,移居衡州府常宁鹅园,归麻拜祖。祖因宗派原议……族众等公议从成家字起联句十八字。
追溯滕氏之发展,说明其祖起于麻阳屯垦,为军籍人员,因政治与社会环境变化,其家族人员被分配至多地充兵,而黔江区在周边土司改土归流前,有“三面土司之困”,是控制和防御土司的重要据点,在明时置有黔江守御千户所,因此,在黔江区有麻阳滕氏军籍移民之后裔是合理的。

二为现代所修《田氏族谱》,其记载黔江和咸丰等地田氏都是来自麻阳,其源流有二。一“源于江西,到麻阳,再迁徙到黔江”,二“源于浙江,到湖南麻阳,再迁至黔江”。如浙江余姚县县令田延昌的后裔田德铭(明)在余姚考取进士,后入仕湖南麻阳县任主簿,落居麻阳官村,其子孙从麻阳再迁徙到黔江。“吾族先祖原正是居住官村,其40字派也极其相似,编者认为吾族源于浙江,祖籍是湖南麻阳。

黔江滕氏族谱

麻阳滕氏族谱

二谱明确标志麻阳高村

所查阅到的两部族谱,《滕氏族谱》与黄权生在麻阳县等地查阅到的族谱所记载内容十分吻合,可信度很高,而《田氏族谱》因为现代所编,其真实程度不可确信。但不可否认,两部族谱对于麻阳移民研究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在彭水县档案馆所查阅家谱、族谱相比较,这是我们以“麻阳移民”为中心的考察活动中,首次收获到的直接相关内容。

查阅完以上两家谱及其他一些地契资料,并拍照存档后,考察组趁着激动的热情,未作过多停留,在黔江简单用过午餐之后,便乘坐黔江区到酉阳县之班车,到达酉阳县汽车站后又换乘酉阳县城至兴隆镇之班车,直奔在地名收集过程中所发现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所辖兴隆镇麻阳寨,一个我们认为可能与“麻阳移民”直接相关的村寨。

(三)酉阳大山深处的麻阳寨

到达兴隆镇,已是傍晚。入住镇上园岭山大酒店(实为小旅馆),等待晚饭时,偶遇镇政府分管麻阳寨工作人员,其言“兴隆镇没有麻阳寨,说麻阳寨名为麻银寨”。对邻乡存在的另一麻阳寨亦无所知。又言“兴隆镇麻阳寨多为杨姓,又有何姓、田姓、谭姓等姓住户”。晚饭之后,在镇上闲逛聊天,希图通过采访获得更多相关信息,最终总结大多受访人员皆言其来自江西等地。同时,在访问过程中,得知镇政府下辖有文化站,虽然已是傍晚,但我们仍想碰碰运气,看是否能找到了解麻阳寨的人。

考察组行至镇政府文化站办公室,又见到向姓姑娘(在酉阳县前往兴隆镇的班车上已认识),其丈夫为兴隆镇政府全权,二位极其热情,帮忙联系兴隆镇文化站站长陈连,询问兴隆镇文化状况,陈站长称自己不了解。全权竭尽自己所能帮助考察组联系所有能联系到的人,包括他认为可能对兴隆镇文化有所了解的老先生,但他们对当地文化均不太了解,对麻阳寨所知道的也很少。关于兴隆镇具体的地名来历,也没有人知道。在电话中,兴隆镇老张书记说,兴隆镇以前主要有五姓,且兴隆镇以前叫金银坪,因曾有人在现在的兴隆镇中学(原有寺庙)看见庙旁的几棵古树像金银一样闪闪发亮,故称之为金银坪。后来不知道怎么演变为兴隆坪。在寻找麻阳寨与兴隆镇名称来源之时,全权(酉阳黑水人)称自己的祖先是从浙江迁到山西然后到秀山,最后定居在酉阳的。

从政府回到园岭山大酒店,联系租车,文先生称自己为江西起祖,并说园岭山大酒店旁原有杨家祠堂(麻阳寨说酉阳也有杨家祠堂,此可能为分祠堂)。总结下来,在沿途考察中,称自己为江西起祖的为大多数。

酉阳下麻阳寨(黄权生摄)

4月11日,在全权的帮助下,通过手机联系到土坪村的现任村支部书记杨正江先生。他为土生土长麻阳寨人,现年54岁,对自己的祖先来自哪里一无所知,也不知道麻阳寨地名来源为何。他告诉我们麻阳寨分为上、下两个寨子,解放前,因麻阳土重,所以土坪赶场都在麻阳(下)寨。至1945年,场(即集场)迁至土坪,麻阳不再当场赶。麻阳寨现为土坪村二组。

杨正江书记首先带我们去上寨,集聚了上寨的几位老人作为我们的受访者,帮助我们了解麻阳寨的基本状况。受访者主要有杨再兴,现年70岁;杨再清,76岁;杨再达,79岁;杨再友,75岁。问及祖先出处,杨再兴老人说,其祖先为杨尚达,后来传说杨秀清,杨秀清自杀,其后代在湖北幺店子为躲避战乱进入酉阳。杨再清及杨再达均称自己来自麻阳县,并有光绪年间家谱为证。老人告诉我们麻阳寨分为上、下两寨,共有近500人口,且大部分为杨姓。在酉阳县城有杨氏宗祠供以祭祖(杨尚达)。老人说杨姓在迁徙过程中分为了四支:一支迁到麻阳寨,上、下两寨为两叔子关系;一支迁往了恩施;一支迁往了湖北、四川交界处(疑为来凤县麻阳寨);一支不知去向。过去生活以种庄稼为主,现在年轻人多外出务工。

上、下麻阳寨关系十分融洽,相互之间互帮互助,遇大小事皆相互窜门帮忙,好为单姓人家打抱不平。在解放前,家家户户均有猎(火)枪,对付土匪,保卫寨子。并设有石头卡,以木(青㭎木为炮筒)炮防守。老人说,附近土匪认为要1500多人才能围下(攻下)整个寨子,故土匪不轻易犯境,因而寨子是比较安全的。不仅麻阳上、下寨之间的关系交好,兴隆镇麻阳寨杨姓与木叶乡麻阳寨的关系以及湖北来凤县潞水镇麻阳寨的关系也非常好。老人说,他们曾与木叶乡麻阳寨杨姓合族,说明其为一家;而步行至湖北省来凤县潞水镇的麻阳寨也只需3个小时左右。相邻不远的三地均名麻阳寨,所居大部分皆为杨姓。

从与村民的谈话中发现,麻阳寨节气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节日上:一是七月半鬼节,虽然都烧包袱,但村子内的其他小组一般在7月12日过,而麻阳寨则要晚一天,在7月13日过;二是端午节,其他地方过的多为小端午,即五月初五,麻阳寨过的是大端午,即旧历五月十五。此外,麻阳寨新年祭祖时间从旧历十二月三十至正月初五,拜年先拜祖先,再拜其他亲人。

老人言,地靠湖北来凤县,方言与之较为接近,与酉阳县城及周边有所区别。他们说“高兴”为“嗨”,“什么”为“莫子”,称“爷爷”为“伢伢”,称“奶奶”为“嫚嫚”。

黄权生、张亮、周妮和酉阳麻阳寨村民合影

光绪十八年杨氏族谱

交谈过程中,杨再清老先生谈到了他的志愿军烈士哥哥杨再和。后来又带我们到他家里看杨氏族谱。族谱为清光绪十八年间老谱,保存较好。拍摄完老谱之后,我们与杨再和的家属李银香简单地聊了一下关于杨再和参加抗美援朝的事情。结束聊天之后,杨正江书记带考察组至下寨,因天气晴朗,大部分居民都外出务农不在家。

下寨共140多人,受访者主要有何开树(现年62岁,1976年在麻阳寨当会计)和杨福钦。他们说欧、杨为一姓,秦、向为一姓。何开树老先生告诉我们,麻阳寨不赶场是1945年时将南王菩萨背走了,所以不在麻阳赶场。村民杨福钦告诉我们,以前麻阳寨杨家先辈在家即可号召几千人,其在家自制票子(票号),可在附近几县通用。因而怀疑当地可能为交通要道,商业发达,设有票号。访谈中,他们谈到湖北白福寺镇人以前亦到麻阳寨赶场。

黄权生、周妮上麻阳寨调研

居民家中神龛

来凤县白福寺镇是三省交界的重镇,也是文化重镇。当地村民与白福寺镇村民互往两地赶场,可推断两地间往返时间在一天之内。麻阳寨处于酉水流域与阿蓬江之间,是重要的陆路交通要道,可经今木叶乡的麻阳寨沿细沙河到古酉州塘汛两河口(细沙河与阿蓬江交汇地),沿江(阿蓬江)至龚滩镇。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于2018年公布了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其中提出乡村文化兴盛之路,鼓励村志的编撰,麻阳寨作为典型的“麻阳移民”村寨,承载了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历史文化,保留和传承了代表“麻阳移民”的文化符号,具有重大价值,是此次考察活动收获最多的一站。

(四)秀山“麻阳街”

2015年4月11日考察结束后,返回兴隆镇住宿,于12日一早出发前往秀山县,途经酉阳县龙潭古镇。龙潭古镇与秀山县接壤,其自蜀汉以来即为酉阳县重要驻地,曾驻扎“县丞”“巡检”“州同”等,保存有大量明清建筑,包括天后宫、禹王宫等,考察组对其进行了简单的考察。

龙潭古镇考察结束后,于下午抵达秀山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并直奔地名中所记录的“麻阳街”。据地名录记载,秀山县支农街“原名麻阳街,1965年更名为支农街”。根据导航所指,直达支农街。据清代文献记载,麻阳街原为清代秀山县城主要街道。而到达支农街,发现经过新的城市建设规划与现代化建设,已然没落,成为一条少有人问津之支路,除居民外,基本无商业活动,也正因此,街道并未发生大的改变,基本形势仍可见。进入巷道一直往前,可发现此街道跨越清代所建秀山县城城墙(旧址),直通梅江码头(据江边居住的80岁吴姓老人讲,“秀山的梅江河以前可以放木排,通过沅江到常德、岳阳一带,以前梅江河水更大一些,最多可以通行240吨大船”,即那里曾经有码头),且与附近天后宫、万寿宫等旧址邻近。反映当时麻阳街所处地理位置之重要及其与河流交通之关系。

清代秀山城区图

秀山古码头遗址

从码头折回,考察组与工作于秀山县,毕业于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硕士研究生王高飞汇合,沿清代秀山县城墙旧址前行,深入了解与认识清代秀山县城之基本形势,直到天黑,方前往秀山县美食街,感受秀山县当地饮食文化。

13日早,因王高飞有工作在身,不能陪同前往调研,考察组三人自行前往秀山县档案局。遗憾的是,因工作人员在外出差,未查询到相关档案,仅探得2001年新出版的《秀山县志》与1989年订同治时期编撰的《谭氏族谱》(族谱记其为江西移民)。

13日下午,此次考察活动基本完成,考察组乘坐火车返回重庆主城。次日,为补充和完善考察中所收获信息,考察组又前往重庆市档案局查找相关档案,获取了关于“麻阳移民符号”——麻阳票、麻阳船、麻阳兵等相关档案数份。

至此,此次以“麻阳移民”为中心的渝东南考察活动第二期基本结束,自7日始,至14日结束,历时一周,基本获得了相关信息,对于“麻阳移民”在渝东南的活动与分布等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并能将其与周边“麻阳移民”相关联系起来,为整个“麻阳移民”研究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与参考。

三、结语

本文渝东南麻阳地名只是麻阳移民地名的几个个案,是麻阳移民点的冰山一角;课题组经过考察,对重庆合川滕、田、高、阙氏是来自麻阳,潼南有五个滕姓村庄全来自麻阳,鄂西南利川滕家院子、利川麻阳巷、宣恩、来凤数个麻阳移民点均来自麻阳。而保靖、花垣麻阳也如此。贵州松桃麻阳街、印江麻阳街以及铜仁地区多个麻阳地名均来是麻阳移民而形成的地名。其中潼南、合川、石柱、利川、咸丰、宣恩、来凤所有滕氏村中或地名无一例外的是麻阳移民形成的麻阳家族后裔地名。课题组还考察发现沅陵麻阳街、常德麻阳街、汉口麻阳街、宜昌麻阳寺等与麻阳相关移民地名均来自湖南麻阳。而麻阳移民有自称是“江西起祖”,这显然符合“江西填湖广(南),湖广(南)填四川”移民迁徙路线,其中“湖广填四川”,麻阳祖源地和中转地地位从地理和现实考察而言,更具可能性。

2020年1月在麻阳考察发现湖南麻阳将麻阳叫“麻城”,而原县城附近码头所在下角村原叫“孝感乡”。与之相比计较,截止目前,关于麻城或者是孝感地名,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和鄂西地区无一可以考证并对接的移民地名或家族地名。而数量巨大并可对接的“麻阳”移民地名应该触发学界对“湖广填四川”的移民重新认识,同时关注麻阳移民研究。
《中国人文田野》征稿启事
END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中国人文田野》编辑部

编辑 | 杨朗

编审 | 宋亮

审核 | 马剑

西南史地研究
本号为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暨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公众号。
 最新文章